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梅子香,你们都听到过哪些谬论?

 小陈茶事 2020-06-07

《1》

最近福州一直在下雨。

每天下午,必定细雨霏霏,飘飘摇摇,雨打芭蕉,格外清静宜人。

当然也有粗暴的时候,某天的傍晚,惊雷滚滚,暴雨倾盆而下,打消了好多人出门吃饭喝茶的念头。

胖嘟嘟的小侄子抱着他新买的无人机,站在阳台,眼巴巴地看着天空,盼雨停。

“我的无人机都两个星期没上天了。”

这位10后宣布,他长大了要发明一种粉末,有茶叶一样的香味,撒一把到天空去,雨就停了。

我抱着他胖胖的身体,想象着他的发明创造,信手捻起一颗漳州来的大杨梅,肥嫩多汁的口感,甜里泛酸的感觉,酸得我眯上了眼。

杨梅的季节,雨就是多。

古人真聪明,发明了“黄梅雨”这么动听的名字。连带着这阴雨连绵的天气,也让人厌恶不起来了。

杨梅自然是好水果,但福州人生来怕热,必定要一颗杨梅一口凉茶,方才放心啖下这紫红的果实,相信它不会在身体里生出燥热来。

朋友电话来,问你在干嘛?我说,吃杨梅,看电影,泡肉桂。

她一脸鄙夷:那么酸,你也不怕掉牙。

是啊,水果杨梅的酸味,已经让很多人承受不住了。

更何况,那些有酸味的岩茶。

《2》

有时候想,为什么杨梅果子的酸,我们可以接受,但武夷岩茶的杨梅酸,我们就接受不了呢?

尤其是存坏的老白茶那种“酸腐臭”,更是让人胃里抽筋,胆汁涌动。

然而,却仍然有一派,我们姑且称之为“拥梅派”,极为拥护茶叶当中的酸味。

为了给茶叶当中的酸味正名,“拥梅派”不惜给这股酸味取了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叫“梅子香”。

从酸臭味,到梅子香,仅几字之差,境界就不同了。

这股子因为茶叶储存湿度过高而生成的酸味,它就是一股臭味,怎么一沾上了梅子,立刻就高大上起来了?立刻就摇身一变,变成香味了?

臭就是臭,它就不是香。

榴莲亦臭亦香,是它本身的DNA结构使然,是它天生就是这种味道。并不是存坏了,腐烂了,霉变了所致。所以,榴莲的臭与香,只看个人的嗅觉喜好程度来定。

若岩茶当中的酸味,也是它加工制作结束之时就具有的,就像腌酸菜那样,做好之后就是酸的,那这股酸味,我们就认可它,认可它是这款产品原本就具有的,是独属于它的品质特征。

但岩茶刚做好时,是不酸的,是充满了焦糖香的。只有隔年的岩茶,储存湿度高发酸了,才会生成酸味。

那么,这股“酸味”到底是不是酸味,它的认定,就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这是可以明确定性的,发酸就是湿度过高,存坏了

生成了酸味,这岩茶茶暂时就不建议喝了,临界返青了,要重新焙火了。

只有重新提香,重新过火,且测试过品质没有变坏,没有生出臭味异味,才可以继续喝。

《3》

在武夷山,有没有把隔年岩茶当中的酸味,叫做梅子香的说法呢?

为此,村姑陈电话采访了天心村的茶农,小竹林的茶农,以及迁出景区后住在高苏坂的茶农。

分别询问:武夷山人都喜欢把大红袍,尤其是陈年大红袍,叫做梅子香大红袍吗?

答案统一是:没有。

再问,你们觉得武夷岩茶当中的酸味,是什么味道?

答案A:陈年岩茶当中的酸味,说白了就是发酸了,一种话梅的酸。

答案B:以我一个岩茶制茶人而言,茶发酸了,感觉是说我茶没做好。

答案C:我不喜欢这种酸味,喝完不恶心就好。

接着问:这种酸味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案A:没存好,水分过高了,就发酸了。

答案B:陈放的时间长了,就容易生成酸味。

答案C:应该是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

继续问:你喜欢在陈年大红袍前面加上“梅子香”三个字吗?

