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曲创作十大关系杂说

 青衿研究学院 2020-06-06

       散曲创作十大关系杂说

        散曲创作之前,为了消除麻木心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需要做好“十大”心理准备,明白和处理好与之相关的“十大关系”,才能写出可读耐读,“什锦”俱全的好曲来。

       一、读曲与写曲的关系       

       读是写的先导,写是读的后承。写曲无捷径,只有苦读、乐读、多读、精读。读元明清散曲全集,读元明清散曲三百首。还读《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又读,曲史、曲论、曲话。读曲破万卷,下笔才有神。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结果,没有前因,何生后果。读是逐层夯实的基础,写是苦力筑成的层楼,世上绝无梦中的空中楼阁。只有在沃土中根深苗壮,才会有枝繁叶茂。“曲径通幽”之路,便是在读写结合的劳动中修成的。

        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作者是描绘生活的工艺师,读者是鉴赏作品的评论家。作者的产品是给今天的读者与明天的读者看的,是给不懂曲的乡民与懂曲的行家看的,是精品、是次品、还是废品,是耐读、是可读、还是不读,一目了然,大家会有一个公认的评价。绝不可闭门造车,草草了事,而自鸣得意。“孩子是自已的好”,那只能是孤芳自赏,不能算作定论。作品拿出来示众,有一条底线,正如卢前所言“曲要使人:看去字字明白不费解,听去字字清楚不含混,读去字字浏亮不碍口。”作品摆在读者案头,要付之于眼,要付之于口,还要付之于耳。不只要检验大间架,还要字字品来,尔后是有无韵味。行家还得加上一条:“有无出律”。读者的几道关卡过了,才能发给最后的通行证。小曲虽小,放到社会上,影响却不小。作者应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心,要尊重自已,要尊重读者,更要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人。  

        三、草稿与改稿的关系      

        草稿描图纸,改稿见花园。好曲儿是改出来的,而非一挥而就。古有“七步诗”之说,似难可信,除非他是超级天才。也有“七抄命”之说,七易其稿,终成佳篇,确可服人。建议大家把自己作曲的写字楼,改名“七改斋”,以鞭策作者养成写作的正常习惯。许多人同意“热草稿,冷改稿”这种观点,触景生情,及物有感,应该将其奋笔写在《备忘录》上。而今冷静思考,再三推敲,七改其稿,甚至再加一个“七改”,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曲可动人始收笔。作曲有基本要求,一要合律,做到字正腔圆,二要通俗,大众易懂,三要顺溜,上口顺耳。还有高一级要求,那就是俏皮风趣,只有如此,才可谓自然文学,才能谓幽默文学,草稿不一定能在诸方面都照顾周全。比如改一字,就可去掉一处阅读的大障碍,“一字之师,是为良师”,就可消除一个“凑韵”的大毛病,何况修改七次?“粗”稿“细”改,乃出奇迹的良方。草稿不是成品,“七改”才能打造佳作。

        四、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客观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形物象,主观是作者慧眼派生的意象景观。生活是散曲创作的源泉,作品是源泉泛起的浪花。客观奠定基础,主观决定成败。选材是创作的出发点。首先,观察角度要新,横看成岭侧成山,仰望俯观各不同,透视要清,浊水清流穿到底,云浓雾绕识苍穹。保留外在美象,穿透内蕴本质,方可选取值得一书的好素材,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曲儿。如何“与众不同”,前面“流派风格评说”中己有阐述,大可调动主观能动的张力,从中汲取“敏感”的动力。“七易”其稿,当会开拓出一片新的审美天地。

        五、断与连的关系

       断是散曲节奏美的外在形态,连是散曲精气神的内在贯通。曲由定格的数句构成,各句之间,必有适当的停顿。没有节奏感,没有音乐性,则难以称曲。但每个乐句,必须左右顾盼,隔而不断;每句的内容相对独立,没有细节看点,没有意象闪光,当更难为曲。但每个意句,必前后照应,形断意连。无断则失之节奏,有连则韵贯通篇,无断则残缺层次,有连则曲径通幽。断连乃一对矛盾,但要处理成断中有连,藕断丝连,那就要求作者练就一种精气神集于一身的功力,找到求同存异的契合点,那就是思不断、气不断,排除杂念的情绪规则。意不断,情相连,正是断连设计一气呵成的作曲良方。

