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阴虚发热的辨证论治,治法方药

 房豆豆 2020-06-06

中医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阴虚发热的辨证论治,治法方药

内伤发热病因病机

1.久病体虚

-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

2.饮食劳倦

-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 气虚发热

-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内生 → 湿郁化热

3.情志失调

-肝失条达 → 气郁化火

-气郁日久 → 血瘀发热

4.外伤出血

-血循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壅遏不通 → 血瘀发热

-长时间出血,阴血不足,无以敛阳,引起 → 血虚发热


戴阳:下真寒而上假热危重症,由下元虚惫,真阳浮越所致。症见两颧色红如妆,游移不定。

格阳:即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身虽热但喜衣被。


本病病机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并且不同病机间可相互转化。

因于实者为气、血、水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

因于虚者均由阴阳失去平衡所导致。

病位涉及五脏六腑

病因:

内伤:包括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外伤出血等。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中医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阴虚发热的辨证论治,治法方药

中医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阴虚发热的辨证论治,治法方药

1.主症:多为低热,也可为高热。

2.伴随症:可伴有头晕,神疲,自汗,盗汗、弱脉等。

3.起病方式:慢性起病,病程较长。

4.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 协助诊断。


内伤发热当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外感发热之特点: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其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寒、流涕、咳嗽,脉浮等症,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较多。


中医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阴虚发热的辨证论治,治法方药

阴虚发热 · 辨证依据

1.主症: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潮热,热而不欲近衣

2.兼症:烦躁,盗汗,口干咽燥。

心阴虚: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肝阴虚:或眩晕,易惊,肌肉 动,胁肋疼痛。

胃阴虚:或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大便燥结,口舌生疮。

肺阴虚:或干咳痰少,声嘶,咳血,鼻燥咽干。

肾阴虚:或腰膝酸软,颧红,遗精,脱发。妇女月经量少而色暗红,甚至闭经。

3.舌象: 舌体瘦小,舌质红,干燥少津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

4.脉象:脉细数

阴虚发热 · 辨证分析

阴虚阳亢,虚火内生——发热,热而不欲近衣;

阴虚内热,病在阴分——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潮热;

虚火上炎,逼津外泄——烦躁,盗汗,口干咽燥。

或兼症——各脏腑阴虚内热的相应症候。

阴虚内热——舌质红,干燥少津或有裂纹,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发热 · 治法方药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

银柴胡、知母、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秦艽——清退虚热

鳖甲——滋阴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

阴虚发热 · 临床运用

盗汗——去青蒿,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止汗

阴虚较甚——加玄参、生地、制首乌:滋养阴精

气阴两虚,头晕气短乏力——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

心阴虚——合加减复脉汤,天王补心丹

胃阴虚——合益胃汤,沙参麦冬汤

肝阴虚——合一贯煎或归芍地黄丸

肾阴虚——可用知柏地黄丸,六味丸,知柏地黄丸

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阴虚挟湿,身困重,大便不爽,台黄腻——合四妙散

阴虚挟瘀,舌黯或瘀斑,脉涩——合桃红四物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