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年 菜价涨45倍 以黄金计价跌42% 其中隐藏怎样的逻辑?

 wupin 2020-06-07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全球流行的疫情,顺次给各国经济按下暂停键,给这个本来就动荡不安的时代,又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早已经随着越来越多虚拟世界的活动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虚拟的东西,似乎总让人捉摸不透而无法安定。钱应该算其中之一了。

  今天要是问人钱是什么,就如同问鱼水是什么一样。赚钱、存钱、花钱大概能勾勒出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基本框架。可是,细想起来,大家却不一定能给出个精确的概念。

  钱是花花绿绿的钞票?还是银行账户上的余额?抑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比特币?钱,看起来好像再熟悉不过了,上面所列举的那些,似乎都是钱,但又没法涵盖钱对我们的意义。钱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理解钱本身,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金菁教授这本《钱的千年兴衰史》,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明清晰的理解钱的框架。

  这本书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解读,一个是历史的维度,另外一个则是潜藏在历史浮沉中的逻辑维度。

  我们先来看逻辑维度。

  钱的逻辑维度

  说到底,人对钱的最大需要,就是钱作为间接交换的媒介,必须能够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换中保持购买力。

  这本书清晰讲述了能胜任这个功能的东西需要同时具备的素质,并用我们日常生活再熟悉不过的商品和资产(如蔬菜、房子和原油),来比较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和纸币这种信用货币在保持购买力上的能力差别。

  这种比较让我们轻松得出这样的结论:黄金堪称钱的典范。就保持价值而言,人类迄今的历史,毫无疑问地证明了纸币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黄金这样的贵金属相媲美的。这背后所隐藏的钱的本质,就是我们保卫财富时要采用的基本立足点。

  对于我们的每天打交道的商品,钱和钱的替代品计价所表现的巨大差距令人震惊。比如以人民币计价的蔬菜价格,在1951到2014这六十多年里涨了45倍多,而以黄金计价的蔬菜价格竟然下降了42%!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差异,会引导读者对钱的本质产生思考。

  如果今天问任何人,黄金是不是钱,大多数人要么回答不上来,要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时在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表示的那样:黄金不是钱。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黄金在很多人的头脑里已经不是钱了?黄金在保值上这么优越,为什么作为交换媒介没能保持在这个形态?何以在历史上,先是黄金作为支付手段退出市场,而后金本位又被金汇兑本位替代,到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连金汇兑本位都让位于纸本位?

  随着历史画卷的徐徐展开,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推动这个变化的主导力量就是“稀释财富”的力量。无论是国王们连年征战被动产生的财富需求,还是主观意愿上财富积累的需求,都使得垄断铸币权的国王和政府不断地对钱动脑筋:一开始是寻找金矿;然后是铸币贬值;再后来是到处借钱;借不到就抢;抢光了就自己开银行;开银行遇到困难就发行纸币欠条充当流通工具;纸币价值不保的时候就干脆以法律强制手段发行法币;直到开启垄断法币发行的中央银行体系。而这一切做法,也恰恰是对社会财富的稀释。

  不过,老百姓也不会无动于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作为弱势一方,老百姓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不同的金融手段和工具之间转换,来实现自己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稀释与保卫财富之战”中,我们看到了两种影响非常大的经济现象。用货币理论的术语来说,一种是因“货币非中性”对社会财富进行大规模的再分配,另一种是老百姓为实现自己手中货币购买力最大化,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前者以提出这种理论的理查德·坎蒂隆命名,称为“坎蒂隆效应”。而后者以托马斯·格雷钦命名,被称为“格雷钦法则”。

  坎蒂隆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只要货币的供给不是因为生产和贸易交换等真实经济活动而增加,而是人为扩大供给,必然会因为造成社会上各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对财富进行着再分配,因为先得到增量货币的人会首先受益。这些最先受益者会增加他们的消费或投资,最终推升了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如土地租金和劳动力成本。