        六、俗与雅的关系

       俗是市井语的本色,雅是生活语的提炼。二者并无矛盾,同属大众文学。矛盾出在如果雅的古涩费解,读曲要翻《辞源》、《辞海》,必查《古汉语字典》,如此,就有必要向“舞文弄墨”者道一声“陈言务去”的尊告了。南曲偏雅,北曲重俗,都是读者可接受的。北曲被视为“正宗”,确有其理。正如徐文长所说:“越淡薄越滋味,越不扭捏,越自动人”,原汁原味,自然本色,一纸白描,当然让人喜闻乐见。周德清倡导“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介于雅俗之间,当然让人雅俗共赏。本色派崇尚朴实率真,清丽派尤爱清新洒脱,风格不同,共歌生活,一样写进曲史。事实上,雅语必须筛选,死词、辟字、陈言务去,俗语也得选择,庸语必除。关键问题在于有无曲味。俗语、雅语之外必有俏语趣语。自然文学、幽默文学的风味不可失传。

        七、点与面的关系

        点是作品特写的生活看点,面是作品展示社会意义的画面。没有独特微观景点,就不成精品的苏州园林,没有长城的婉沿,就没有宏观观光的好汉。实际上,无论建园,还是筑城,乃至写曲,都需要光点的闪耀与画面的遐想。写曲,贵在先出只个笔下生辉的好点子,写几笔出奇制胜的好片断,空洞无物,景从何来。尔后,以蒙太奇手法,设计出情景交融的境界,有声有色,始成佳构。景点要新奇夺目,值得细看,画面要起伏延伸,值得回首。一片片亭台楼阁,一组组人物山水,就是一张千古传颂的《清明上河图》。曲中有画,曲外传情,愿散曲界也出几个张择端,写出小而集精,小中见大的感人大作。

       八、实与虚的关系

       实是写真的描绘,虚是写意的渲染。没有写真的实,只留下言之无物的空,空谈无用,甚至有害;没有空灵的虚,只留下没有生命的顽石,失却灵魂,何来活曲。虚实相间,才是散曲构思的妙想。写山,要有石,要有峰,要有树,要有生机,更要留一片清空。写海,要有浪,要有帆,要有声,要有活力,更要留一片海风流云。写曲,要写物,要写事,要写景,要写曲折,更要留一片实外有虚的想象空间。写实不可杂物堆砌,让人寸步难行,正如造屋,必开窗户,让空气自然流通。写虚不可虚无飘杳,目空一切,正如造园,必建亭台,再挂几付画龙点睛的楹联。虚实相融,情景互动,满纸和谐,正是写曲的绝招。单就用词而言,实词多时,也需添点虚词,用笔才可自如,气韵才能舒畅,何况通篇都要行云如流水?实的形象是散曲精神的载体,虚的意象思维是散曲的灵魂。二者不可分离,二者不可缺一。

        九、刻意与随意的关系

        刻意是精雕细刻的着意经营,随意是顺其自然的协调梳理。散曲是自然文学,同时又是格律文学。对于这种针锋对立的现象,单以眼看,第一感觉必须承认“一分为二”,再用心想,笫二感觉需理解为“合二而一”,这便是写曲的自然辩证法。分时容易合时难,遇到平仄交替,必依声合腔,发自然之声;遇到凑韵,当改词换字,生自然之韵;遇到对仗,且需天衣无缝,着自然之衣;遇到路障,更要峰回路转,吹自然之风。翻复推敲,则可“自然天成”,这正是写曲的必然规则。通过必然的劳作,才会有自然的曲作。自然之神,不在云端,而在王国维的一句名言中:“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物”,曲人之眼,是超碍穿障的慧眼,需要千锤百炼;曲人之笔是读万卷书,练千首曲的笔,需要觅路寻踪。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刻意要不露斧凿痕迹,随意必归自然形态,只有刻意中的随意才能写出顺情合律,行云流水的乐章。

      十、民歌与散曲关系

       民歌是发于山野、自由化的“初级脱口秀”,散曲是经文人格律化了的“高级顺口溜”。正如门岿先生所言:“民歌是源,散曲是流。”一语道破了民歌与散曲之间的源流关系。北方民族的原始小调,孕育了本色当行的北曲,便是生动的诠释。散曲的发展,也有赖于民歌,明代民间的新鲜小曲,促进了散曲的繁荣,更是形象的印证。历史告诉我们,散曲生于民歌,散曲也长于民歌,散曲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在于民歌。

       (选自元·周德清《北曲曲谱·散套格式简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