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与良安空间(二)

  平凡的人 2020-06-07

七、    自己计数

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称什么?称心,称良心、称心中之数的。

“人在做,天在看”——上天给你记着账呢。你做的好事、坏事,做了多少,都被计数了。

把账交给老天爷计,你的数就被他定住了,就逃不出那个所谓“定数”。

怎么办?要自己记账。

时刻检点自己——正心、正念、正行。像阳明先生一样,邪念恶行一毫不存。像孟子、像文天祥一样,养浩然之气。

“浩然正气鬼神惊”,你有了浩然正气,鬼神都拿你没办法。那个所谓的数就不能拘束你。

不说别的,就说生病吧。若天天生闷气,怨天尤人。时间长了,“怨数”多了,怨气多了,气血就拥堵,就会得病。得病了往往会说:“哎!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事实上,若心胸宽阔,与人为善,不计较,不埋怨,就没有怨气,总是和气,气血就会通畅,就不得那个病,就解了“命苦”的数。

人是自然的人,一定有其自然的数。比如基因,藏着无数生命之数,大概率地决定了人的身体状况。然而,人不单有身体还有心,心有自觉性、主动性。人心才该对自己的命数负责。心中光明,才能不成为数的奴隶,才能脱离数的羁绊,成为自由——至少是心灵自由的人。

所以,做好生命这个数学题,既要守法则又要算对数。

话不说绝,要留有余地;事不做尽,要留有余数;不张扬,不显摆,要涵住数;不坑人骗人弄假数;更不能为非作歹造孽数……只有光明磊落,不欺天地,不欺人我,只有行善积德,积阴德……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数。

八、    归零

大自然的法则、定理、规律都由数来表达——道以数计。同样,心中的理也是用“数”表达的。

数学就是心学、心学也是数学。心中有数。把心中的数理清了、理明了,心就清明了。

有打坐经历的人知道,心乱了,念头飞来飞去,就静不下来。修心就要修心中之数,修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

当心中杂乱之数消停了,顿时会有与大自然一体的感受,就真的静了下来。那是一种“归零”的感觉。

心中杂乱之数消停了,就成了“0”。

“0”是个神奇的数。它“非正非负”,似乎是“无善无恶心之体”;而只要一离开“0”,则一定“非正即负”,真像是“有善有恶意之动”;从正到负,从负到正,必须经过“0”,就似“知善知恶是良知”……

所以,“0”像极了心,像极了良知,像极了太极、像极了道。老子之“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就是“复归于零”。

我时常想,“0”就是“灵”,它很灵通!“0”中蕴涵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你看,无论多大的数,只要和“0”相乘,就都变成了零。一切皆由零开始,一切又归于零。

所以,人们常说要有“归零”的心态。归零了便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归零了便不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归零就是放下,只有放下才能拿起,放下偏执的禁锢,展开无限的可能;归零就是格物——格心中之“物”而致良知……

其实,我们每天都得归零、都在归零——睡觉,就是归零。归零了,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满血复活。若噩梦连连,醒来一定头晕脑胀、神困体乏。有人去医院治病,是想把“身病”归零,有人天天念佛,就是要把“心病”归零……

你看,人睡着了,就成了一个自然的存在。没了贪嗔痴,没了怨恼烦,没了性格,没了脾气。那是一个近乎“0”的存在。可一醒来,“数”也来了——个性、欲望、习气如紧箍咒,牢牢地箍住了你。

归零是“舍”,是“忘”,是“难得糊涂”,是“大智若愚”,归零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归零就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归零是如唐僧一样,历尽九九八十一难而不忘初心……

九   答案在心里

事实上,生活是在解题,解“如何做人?”之题,解题就会有答案。

比如“病”就是其中一个答案。没人喜欢这个答案,显然是错的。

答案错了,说明什么呢?