  在这个过程里,那些拿固定工资的人只会得到商品价格上涨后通货膨胀的坏处而无缘价格上涨前的好处。这种人为增加货币发行导致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加剧了社会贫富差异。这个逻辑过程,就是坎蒂隆效应。直观来说,离印钞机和杠杆最近的人最为受益

  格雷钦法则的原理也很简单。比如,同时流通金、银两种金属货币的古代,只要政府人为固定金银的比价,那么价值被低估的那种就会被人们藏起来,而价值被高估的那种则会被人们花掉,以实现高于它面值的购买力。在纸币时代,格雷钦法则会在不同国家纸币间起作用,人们会持有相对而言有更大升值预期的那种币种。这个逻辑其实人人都在运用,如同金菁教授在文中反复举的例子:两打同样价格的鸡蛋,你肯定会挑大的那打,以实现同等价格下的购买力最大化。时至今日,各国央行“放水”,大家第一时间也是在想,钱怎么保值,看看过去十几年房价的狂飙猛进,也就略知一二。

  金菁教授在阐述了钱的本质时,时时提醒我们思考:黄金,这一人类历史最为持久的钱,其价值何在。除了一次次货币体系危机时,黄金充当着稳定乾坤的功能,在如今这个时代,黄金的价值如何呢?我相信,在读了本书之后,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

  钱的历史维度

  大多数的货币史著作,比较强调钱的形态变化。然后,在各种形态下叙述相应的货币体系或者国际结算体系。这种角度虽然比较直观,但却很难理解钱之所以如此变化的原因,因此对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钱的角色帮助有限。《钱的千年兴衰史》更强调钱的运作体系。从而,钱的历史,就是钱的运作体系逐渐展开的脉络。

  一旦理解了钱背后各种立场和动机的人如何认知,如何行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整套运作体系,也就掌握了钱的本质。

  这本书的叙述主要是以西方历史为主线,因为我们今天这套货币体系是直接从西方承接过来的。虽然我们都知道,纸币首先出现在我国的北宋时期,纸本位第一次出现在元帝国,但恰恰是因为元帝国直接用印钞的方式暴力洗劫社会财富,立刻造成恶性通胀,使得大一统的元帝国,无法承受纸币之重,早早地终结了纸币在中国的命运。不过,关于钱的很多重要的规律,我们的先人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中总结了出来。就比如格雷钦法则,元帝国的朝堂上就有人懂。

  书中展现的钱和货币跨越1000多年的历史脉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开始到文艺复兴时期。这一阶段,西方世界的金融运作体系在其背后的法律、经济活动、政治形态催生下诞生,相应的金融工具也应运而生。这其中又伴随着基督教会和世俗王权的合作与博弈。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从发现新大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这个阶段,从发债,到债转股再到纸币、法币及其杠杆的运用,使得财富洗劫的形式逐渐升级。最后,以中央银行为垄断核心的银行-货币供给体系因此诞生,这个体系一直延续至今。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这一阶段是从金本位到纸本位的跨越,具体来说,就是美元从一国货币上升到世界储备货币并今天得以维持的过程。同时,金菁教授对这个体系未来何去何从也进行了探讨。

  在第一阶段,金菁教授首先介绍了罗马法体系下钱的存管和借贷的法律框架。顺着这个法律框架,金融组织形态如何受到影响,金融服务如何因贸易需要而产生并演化,以及金融产品产生和创新的逻辑过程就十分明了了。

  法律体系孕育了银行业务的构成方式,我们甚至可以说银行就是一个法律框架

  银行营运主要是非常规存管合约和借贷合约,前者相当于银行只负责保管,到期完璧归赵;而后者则是托管人让渡资金使用权以获得利息。当基督教禁止高利贷的教规,被中世纪教会扩大到任何收取利息的经济活动时,混淆了这两种合约的性质。结果就是,在众多经院学者为收取利息正名之后,非常规存管合约下的活期存款也被用来放贷生利了,这无疑为加大银行的杠杆生意开了方便之门。

  加杠杆的生意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一旦打开了,就再也盖不住了。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利息被明令禁止的时期,银行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想尽了各种变通的方法来规避。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把收取的利息,隐藏在汇率里。因为不同币种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汇兑是一个客观事实,教会无法阻止。

