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吗?论夸与批评的辩证统一

 教育论剑 2020-06-05

有专家说,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差生都是批评出来的。凭这句话,我就对现在的一些所谓教育专家有看法。

我觉得,部分教育专家的学识的确是有的,毕竟专门学过,但这些专家也多少存在脱离实践的不足。比如题主所转述的这句话明显就严重不切实际。

人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的,对人的教育自然也是很复杂的,夸和批评是因需要而采取的,完全批评固然不对,但完全夸肯定也是不行的,所以才有“捧杀”之说。

下面具体说明如何辩证使用夸与批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首先,无论夸还是批评,都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所以老师应该先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性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夸或批评,不是说爱被夸的就一味夸,不怕批评的就一味批评。

正相反,对于爱被夸的学生,一定要抓住机会批评,绝不能该批评时迁就、原谅,否则很可能使学生形成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毛病,以后工作会与他人格格不入。

而对于不怕批评学生,一味批评,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夸与批评都要适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适度。

物以稀为贵,夸奖亦然。泛滥的夸奖会让夸奖失去价值,从而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一天发一张奖状给学生,最后奖状在学生眼里就会形同废纸。

而批评过多,如果不是导致学生自卑,或是逆反心理,就必然导致学生变成厚脸皮。

此外,夸奖与批评都要适度,可以降低,但不应该“超标准”。降低夸奖是基于珍惜夸奖以提高夸奖价值的考虑,降低批评则是基于学生心理承受力的考虑。

第三,要根据情况,夸奖之后抑,批评之后扬。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夸奖或是批评学生之后,注意观察学生表现,而适当采取或抑或扬的策略,以调整学生心态。

在夸奖学生之后,为防止学生飘飘然,尾巴翘上天,要注意抑制他的高兴心理。否则高兴很容易转化为骄傲。

而在批评过后,要尽快找机会表扬一下,以调节学生压抑的心理,防止学生低沉消极。

以上是本人对于夸奖与批评的一点思考,也是基本的经验,并不能全面深入论述其中的规律,而且也不一定准确,算是抛砖引玉吧。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复杂的,不可能一概而论。在夸与批评之间,或许以中庸之道处理,让两者在一个学生身上达到平衡,才是上策。

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被夸奖过,都被批评过。一个从来没有被批评过的学生,与一个从来没有被夸奖过的学生一样,都是危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