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众的事情比天大”

 黄庭养元斋 2020-06-06

——记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

        本报记者 周易 武海波

“这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范振喜,要不,我们哪有这样的好日子!”1210日,在周台子村老年公寓6楼活动室里,刚刚领完500元钱养老金的石怀平老人这样对记者说。

“我们免费住公寓,衣柜、桌椅板凳、床、电视、冰箱啥都有,就连床单被褥、锅碗瓢盆、牙具、筷子,村里都给买好了,还有专人侍候……”许多在这里等候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纷纷插话,“想都没想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行走在滦平县周台子村,楼宇整齐有序,街道宽阔平坦,教学楼、文化活动中心、科技中心……一应俱全,村头的公园长桥卧波、曲廊回旋,让人心旷神怡,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城镇。从身边来来往往的村民脸上,更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一穷二乱三散”的后进村会变成这个模样,会成为拥有集体资产数十亿、年产值4亿多元的“承德第一村”,会成为“中国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而带领群众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身患血癌、心机梗、脑梗塞、干眼病等严重疾病,仍然秉持“群众的事情比天大”的村党委书记范振喜。

“冲这份信任,我要干出个样来,让大伙儿都富裕起来!”

25年前,周台子是当地有名的贫困落后村,村里的固定资产只有两间破房子,一张缺腿儿破桌子,一个没有摇把的破电话和一个三条腿的凳子,还有8万元的外债,人均收入仅有360元。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刚从部队复员回乡的范振喜被全村党员选举为村支书。25岁的他,当时一下子懵了,“真怕干不了,连‘跑’的心思都有”,可看到大家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他横下了一条心,“冲这份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让大伙儿都富裕起来!”

上任伊始,范振喜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脱贫”,而摆脱贫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好村里山上的铁矿石。而这也正是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忿的事。当时,村里有8个矿点,谁开谁挣钱,可都承包给了个人,村集体得不到丝毫收益,他要收回矿点,由村集体管理。这个消息一出后就“炸了窝”,有人言要和他“玩命刀子。” 

 这些矿点中,他二哥的点最大,一年能6万多元。范振喜先从二哥入手。气得二哥当众指着他鼻子说:“哪有你这样的,刚当了个小官,就先整自家人。我到死也不会再认你这个兄弟!”

范振喜硬是把二哥顶了回去。收回矿点后,村里每年增收10多万元。接着,他清理欠账,领着大伙栽果树、垒大坝、扩稻田,建浴盆厂,翻盖学校危房,周台子终于有了个样儿。到1991年,周台子村人均收入到1100元,在全率先脱贫

乡亲们乐了,说“这小伙子还真行”。可也有人恨他,甚至扬言要和他拼命。一天夜里,突然“哐的一声,一块大石头冲破窗上的玻璃飞了进来,砸在他媳妇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事后,有好心人劝他“少得罪人”。范振喜说:“这是有人想占集体便宜,过不了我这关,才这样恨我,就冲这一石头,我也要站直了,维护好村集体的利益,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如今,村里的劳动力就业率98%以上,农民年纯收入超万元,户均一套住宅楼。村里还面向每位村民发放各种定期补助、福利,甚至发四季服装……今年冬天,他们又新上了绿色环保的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开创了中国北方新民居供暖的新模式。同时,村里新建了教学楼、文化活动中心、科技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现在正着手规划建设村级数字影院、传统农耕馆、农民综合小型体育馆。”范振喜高兴地告诉记者,周台子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每个人都要成为新型农民。

 “乡亲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不报答他们于心不安啊”

1991年,正当范振喜干得起劲时,不幸患了血癌,治疗费需要10万多元,这对他无疑是天文数字。

“振喜是个好支书,我们得救他!”乡亲们急了,开始自发捐款。70多岁的孙守兰老大娘,抖开手绢,颤巍巍地递给他一沓子零钱:“这是我卖鸡蛋攒下的50多块钱,你拿着吧。”短短几天,全村人凑了10多万块钱。去北京做手术那天,几百人把范振喜送到村口,流着泪一遍遍地说:“你可要回来啊!我们等着你。”

曾说一辈子不认他的二哥,到医院给他献了骨髓。在死亡线上挣扎了4个多月后,范振喜终于回到了乡亲们中间。

遵照医嘱,病后的范振喜要静养两年,喝无菌水,吃无菌饭,否则得了并发症,会危及生命。可他却在家里呆不住。

媳妇不让他上班,还叫来父亲和娘家人拦着门。70多岁的老父含泪劝他:“我知道你的心思,等过两三年身子骨结实了,再干也不迟啊!”但范振喜拿定了主意:“我是您的儿子,更是乡亲们的儿子。乡亲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不报答他们于心不安啊!”

