分享

感控之殇——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控plus 2020-06-05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兰乖平

编辑:高少卉  

1

导读: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迄今为止已经系统的开展了三十多年,在付出惨痛代价的同时,院感防控逐渐被重视起来。以往诸多医院感染事件中,有三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起是深圳某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1998年4-5月,深圳某医院有166例手术后发生严重切口感染的病人,其中妇产科138例,外科(包括儿科)28例。外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伤口发生了脓肿,常规做了引流处理,结果脓肿沿着新的切口蔓延,外科医师又做了更多的切开引流,最终在病人身上多处又出现脓肿。此次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误配制消毒剂!之前医院采购的消毒剂需要稀释使用,后来厂家配方改变,消毒剂不用稀释直接使用,但医院还按原来的方法稀释后使用。在当年很多手术器械并非高温高压灭菌,都是浸泡消毒/灭菌的,当消毒液被数十倍稀释后再用于浸泡手术器械就失去灭菌作用,从而造成大规模同源感染。事件处理:医院关门,院长免职,46例患者起诉医院,索赔2681万。

这起感染事件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医院感染竟然可以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病例,而且对医院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起事件是传染病危机,2003年全国经历了一次让国人记忆犹新的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与深圳某医院感染事件不同的是SARS不仅仅感染病人,也会感染医务人员,在SARS救治期间,有不少一线的医务人员被感染。

这让我们第一次深刻的意识到,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不仅仅危害患者,如果标准预防做不好,还会危害到医务人员。

第三起事件是2008年发生在某新生儿感染事件,有9名患儿出现医院感染,其中8名患儿死亡。事件处理:医院的院长、主管副院长、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医务部和护理部都受到处理,新生儿科病房暂时封闭。

这起事件告诉我们,医院感染不仅仅是基层医院的问题,在大型医学中心也可以出现类似的事件。医院感染不仅仅是院感管理部门的事情,与全院各个部门都相关。

当然,还有一些感染事件,比如2005年12月在安徽某医院,10名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眼内感染,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摘除器官是严重的医疗事故,医院被撤销了二甲等医院的称号,院长被撤职,眼科有关责任人被警告和记过,停止执业9个月至1年。这个事件不同以往的是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主任没有被撤职,原因是院感科主任给医院打了多次报告,提出了医院手术室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尽到了监管的职责。
医院感染防控是“医护干、感控看”职能部门更多的是监督和管理。
近几年血透事件不断出现,如果多家医院出现问题,说明是整个医疗系统的问题,若不梳理好系统的问题,同样的事情就会周而复始的出现。遗憾的是,我们经常会归结到某些一线人员执行规章制度不力、归结到某个人的责任上,根本不利于找到真正的原因!当多家医院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一定是系统的问题:比如审批有没有问题?人力资源符不符合要求?监管是否到位?

医院感染危害显而易见,主要危急四个方面:患者、医务人员、医院、社会。

对于患者,会延长住院时间,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医疗费用增加,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和患者不满意。
对于医务人员,会使执业安全受到威胁,医疗纠纷增加,劳心劳力、经济荣誉双重受损,甚至相关人员被处分、判刑。
对于医院,声誉受损,行政处罚,业务关停,面临经济赔偿。医院最怕两件事情,一是消防,一把火会使百年基业变没;二是院感事件,好事走不远,坏事传千里,医院声誉一旦受损,再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当下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名誉、声誉上的竞争,医院做学科建设、品牌建设,其实就是一个口碑。
对于社会,医院感染事件曝光,进一步损害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让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增加了医疗行为的风险。
不管你是做管理的、是医生、是护士、是检验、是功能检查及后勤人员,只要是在医院工作,都会遇到医院感染各方面的挑战。因为,医院感染危害的不仅仅是病人,还包括我们自己。医院环境相对封闭,人员密集,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传播导致聚集和暴发,诊疗操作越多、环节越复杂,医院感染发生的机会就越多,也越难掌控。
近几年借助等级医院评审等多种检查,使医院感染显得“非常”重要,抗菌药物整治也是一样,经过2011年全国整治,抗菌药使用确实下降了,但是,一些指标性的耐药菌并没有降低,为什么?我们只管理抗菌药物是不够的,很多的多重耐药菌在医院里传播,是由于医院感染防控没有做好,是克隆相关性的传播,跟抗菌药物使用关系没有那么密切,所以,在抗菌药整治的同时,还应强调医院感染防控,否则,抗菌药使用虽然下去了,但多重耐药菌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将来医院间的竞争是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竞争、是医院文化以及理念的竞争,这也是医院发展的必然。经常有人说,一家医院管的好不好,看医院感染防控做的怎么样,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是,医院感染的防控涉及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之所以说要重视院感防控,是因为多数医院感染是可防可控的,每个人都说重视,也确实越来越“重视”,然而,现实却是“感控”这条路依然难行。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表面工作光鲜,实地有很多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好,原因是一方面是对感控的重视没有真正到位,另一方面是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感控工作不是真正的了解,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总体上感控是投入小,社会价值很大。


我国医院感染防控虽然有进展,跟几十年前截然不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我们有很多的标准大多是采自于发达国家,却忽视了国情,毕竟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去追求发达国家的感控标准,就造成没法落地。

第二,医疗环境与现行的感控要求不匹配,现行的医疗模式是投入不足、效率低下,而感控需要投入,表面上好像不给医院带来直接的效益,但是,经济不解决,很多事情就很难真正的落地。

第三,感控的要求与人员整体素质不匹配,长期以来,忽视了对人员文化的培养,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亟待提高,岗位缺人,工作负荷过重也是客观现实。

笔者根据网络平台授课整理,感谢原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