1、理不懂,公式定律用错了。

2、数错了,计算有误。

比如,有人不懂生命活动规律,不懂身心合一、天人相应之法则,贪图口腹之欲,胡吃海塞。该起不起,该睡不睡,黑白颠倒。生活不健康,身体一定也不会健康。

有人明知气大伤身,知道七情六欲对身体的影响,可不顺心便乱发脾气,丧失理智,说过头话,做失控的事……

更有甚者,不懂善恶有报、因果相续,总做坏事。作为人,却用了鬼的定律,根本的理弄偏了,路错了。这个“病”就更大了。

事实上,理错了,数错了,都是心错了。

正如刚才说数学题的答案在心里一样,人生的答案也在心里。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啊。


数在心里,答案在心里,而心在哪呢?心在眼耳鼻舌身意。心里高兴不高兴,就会表现在脸上、手上、身上。也可以说,心中有数,脸上有数,手上有数……

所以,我们要通过修眼耳鼻舌身意来修心。

“用爱护生命”之“把爱带进去”就是要让生命充满爱的数。生命充满爱了,也就呈现出爱之相。所谓相由心生。

我们老祖宗早就有“理、数、象”之学。简单说,“理”是道,“数”是理的表达,“象”是数理的呈现。

所以,理学就是道的学问。而“数学”呢?“数学”也是理学,是心学,是生活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是人之学。

心中有什么理就会动什么念,每一念就是一个数(乃至无数个数)。动什么念,有什么数,无数个数,环环相扣导致最后的结果——象。

所以,有人说,“注意你的心态,它会成为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成为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她会影响你的命运!”

这就是理、数、象的变化。

再举个例子,刚出生的婴儿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那么可爱,都差不多。可长大了,脾气、性格、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差别就大了。

当然这和家庭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关系更大的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数”,是生活当中的每个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也可以说,生活中你做的所有的事,导致了你人生的答案。

所以,同样是一生,不同的人“算出”了不同的结果。算对算错,由谁呢?

——由自己。

十、    良安时空

正如做数学题要找规律、学定律,经营人生也一样。自己吭哧、吭哧做刚才那道数学题,费老劲了也做不出,可是经人指点,立刻豁然开朗。

生活中,若想少走弯路,交出自己满意、家人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满意、天地良心满意的答卷,我们也要学习,找人指点迷津。找谁呢?找圣贤、找智者、找仁人志士。

于是,我想开通一个网络课堂。请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与慈悲)登堂,请“豪杰同志之士”进来,帮我们指点迷津,点亮人生。

阳明先生曰:“今诚得豪杰同志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养,去其自私自利之蔽,一洗谗妒胜忿之习,以济于大同。”

取其中“自致其良知”,“相安相养”中之“良”、“安”两字,命名此直播间为“良安时空”。

“良安时空”可不就在手机里、电脑里,“致良知”、“相安相养”的修养应该在任何地方、任意时刻。

谁是“豪杰同志之士”呢?

那个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那个敬业乐群、行善积德,那个自强不息、乐于奉献,那个甘为国家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你就是。

十一、    在良安时空里干什么?

一是“明理”,二是“正数”(正心),三是“善象”(善果)——达到美好的状况:健康的身心、幸福的家庭、和谐的社会。

我们要在良安时空里做题——人生的课题。做不同的题,完成不同的项目。

比如去病强身,是一个项目;家庭的和谐幸福,是项目;完美各种关系(夫妻、亲子、朋友……),都是题,都是项目……

做题,一般有如下步骤:

1、审题:题目要你求什么,给出了什么条件、关联哪些知识点、适用哪些定律……

2、做题

3、检查、改错

4、总结

……

生活中的题不亦如此?

要解决问题就得先审题: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为何会得病?为何总不快乐?为何夫妻不和……

可是,如开始做的那道题一样,自己往往审不明,更不知该如何解决。

这时,就得有明白人指点、贵人相助。

有时,自己知道该如何做,但缺少行动的力量,没有坚持的恒心。

这时,也得有老师、同道。

比如,明知道自己该锻炼身体,却总是很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有老师带领,有同学鼓励,或者在一个氛围里就容易坚持。

所以,要找明白的老师,寻志同道合者。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苦思冥想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的一句点拨或同学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知道怎么做题了,做完了,还得检查、改错,这也是良安时空要做的事。

在学校做题,错了要找原因,错在哪,为什么错,如何改。不改,下次还错。所以,有错必改,因为都想考个好成绩。

生活中呢?要想“考”个好生活,不也得学会改错吗?