他计划建个铁选厂,可村里没多少家底。范振喜和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以村干部个人名义向群众借钱建厂。他在村民大会上说:“今后,厂子挣了钱,是大伙的。赔了,我和村干部个人,就是倾家荡产也会还给大伙。”不到半个月,按下了200多个红手印,借到了70多万元。

进设备时,他带上消过毒的饭和水,凌晨4点多钟就出门,夜间12点多才赶回来。饿了,嚼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口自带的水。投产时,正赶上七月,他捂着厚口罩,顶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跑前跑后地忙活,热得汗流浃背,衣服像水洗了一样。村民劝他歇会,他说:“投进去一百多万,可不能打水漂啊!”就这样,范振喜带领乡亲们苦干一年,当年收回百万元投资。

为了村里事,范振喜总是拼着命去干。2001年春天大旱,为了早日打出机井浇灌急等着插秧的1500亩稻田,他在打井工地上盯了两天两夜,机井出水了,他却患上了急性心肌梗死,三天三夜昏迷不醒。2002年,村里启动“小康新居”第一批工程建设时,他白血病术后并发症加重,双眼不能再分泌泪液,疼痛难忍的干眼症,使他每天要补充几十次人工泪液,可他直到各方面工作安排妥当,才到医院接受手术。

为范振喜捐献过骨髓的二哥心疼地说:“这个人没救了,早晚得累死……”

    “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发展的路上,永远不能自满懈怠。作为党代表参加完省第八次党代会回来,范振喜就一直琢磨着村里该怎样加快“二次创业”的事。今年初,周台子村认真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建设“冀北新农村,和谐周台子”的目标,计划到2020年末,全村人均收入在1万元基础上翻一番。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范振喜说:“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其实,这些年周台子村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步伐。2004年、2005年,冒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范振喜和村班子做出决定,投资上亿元购买了改制后的承德启星矿业有限公司全部股份,把资源、设备,技术、人员全部接收过来,大大增强了村集体的实力;2006年,周台子村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土地合理流转,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参与到了工业和服务业中来;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产业单一,结构不够合理的情况,周台子村先后投资兴建了钢结构厂、塑钢厂、玉兰菜加工厂、加气砖制造厂和满绣工艺厂,全村集体和私营企业发展到21家,全村大多数劳动力都进入了非农产业,还吸纳1500多名外地职工。

现代农业正是周台子村当前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在村头温室大棚里,刘秀芳一边忙碌着一边说:“现在村里把土地都集中到了一起,代理村民经营。村里每年每亩地给500斤大米,地里的收入还可以分红,在这里干活,我每月还能领1500元的工资,没想到种地也能有这么好的收入。”

从事蔬菜种植30多年的高级技术员杨士全告诉记者,周台子村耕地少,如果发展传统农业,很难做大做强,为此他们将目标瞄准了先进的蔬菜工厂化生产。“我们将采用立体式水培方式种植玉兰菜,23天一个生长周期,能够全年供应,不分季节。”杨士全说,第一批玉兰菜将于明年投入“生产”,“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提高收益率,增加农民就业。”

除了发展现代农业,周台子村还建起了智能化温室,向农业观光游产业发展。今年2月,周台子村已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范振喜说,“为了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要不断创业,如果哪天把所有铁矿都关停了,周台子村还能行,那才是真正富起来、强起来了。”

“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更不能瞎花群众一分钱”

村里收入多了,家底厚了,范振喜给村班子立下规矩:大事村民代表说了算,小事由理财小组监督,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更不能瞎花群众一分钱。

前两年,铁精粉价格猛涨,村里决定再开一个铁矿。一个外地老板知道后,把一个30万元存折塞到他手里说:“如果你按本村内部价格承包给我经营,以后挣多少咱俩平分。”范振喜当场回绝,最终通过公开竞标,由村集体和本村14户村民搞了股份合作制经营。

长期以来,他每个月主动向村里交100元作为个人话费开支,说是用手机打私人电话的钱;他外出看病用村里的车,每年还要交1000元油费。这些年来村里的客人多,经常需要他陪餐,但每餐后他都要向村委会缴纳餐费。村党委副书记雒明阁说,2008年,村办矿山企业实行改制,企业作价3亿元,村民代表一致同意让范振喜拿20%的股份,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甚至连上级党委政府批文发给他的百万元奖金,他也分文不领。

他严格财务手续,大宗开支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小额支出由“两委”班子决定,日常开支的每一张条子都要经过班子全体成员和财务监督小组组长签字。甚至于购买“公牛”插座、金额仅仅为36元的一张条子上,竟然有村班子4名成员的签字。

为什么把钱抠得这么紧?范振喜说:“要把集体的钱花到群众身上,让大伙儿都过上好日子。”

目前,周台子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愿意,都可以住进村集体盖的全免费老年公寓,由专门工作人员照顾;50至60岁的老人可以住进福利公寓。每位老人每月还能领到200至500元的养老金。

从2003年起,周台子村就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费。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村里孩子读书都有补贴,自上小学到读完大学,几乎不用家庭负担一分钱。

 同时,村里还为全体村民缴纳了新农合参保基金,大病住院医疗费在县里核销后,剩余部分村里再报50%以上。

乡亲们的日子过好了,自然感念他们的领头人。一次,范振喜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出来时听到后面有人叫他,回过身一看,99岁的老人宫殿珍颤巍巍地追了出来。范振喜迎上去,老人却又站住了,嘴唇动了动,没说出声来,一会儿,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慢慢地弯下腰来,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可群众却这样看重我”,每天服药6次、每次服用各种药物30多粒、一身病痛的范振喜说,“群众的事情比天大,我不知道哪天身体就不行了,我要抓紧时间,多给父老乡亲们干些事情。”

(2012年7月获2011年度河北新闻奖二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