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四大民间藏书楼“海源阁”之肥城藏书地——陶南山馆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6-07

陶南山馆位于肥城市王庄镇花园村东北角,亦称陶南别业。创建于清咸丰四年,为海源阁第三代主人杨绍和听从岳父傅秋屏建议所购筑,第四代主人杨保彝扩建。因居陶山以南,故名“陶南山馆”。它是清末四大私人藏书阁之一聊城海源阁在肥城的藏书地,第五代杨敬夫曾说:“余曾祖父指示,书分两份,以十分之四藏于聊城故居,十分之六藏于陶南山馆”。

陶南山馆大门朝东。原占地78亩,房舍138间,分东西两区。现占地约28亩,保留房屋60余间,建筑格局基本保持原貌。原为五进院落,二进院后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花园,西部为三到五进院。花园分前花厅、后花厅,中间有水池假山。大门为拱形,平顶,与北面东屋相连。大门内为一进院,向北为二进院,有前花园、归瓻斋,前花园两侧有东西花房,北侧为归瓻斋。归瓻斋为硬山顶.前后出厦。归瓻斋后为厚遗堂,五开间,前有卷棚,三开间,四根檐廊柱础四面分别刻有“长毋相忘、福禄未央、富贵无极、宜尔子孙”吉祥字样。最北侧为“眉园”。三至五进院均为四合院布局,每一进院落均有东西厢房,五进院落为藏书楼。这三个院子建筑格式一致。此格局被当地称为“一楼三院六厢房”。

陶南山馆大门(修缮后)

归瓻斋

厚遗堂

藏书院鸟瞰图

西院全景图

西院前院图

西院前客厅

西院前客厅西厢房

西院后客厅

西院后客厅西书房(修缮后)

西院后客厅东书房

陶南山馆的雕刻,内容丰富,院内建筑多处雕刻了荷花,这里面既有“和为贵”的思想,又有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赞美,借此表达心志。屋脊上的避水神兽、瓦檐下的如意卷云纹,既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又给建筑物增添了灵动之美。形态各异的菊花、牡丹很居感染力,表达了安居乐业、追求富贵的美好寓意。房梁上的卷云纹,象征了高升和如意。镶嵌在墙壁上角的“百禄是荷”和“竹壁松窗”的砖雕配有竹节纹饰,意味深长,它表明了主人其官员出身的背景和归隐山庄的志趣追求。镶嵌在后花厅墙壁下角的玉兰花树和绶带鸟,寓意多多。玉字代表金玉满堂,绶与寿谐音,代表长寿,其意为:玉堂富贵,长寿绵绵。后花厅石柱础四面雕刻着文字长毋相忘、富贵无极、宜尔孙子等吉祥祝语。

第四代主人杨保彝,历官内阁中书、户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为济宁孙文悫所倚重,资深擢道员,晋二品衔。八国联军入北京后,杨保彝在陶南山馆筑眉园退隐蛰居。一生致力于收藏,晚年将藏书全部清查登记,编辑了《海源阁书目》,藏书达二十多万卷,曾有“海内藏书,先生称首”之美誉。虽然陶南山馆在早期曾遭捻军焚烧掠夺,但很快恢复元气。为杨氏家族保留了大量的古籍珍本,成为中国古籍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乖运蹇,杨氏藏书历经波折,陆续运出,其中大部分被收归国家收藏。第五代主人杨敬夫,1957年6月,向山东省政府捐献海源阁藏书37种85件,现珍藏于山东省图书馆。

藏书楼

四经四史斋

宋存书室

陶南山馆是清末著名的四大民间藏书楼海源阁在肥城的藏书地,曾经存放了大量的古籍珍本,是中国古籍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其建筑规模较大,风格是标准的北方庭院式建筑群,为木、砖、石结构,外形美观,设计布局巧妙,建筑木作、砖雕雕刻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研究当地的建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陶南山馆对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倡导藏书、读书活动,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通过对陶南山馆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合理配套相应的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将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事业融合发展。

让文物

            活起来

肥城市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