考试时,开始做错了,可改正了,照样可以一百分。生活中也是,所以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之说。不过,生活中,有很多人从不认错,从不改错。真是可惜呀。

从一定意义上说,你改了过去,也就改了现在。时空是整体的,一念里包含过去、现在、未来,包含无数大千世界。一念变,世界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做题过程中,错一步,便步步皆错。。该约分的约不掉,该抵消的抵消不了。于是,越算越麻烦,越算越复杂。有点像“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而找到规律,计算无误,复杂题,时常可瞬间解开。

所以,我们在一起,是来学“数学”的,来找规律,学定律,明道理的,是来算数的——自己算自己的数、记自己的账。起心动念哪些是善念、哪些是恶念;一言一行,哪些积了德,哪些亏了心……

我们是来改错的,改身上的错——去病强身,改心上的错——明理净心。

因此,来到这里,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去掉怨烦、恼怒,去掉贪婪、愚昧,去掉自私、狭隘,去掉紧张、焦虑,去掉疾病、痛苦……洒洒脱脱,光明心性,快快乐乐,复归婴儿(归零)。

十二、    欢迎进入良安时空

1、进入此时空首先要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我完善。

疫情告诉我们: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哪比家更温暖;没有谁比祖国更伟大。

疫情告诉我们:

终极免疫力不是“对抗力”、“战斗力”,而是“爱”的能力、“和”的能力——人与动物、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和平共处”的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力。

对抗不是智慧的办法,爱与和平才是终极的解决之道。

所以,崇尚天人合一、身心和谐、仁民爱物的中华文明必将照亮人类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定会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该立志:从我做起,勤修苦练,完美身心,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

2、分享内容:

用爱护生命

心学

气学

复归婴儿

树立

……

3、共修方式: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共修1:理论共修(听课、分享)

共修2:坚持不懈的锻炼:锻炼身心合一、充满爱与和平的方法以松柔筋骨、畅通气血、安定心神……

共修3:生活中实修。比如“手容恭”、“我错了”、“没问题”等心法,有的同学就已经在生活中坚持修了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共修4:分享、交流(实修手册)

4、时间:

每日19.40—21.10。(周六、日酌情)

共3个月。若大家需要,则长期坚持。行之以诚,持之以恒。

5、费用:

免费,公益。关于费用,我想解释一下。

有些同学知道我要开公益的课堂,都劝我收费。有的说,人交费了,才会珍惜,不交费就不珍惜。有人说,交了费,学不学是他的事。

我想,那些珍惜的,交费不交费都会珍惜。有人交了费却不珍惜,我怎能心安?

有人说,你不怕竞争对手无门槛地看?

我说“用爱护生命”的路上没有对手,只有朋友。能光临的,便已经是朋友了。

“用爱护生命”,来自古圣先贤的启迪,来自我老师、父母的教诲,来自同道的实践……现在,若进来的人能有所收获,若有人愿意用爱来呵护生命,并将“用爱护生命”的理念弘扬出去,这是何等幸事!所以,我不想设任何门槛。

2008年,湖北某高校教师为汶川震区捐款时,一位来自非洲的外教拒绝工作人员登记他的名字。他说:“捐款是神的事,不必人来记。”

这里不是讨论要不要记名字。我想说的是,这位非洲友人是有真信仰的人,他听得见神的声音。我不知道他信仰的是什么神,但我知道神在人心。神的声音就是内心的声音。

当决定要做直播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多年来一直理解我、信任我、关心我、支持我的如家人一般的朋友们。与大家相识,并通过你们与你们的亲朋好友相识。这,是我的福分。

常年在外讲学。我记得,天气闷热,“偷走”我衣服,一件件洗净又吹干的老同学;我记得,温度骤降,一大早送来棉衣的老妈妈;我记得变着花样为我改善生活的大哥,我记得知道我受了委屈而流泪的大姐,我记得想尽办法要把我“推荐”出去的长者……太多了……我得到了太多朋友的帮助。我记得你们信任的眼神,关切的话语,温暖的双手,无私的帮助……

知恩图报,是我内心的声音。开一个共修空间,是我应该做的。

6、谁会来?

来的都是有智慧的人,来的都是有爱的人,来的都是有福的人。

内求于心,追求自我完美,愿意奉献社会的人岂不都是有智慧、有爱、有福报的人吗?

7、让我们共同用爱涵养良安时空

这是一个场——

学与习的场

知且行的场

不断进步、自我革新的场

弘扬正气、培养良习的场

光明良知、唤醒良能的场

微笑、轻松、快乐、健康的场

与古圣先贤沟通的场

与当下美好的一切合一的场

与天地正气合一的场

再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