答案A:不喜欢。梅占说梅子香还差不多。

答案B:梅子香一般说梅占吧。

答案C:出酸了,用文字加工一下,就成了梅子香。我不喜欢这么形容发酸的岩茶。

村姑陈总结如下:

关于“武夷山人喜欢把陈年大红袍称为梅子香大红袍”,分属三个不同村的武夷山土生土长的、祖辈就在做茶的茶农表示,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

关于岩茶里的酸味,他们认为发酸是没存好的标志,是陈年岩茶里极容易生出来的。不排斥也不喜欢。当然发酸不是岩茶的常态。

关于梅子香,他们认为,是形容梅占的。(梅占也是一种岩茶品种——村姑了注)

《4》

那么,白茶里,尤其是老白茶里,会有梅子香吗?

没有。

这就不用上山去问S师傅了。

这么多年,走遍福鼎,还真没有哪位茶农,好意思腆着脸,把自己存坏了的,发酸了的,生成了酸味的老白茶,拿出来给我喝,还振振有辞告诉我,这是“梅子香老白茶”的。

这么些茶农们,有些是拿过货的,有些是没有拿过货的,但无一例外,他们知道我懂白茶,所以,都比较实诚。

有一些为了营销而生出来的新概念,是不会在村姑陈面前试用的。

他们知道我定力好,不受忽悠。

当然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足以说明,老白茶当中生出酸味,是存坏了。

我们还是从白茶国家标准来说起吧。

白茶国家标准,目前我知道的,有两份。

一份是2008年施行的,已经废止了。一份是2017年12月颁布的,201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

在白茶国标里,明文规定了白茶的工艺,是萎凋+烘干。

光光从字面上来理解:萎凋,是让茶叶枯萎,凋谢。烘干,是让茶叶当中的水分尽量失去,变得干燥。

那么,不论是萎凋还是干燥,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失去水分。

简言之,远离水分。

白茶国家标准里,还规定了白茶的含水量,是不能高于8.5%。也就是说,水分在白茶细胞里,是以少为好的。

既如此,白茶的含水量,必定是极低的。既如此,又如何生出酸味来?没有水,酸还发得起来吗?

不能。

有酸味的白茶,必定就是存坏了。不信,测试一下含水量,便知真假。

于白茶而言,酸,就是存坏了,加重发酵了,内质变了。

不管给这种本不应该存在的酸味,换上了多么高大上的名字“梅子酸”、“梅子香”,都改变不了白茶出酸味是变质的味道这一事实。

《5》

好茶,应该是什么样的?

绿茶里的酸味,正常吗?不正常。

生普里的酸味,正常吗?不正常。

白茶岩茶里有酸味,正常吗?当然不正常。

除非是腌菜。

腌茄子腌黄瓜腌酸菜。高温高湿让这些植物全发酵,方才生出酸味来。

而白茶是轻发酵,这酸味,又如何生成?

武夷岩茶倒是半发酵,但它最终,需要焙火定型,炭火的高温一进去,余下的那点点水分和酸味一起,蒸发到了空气中,离开了岩茶叶片。

是以,武夷岩茶,本身是不酸的。

我们喝到的成品武夷岩茶,有焦糖香,有果香,但没有酸味。

果香与酸味,也是不一样的。

武夷岩茶中的果香,指的是类似水果一般的香气,有蜜桃香,有芒果香,有蜜瓜香,但就是没有酸味。

酸,不是武夷岩茶的正常气息。

豆腐坏了,是发酸。

茶叶发酸,是坏了。

当然,为销售计,把酸味,形容成酸梅味,说得漂亮一些,方才可以把积年的陈货销售一空,这也是人之常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一声叹息。

《6》

从酸味,到梅子香,几字之差,云泥之别。

不由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由感慨命名者的匠心独到。

只是轻松换了三个字,立刻化腐朽为神奇。

有的人,就是有这种强大的文字功力。

不由得想起另有一些人起名字,外行看起来高大上,极有文化,内行人一看,差点没笑痛肚子。

比如,从前我有个同学,叫做宇轩,他父母特别得意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气势。

我一看,吓了一跳。他父母为什么用马车给他的孩子做名字?

