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考核标准

 感控plus 2020-06-05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张丽娜

编辑:高少卉

导   读:

软式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却不容小视,由软式内镜污染造成的感染暴发也不乏报道,“今日美国”网站2015年6月报道称,美国至少有六家医院在使用内窥镜时引发了耐药菌感染,内镜清洁问题与患者的性命息息相关。

2016年我国发布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为目前国内执行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

该标准要求,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应相对固定专人从事,应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和技能;

2、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

3、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

4、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5、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为方便大家熟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我们整理了“OLYMPUS 290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考核标准”供参考,不足之处也请批评指正。 

XXX医院
OLYMPUS290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考核标准
项目
                             具体步骤
得分
扣分原因
 
个人防护
与物品准备
(5分)
1.个人防护:ロ罩、帽子、手套、防护服、护目镜。
2.床旁预处理物品:送气/送水管道清洗专用接头、清洗剂、擦拭巾、治疗盘、治疗碗、水桶、转运车。
3.测漏仪器:内镜保养装置、测漏器、20ml注射器。
4.清洗物品:长毛刷、短毛刷、全管道灌流器、灌流管、管道塞、附送水冲洗管、擦拭布、动力泵。
5.漂洗物品:水枪、气枪,20ml注射器、动力泵。
6.消毒物品:消毒剂、浓度测试条、20ml注射器、动力泵。
7.终末漂洗物品:20ml注射器、动力泵。
8.干燥物品:20ml注射器、75%酒精、灭菌毛巾、灭菌擦拭巾、灭菌弯盘、气枪。
(手套3双、擦拭巾4块含1块无菌、20ml注射器5个)


 
床旁预处理
(20分)
1.拔出内镜,立即用蘸有清洗剂的擦拭巾擦拭插入部及内镜先端。擦拭镜面时顺着喷嘴方向。
2.关闭光源气泵→更换专用清洗按钮→打开光源气泵→调节气泵压力至高档。
3.内镜先端放入预处理桶中,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秒→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4.关闭主机电源→退出水瓶接头→分离附送水管→拔出吸引管→拆卸内镜电缆→取下内镜。
5.将内镜放入污染转运车中,更换手套,盖上盖子,送洗消室。


 
 
 
 
 
 
测漏(10分)
1.连接保养装置和测漏器,打开电源。
2.检查测漏器接头是否有磨损,用手轻按测漏器金属杆听气声,确认测漏器供气正常。检查測漏器接头帽和內镜通气接头是否彻底干燥。
3.将测漏接头连接至内镜通气接头上,确认充气后,观察内镜先端弯曲部膨胀情况。
4.将内镜放入水槽中,水面高于内镜最高点,无不当叠压。
5.取下按钮、阀门,安装全管道灌流器及管道塞,用20ml注射器注水清除所有管道内气泡。
6.在水中旋转角度控制旋钮(上→下→左→右)至最大。观察各部位有无连续气泡冒出,观察时间需大于30秒。(观察弯曲部、吸引接头、送气接头、送水接头、管道开口、旋钮处、内镜先端部、插入部、操作部、连接部等)
7.在水中依次挤压内镜遥控按键1→5号,观察各按钮处有无连续气泡冒出。
8.20ml注射器注气,清除所有管道水份,取下全管道灌流器及管道塞。
9.测漏结束后将内镜连同测漏器一起取出,切断供气,关闭保养装置电源→拔出测漏器插头。等待30秒判断弯曲部橡皮完全恢复原状,从通气接头上取下测漏器。
10.记录测漏情况,异常送修。


 
 
清洗(30分)
1.先配置清洗液→再放入内镜及按钮和阀门。
2.擦拭:反复擦拭镜身,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镜面时应顺着喷嘴方向,以免堵塞喷嘴。擦拭布巾一用一更换。
3.刷洗所有管道,两头见刷头,清洗液中清洗毛刷,反复刷洗至刷头无可见污染物;(用长刷水下分别从45°、90°刷洗吸引管道,拔出清洗刷时使用左手手指覆盖吸引口,清洗刷从两手指之间拔出,避免磨损)。活检管道清洗方法与吸引管道相同。
4.连接附送水冲洗管,用20ml注射器冲洗至无肉眼可见污物流出。
5.连接灌流管、安装管道塞,使用动力泵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浸泡5min。
6.动力泵充气30秒,用20ml注射器向附送水冲洗管注气,排尽清洗液。
7.更换清洗液,洗净清洗刷,备用(戊二醛浸泡10min)。


 
漂洗(10分)
 
1.将清洗后的内镜连同灌流管、管道塞、附送水管、按钮、阀门移入漂洗槽。
2.动力泵冲洗各管道,用20ml注射器冲洗附送水管道,流动水冲洗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3.动力泵向各管道充气30s,气枪去除管道内及外表面水分。
4.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高水平消毒(10分)
1.测试消毒剂浓度。
2.将内镜连同灌流管、管道塞、附送水管、按钮、阀门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连接动力泵,用20ml注射器向附送水管注满消毒液。
3.更换手套,盖上消毒盖,启动动力泵,计时。
(戊二醛支气管镜浸泡≥20min;其他内镜浸泡≥10min;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浸泡≥45min,灭菌≥10h)


终末漂洗(10分)
 
1.将内镜连同灌流管、管道塞、附送水管、按钮、阀门移入终末漂洗槽。
2.动力泵冲洗各管道,用20ml注射器冲洗附送水管道,纯化水冲洗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在专用终末漂洗槽内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3.取下灌流管、管道塞。


 
 
干燥(5分)
1.将内镜置于铺设无菌巾的干燥台上。
2.用20ml注射器抽吸75%酒精灌注所有管道(内镜活检管道、吸引管道、送水/送气管道,附送水管道)。
3.用气枪将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s,至其完全干燥。
4.气枪、无菌擦拭布干燥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6.安装按钮和阀门。


 
扣分细则
1.用物准备、性能检查不完善缺少一项扣0.5分;
2.流程一处不符扣0.5分;
3.内镜保护不当,一处扣0.5分;
4.感染控制落实差,一处扣0.5分。
注:每季度应对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检查监测结果。
最后,对于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也非常重要,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要求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2012的规定:检查方法使用“滤膜法”,据了解,很多的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滤膜法对消毒后内镜的洗消质量进行监测,仅仅停留在第一步并没有对剩余的洗脱液使用滤膜过滤浓缩,再进行培养,这显然是有很大误差的,下面这个视频为清洗消毒后胃镜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步骤,希望对大家进行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所参考。

内镜消毒质量滤膜检测法


滤膜过滤浓缩法不仅用于洗脱液中的的菌落数检测,也用于透析用水、饮用水、纯化水等液体中的菌落数检测。
上面视频主要采样设备:内镜监测取样泵,一次性集菌器,微生物监测仪由温州图旺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