  给外汇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的是十字军东征,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对于贸易和跨境支付服务的需要。

  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圣殿骑士团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经营跨国银行业务的组织。圣殿骑士团是一个由训练有素的武士僧侣和有着较高文化水平的黎巴嫩基督徒教士组成的神秘组织,他们直属于教皇,有着自己的使命宗旨。随着十字军东征,圣殿骑士团肩负起了为各个国王以及教皇征税的职能。不同于元帝国,其货币可以畅行于广袤的帝国领土,国际结算自然是用不上的。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后而相互隔绝的封建领主,需要的正是一个可以提供跨国结算的组织。圣殿骑士团在为不同国家开展汇兑业务的时候,跨国银行的雏形就这样出现了。然而,事物的发展有其两面性。圣殿骑士团从事的跨国银行业务,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和权势,也埋下了覆灭的种子。在圣殿骑士团覆灭之后,挟持教皇对圣殿骑士下毒手的法王腓力四世并没有找到传说中圣殿骑士的宝藏,留给后人无限遐想。而圣殿骑士的传奇,以其与共济会的神秘联系继续流传。

  圣殿骑士团的覆灭给金融服务带来的业务空缺,随后被意大利银行家们填补了。此时,已经到了文艺复兴的前夜。意大利商人使一项伟大的发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复式簿记。复式簿记可以说是加大杠杆的一个技术前提。这也就天然地为拿钱挣钱提供了舞台。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记记账,但我们涉及的只是简单的收支账目,簿记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需要处理的账务则非常繁复,比如,要涉及应收应付投资融资等一系列资产和债务的跨期交易活动。而对于经营货币这种资产的银行而言,大量的业务只不过是往来账户的数字运算,那么,簿记的重要性更是自不待言。

  我们所熟知的美第奇家族,就是靠银行业起家的。美第奇家族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辉煌的跨国银行帝国。而随着贸易的兴盛,金融业务可以做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业务的发展使得美第奇家族富可敌国,也成为文艺复兴时期那些伟大艺术的资助者。然而,杠杆倍数极度扩大给美第奇银行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在经济和贸易条件变化的时候,放大了银行的流动性和资不抵债问题,最终这个教皇和各路王公最大的债权人还是以倒闭收场。

  除借钱这样的融资渠道,国王们还有别的办法:扩展资源版图、铸币贬值、最终就是发行纸币欠条了。纸币的诞生,在杠杆的催化下,终于催生出了一次次泡沫和货币体系的崩塌。

  第二个阶段,我们就能看到这一次次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财富被稀释和洗劫的历史过程了。英格兰在经历数百年的战争之后,负债累累。收税对于国王来说,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因此,货币贬值就成了自然而必然的选择。英国大贬值的后果,就是英镑相对于它的面值被严重高估,通过格雷钦法则我们知道,人们会将被高估的币种赶快花掉实现购买力,而被低估的币种,就会被人们藏起来,拿到能实现它购买力的地方去。这就是当时英格兰黄金大量流失的原因。在英格兰,正是格雷钦本人向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阐述了这个“格雷钦法则”。

  之后的英国天主教与新教的对抗在王位之争上引起的战乱,使英国政府进行了各种金融创新来寻找更多财源。那时创造的众多债务工具中,有一些到今天都还是我们使用的主流产品。而在债务工具达到极限时,把债权人变成股东的债转股就成了备受债务人青睐的一种选择,因为它可以立刻扫除债务人还本付息的压力。因此,我们也就看见了十八世纪两次最大的泡沫和它们的破灭。

  这一部分,金菁教授剖析了英国的南海泡沫和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这些泡沫的实质无一例外都是滥发纸币加上无节制地加杠杆。直到今天,泡沫的基本逻辑仍旧是这样。在分析密西西比泡沫时,金菁教授通过对比约翰·劳和坎蒂隆对经济运行原理的认识,为我们讲明了货币非中性的原理对一个经济体的长治久安是多么的重要。约翰·劳,这个密西西比泡沫的缔造者,认为纸币加杠杆可以促进经济繁荣,他看到了阿姆斯特丹繁荣的经济与低利率共存的现象,就认为低利率是经济繁荣的原因。于是,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会带来经济繁荣。这个逻辑是不是很熟悉?因为在劳之后,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而坎蒂隆,这位在泡沫中提早套现,全身而退的投资赢家认为,人为增加货币只能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推升要素价格,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让一个国家由盛而衰。