在《说文解字》里,轩字,是一种带窗户的马车,也指一种有窗户的屋子。

对他父母的清奇脑回路,真真是不能理解。

其实,大俗方能大雅。

起名,未必一定要文绉绉。看那些大文豪们,给自己的孩子起名,都不是不“琼瑶体”,都不是我们普通人以为的“文艺腔”。

鲁迅的孩子,叫周海婴。不是周宇轩,或者周子涵。

李敖的女儿,叫李文,很简单朴素的名字。

连雄才伟略的毛爷爷,战时给自己起的化名,也很接地气,叫做“李得胜”。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叫李敏,一个叫李讷。

取君子当敏于行而讷于言之意。

其中的文化底蕴,见事之远,希冀之深,可不是“婧涵”、“雨婷”、“梓欣”之流,可比的。

《7》

梅子香,可以谢幕了。

它不属于白茶,或者岩茶。

它是一种重发酸的产物,是茶叶没存好,受潮发酵了的明证。

发酸的豆腐,我们都知道要扔掉。

那发酸的茶,为什么还要留着?

扔掉吧。

当然,如果实在要喝,也是可以的。毕竟,加重发酵而生成的菌,也不是致命菌。

正如一位武夷山茶农所言:

话梅酸怎么了?就算霉变,也不会马上中毒!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正在记录

未完待续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系列文章

2019白茶春茶笔记的结尾:我的山居生活

第37篇:春茶季,我在太姥山做了一个梦

第36篇:茶得微风拂,春逢谷雨晴

第35篇:为什么现阶段的新白茶不能压饼?

第34篇:为什么采摘春寿眉的茶农特别少?

第33篇:贾府四艳,可堪匹配白牡丹的四个等级!

第32篇:从湘云到宝钗,戏说白牡丹和春寿眉的区别

第31篇:我卖了三十年铁观音,所以比你懂白茶!

第30篇:你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茶友

第29篇:你是不是买到名叫“白牡丹”的春寿眉

第28篇:春末的春寿眉迎来主场,汤水淳滑、花香清芬!

第27篇:山岚坐看风吹雨,云卷云舒漫太姥

第26篇:今日太姥山大雾,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

第25篇:送走白牡丹,迎来春寿眉

第24篇:春茶季茶农的朋友圈

第23篇:为什么不建议在春茶季的时候上山寻茶

第22篇:挑捡白茶,春茶季必不可少的技术活!

第21篇:两年时光,终于等来清明白牡丹

第20篇:太姥银针诞生记,讲讲白毫银针的分选!

第19篇:萎凋槽出来的白茶,没有收藏价值?

第18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毛茶,毫香与花香如何转化?

第17篇面对外省银针的大举入侵,福鼎茶农在想什么

第16篇:教你分辨外省银针和福鼎银针的区别!

第15篇:福鼎茶农的新变化:农残检测机!

第14篇:论小白茶的倒下!

第13篇:荒野白茶采摘正当时!

第12篇:以为买的是白毫银针,其实,它是牡丹王

第11篇:科普:从外观上分辨白毫银针和牡丹王

第10篇:哪来那么多抛荒和荒野白茶饼?

第9篇:路边,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广告牌

第8篇:现阶段就上市的春白茶,慎买!

第7篇:采茶的从来都是老妪,哪来的少女?

第6篇:春茶季,那些关于福鼎白茶的认识误区

第5篇:讲讲白茶的第二级抛荒白茶

第4篇:那个穿茶服在茶园摆拍的,是不是你?

第3篇:你造吗?白茶,也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第2篇:头采米针缘何成为茶界网红?

第1篇:太姥山春白茶正式拉开序幕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