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英莲:京剧演唱中胸、腹呼吸要交替使用

 xianshanyuquan 2020-06-06

1、京剧声腔演唱有五大要素:“呼吸、吐字、共鸣、润腔、技能。

每个京剧演员演唱,必须掌握这五大要素,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下,提高思维意识,在明确思想理论指导下,提醒意识告诉我们,要有头脑、有追求、有目的的细心领悟,当掌握好演唱的内功,就会进步很快,走向成功。下面我们就从这五大要素讲起,今天的讲座只讲“呼吸、吐字、共鸣”,关于“润腔、技能、嗓音的保护、与伴奏的关系”等等下次再讲。下面从第一个关键性的要素“演唱呼吸”论起。

2、京剧艺术演唱中的呼吸方法:

古人论呼吸讲:“气乃音之帅、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古人的这些精辟论断告知我们,气是发声的统帅,俗话说“唱戏、唱戏、唱的是气”,确实如此,一语道破真蒂。“气粗则音浮”:指的是演唱中你气很足,不会控制,从口中完全呼出,造成气粗,那么声音发漂,浮荡不定。“气弱则音薄”,指的是演唱中气只吸到肺尖,造成气息弱而少,发出的声音必是单薄的。“气浊则音滞”:指的是演唱中,你不会顺气而发,横着走,浊着唱(砸夯演唱)声音必然停滞,卡在喉头,造成突然失声。“气散则音竭”:指的是演唱中,气托不住,打不到点位,不集中,形成似有似无,声音就会干瘪而衰竭。

凡是从事京剧声腔工作的人们都懂得“气乃音之帅”、“气是声之本”、“气是大树的根”,其中心含意是发声中,气息起决定因素,生活中人无气可以致息而死,演唱中声腔无气息的支撑就会中途梗阻而无声。形象比喻:如盖十八层大楼,气是地基,地基不牢,再高的大楼终有一天会倒塌。生活说话,肺部一呼一吸、自然、平稳、有序。但京剧舞台上,当剧情矛盾叠起,人物性格复杂化,人物心态也随着剧情的拓展,表现层次由喜、怒、哀、乐而千变万化,那么板式的设置,腔体的结构,演唱技巧更要艺术化,艺术嗓音就是在剧情腔体的多变之中,以各种声象、声线、声浪、音型、态式来表达剧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艺术呼吸是复杂之中见规范,灵活之中有法则。

(1)京剧演唱中胸、腹呼吸要交替使用

①胸式呼吸:

打开胸腔、肋骨也就是肋间内外肌肉象拉弓一样扩展吸进,胸大肌的肺页就是气箱,气吸进肺部然后呼出,形成是上胸部演唱,优点是:点位集中,换气、偷气节奏快,腔体灵活。如:“流水板、快板”用“胸式”最好,这就是胸式呼吸,不足之处是气息浅,声音薄,强音和高音的力度相对都欠圆满。

②腹式呼吸:

横隔肌、腰肌,与背阔肌有一种撑开状态,下压丹田肚脐,有一种绷紧的感觉,这时气息从胸部向下伸延,使气到丹田腹直肌。这就是腹式呼吸,我建议京剧演唱随着腔体的变化,最好“上用胸、下用腹”联合起来呼吸,是最佳呼

吸方法。

唐朝研究嗓音的专家段安节在“ 乐府杂录”中说过:“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氖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既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既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古人说的“抗”就是小腹丹田向上,突起、反弹、有一股抗争的力度,“坠”字我理解,扩胸吸进气息并储存,这时胸压下降,气流使横隔肌撑起,产生下压力量,丹田绷起的气流和胸压下降的气流相遇产生对抗,形成一根气柱型,这就是演唱中呼吸肌体的三个支点:上“胸大肌”、中“横膈肌”、下“腹直肌”。我体会两种呼吸联合并用,特点是:高音不尖、中音甜美、低音饱满,一旦气息形成立体的柱形,那么吐字、共鸣、行腔就畅通无阻,唱哪、有哪,得心应手,绝

不会力不从心。

古人之论还有很多,什么”气为声之本、无气不成声”等等。由此可见,呼吸在发声演唱运动之中,是第一重要位置,是训练的重要环节,第二是吐字,第三是共鸣,所以我再次总结“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原动力。吐字是歌唱的方向,是引路的灯。共鸣才是润色声腔的手段、是先声夺人演唱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