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个典故“河东狮吼”出自哪位诗人?

 澜山幽静 2020-06-07

        有一个典故“河东狮吼”出自哪位诗人

      澜山幽静  2020年6月6日


河东狮子吼

【解释】: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 陈季常》:“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成语故事

北宋有一文人叫陈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喜好宾客,蓄纳声妓。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他的好友诗人苏东坡给陈季常写了首打油诗: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柱杖落手心茫然。


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子即指柳氏,后来使用”河东狮吼”四字来形容妻子凶悍。《跪池》是《狮吼记》中一折,讲的便是柳氏的故事。

成语“河东狮吼”出处------很少有人,甚至是没有人知道这个典故出自新洲。这个故事出自北宋时期的龙丘,即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

"河东狮吼"是一个成语,它出自于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三 · 陈季常》。其中陈季常就是陈慥,他和北宋大文豪苏轼是好朋友。这个成语与他们有什么关联呢?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统治者说写诗讽刺朝廷被贬到黄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在这里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苏轼在黄州有个好朋友叫陈慥,两人交情甚好,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讲经论佛。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氏很爱吃醋(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是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对自己丈夫的行为很不满,尤其丈夫请歌女舞女一起喝酒助兴。并将她们赶走。后来,陈慥和苏轼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没有人伴舞伴唱了。

有一天晚上,苏轼又到陈慥家来。陈慥说:"今晚咱俩应该好好喝几杯。"苏轼答应了。于是陈慥吩咐下人备上好酒好菜,两人又开始饮酒赋诗,讲经论佛。过一会,陈慥说:"咱们总是这样饮酒赋诗,太没意思了,还是请两个歌女过来为我们助兴吧?"苏轼听完劝他说:"那可不行,嫂夫人要是听见就麻烦了。"陈慥说:"夫人现在已睡着了,不用去管她。"陈慥立即吩咐手下人找来两个歌女,为了不让夫人知道,告诉两个歌女一定得轻唱。

陈慥和苏轼正在边听歌边喝酒时,不料被夫人发现,果然正在唱。于是就她怒火冲天地叫骂,而且是一边骂,一边拍窗户。两人听到夫人来了,就顿时就停下来各自散了。

第二天早上,苏轼作了一首诗赠给他,名为《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诗中的"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就蕴含着"河东狮吼"。于是,这个成语就流传开了。

成语中的"河东"是指柳氏的郡望,当年唐朝的诗人柳宗元自号“河东先生”。这里的"河东"是用来比喻陈慥的妻子柳氏;"狮吼"是佛教用语中的"狮子吼",它原意是指代如来的正声,可以降服邪魔歪道。由于陈慥平时喜欢讨论佛事,苏轼在诗中用来"狮子吼"来暗喻柳氏的凶悍和朋友的无奈。

因此,"河东狮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强悍的女人,按照我们现代话来讲,可以理解为"妻管严”。

其实,如按古法,柳氏照为妻之道去做。百依百顺,由陈季常浪荡,恐怕不会有好结果;远不如“妻管严”,要他老老实实做学问去,倒能有所成就。


              ●《河东狮吼》

2002年9月份,香港上映一部喜剧电影,名叫《河东狮吼》。讲的是:妻子柳月虹和程季常之间的爱情故事。

经典台词:“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真心,不许欺负我,骂我,要相信我。别人欺负我,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呢,你要陪着我开心,我不开心呢,你要哄我开心。永远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面也要见到我,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王安石是必须要救苏轼的,不杀士是大宋的铁律,如果今天苏轼因为诗词获罪被杀,那么明天王安石就可能因为变法失败而被杀,维持不杀士的铁律就是文官阶层最大的护身符,因此任何一个文官官首都会救文官,不止是苏轼,还包括任何一个文官。

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治上的对头,私下里还是好朋友的。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苏东坡,北宋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

苏轼与父亲苏涧、弟弟苏辙,在中国文坛并有佳名,史称“三苏”,兄弟两人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这也导致他们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喜欢结交好友,经常和三五朋友一起出门寻找品尝美食。

苏轼和很多的诗人、散文家一样,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曾经在多地担任过官职,苏轼刚刚步入仕途的时候,朝廷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新旧两派的长期对屿,斗争十分激烈,而苏轼维护守旧派,不赞成变法。

虽然苏轼多次上书宋神宗表明态度,宋神宗并没有给苏轼任何答复,反而是将苏轼一再调任,之后因为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无故不准擅自离开黄州。

徽宗即位后,苏轼的官场生涯一直都在奔波中,之后因为大敖,在北归途中不幸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枢运至邦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溢为“文忠”。


             ●苏轼与苏东坡

               是不是同一个人

苏轼就是苏东坡,东坡是他的号。是他在被贬黄州的时候,在东坡建了一个雪堂,所以自号东坡。

苏黄米蔡:指的是宋代的四大书法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


图片:来源于 网络

文章:澜山幽静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