  第三个阶段从一次世界大战讲到今天,集中讲述了一个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从美元过去100年的经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要维持纸本位货币体系所需要的暴力基础,和元帝国在它的版图下所做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两次世界大战,因从美国大量进口军火和物资,欧洲各国贸易赤字巨大,黄金流失,再也无力支持金本位。而在战争中制造业出口极速攀升的美国,成为世界上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在二战结束时,黄金持有量占到当时全球货币黄金总量的三分之二,约22000吨。因此,在战后的金融秩序安排中,美元成为唯一一个有能力直接与黄金挂钩的纸币。于是,国际结算体系中,美国承诺每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世界各国货币再跟美元挂钩,从而,美元自然就成了这个金汇兑本位制里面的储备货币。这个制度安排,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美国以接近于零的成本印出美元,而其他国家却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生产产品才能换得那一纸绿钞。然而,这硬币的另一面则是美国持续的经常性账户逆差和财政赤字。膨胀的美元和因贸易逆差而大量流失黄金的美国终于支撑不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一夜之间跟着美元进入纸本位时代,直至今日。相较于彼时35美元可兑一盎司黄金,今天,美元相对于黄金已经贬值了98%(2020年5月8日,一盎司黄金的价格是1727美元)。

  就像各国的法币一样,美元沦为强制性的全球通货,而为这一地位背书的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与黄金脱钩的美元又以石油资产和交易为支撑基础,中东的一次次战争无不是美国在向世界宣示权力。

  在失去了黄金这个锚定之后,芝加哥交易所率先开放的外汇期货市场又催生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金融交易市场。美元持续供给着全世界的流动性,持续的结构性双赤字造就了美国制造业大面积外移,但是美国成了全世界的金融交易做市商,美国这一脱实向虚的过程堪称坎蒂隆效应的教科书式演绎。而美元又得以在衍生金融工具创造出来的名目繁多的金融资产和杠杆上续命。

  2020年4月,我们见证了美国股市连续三次熔断,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美元荒。之所以出现这一怪现象,正是因为股市暴跌使得信用风险急剧放大,使得信用链条上要求的保证金大大增加,同时债务人为了维持美元债务杠杆,对美元的需求大幅攀升,结果就造成了市场上出现大面积的流动性紧张。然而,这也恰恰反映了,美元的无节制扩张会给全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恶果。就好像我们被美元绑架一般。

  美元的历程也告诉我们,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就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一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埋下祸根。就像毒品一样,给人带来快感,让人欲罢不能,直至在无节制的透支中走向崩溃。正如俗语说的一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给人民币的未来之路带来启示,如果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用一种纸币(人民币)去替代另一种纸币(美元),无疑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就本书所涵盖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还没出现过任何一个只是纸币形态就能跻身储备货币行列的货币。当然,这不是一个历史问题,而是一个逻辑问题,尤其是当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

  最后,金菁教授对时下最热的比特币进行了分析。我建议读者在读这章之前,自己利用书中的逻辑进行分析,然后再去读,看看是否得出一致的结论。

  我们往往被纷乱复杂的表象裹挟而不自知,逐渐沉溺于时代的风浪。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能力,而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思考能力。法国哲人帕斯卡说,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支撑我们脆弱身躯的正是思考。

  疫情的发展仍旧扑朔迷离,在各国开动印钞机刺激经济时,在美国公开宣布量化宽松无上限时,在我们思考何去何从时,《钱的千年兴衰史》无疑是一根稻草。它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是,可以让你在这个动荡时代,免于浮沉。

(文章来源:全景财经)

(原标题:63年,菜价涨45倍,以黄金计价跌42%,其中隐藏怎样的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