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理一分殊”?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6-08

伟大的朱子告诉自他以后所有的世人一条重要的法则,这条法则可以作为探究世间一切道理(包括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这就是:理一分殊。所谓理一分殊,是由事物的特殊性到事物的一般性,最后再回归事物的特殊性的过程,又是从具体到抽象,复又回归具体的过程,是逻辑推理与实践演绎的统一,是知行合一。

比如“马”这个概念,我们这里有一匹白马、一匹黑马(我们以为,世间仅有这两匹马),我们从这两匹马中找出来它们共同的那个理,即“它们都是马”,这时候又突然出现了一匹灰马,我们之前从未见过这匹马,然而它符合马的一般特征(于是我们知道它是“马”),却又不等同于黑马或白马,于是我们把它定义为“灰马”。这就叫“理一分殊”。

西方早期唯心主义者认识论上的错误在于,认为事物可以抽象化而不存在于具体的时、空中,把概括了许多具体存在的事物的一般性“绝对化”,认为它可以不依赖于事物的特殊性而独立存在。既然通过一般可以认识许多特殊,特殊的东西就应该依靠一般而存在,由此颠倒了名与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概念性论述等同于具体事物。总之,这种错误的、机械的唯心主义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其结果就是把抽象化了的一般看成了客观存在的实体,从而导致了先有抽象的一般而后才有具体事物的倒因为果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西哲中的这种“名实之争”“名实之辩”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藉由儒家对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的批判所解决了。

比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这个命题,人们以为公孙龙子说的意思就是白马不是马,于是将其归之于显而易见的“诡辩”。其实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公孙子的意思是指,概念性上的“马”不能等同于具体的“白马”,因为具体的马都是有颜色的,要么是白马,要么是其它颜色的马,你去哪儿给我牵出一个总而言之的“马”出来?由此他认为道家、儒家的理论性概述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今天认为,他的前提是没有错的,但是结论大错特错。

我们认为,公孙龙子是当今西哲中语言哲学和现象学共同的祖师爷。比如现象学就认为所有认识都必须去现实世界里重新演绎一遍才算作是“真实存在”,它们怀疑甚至于否定人具有正确归纳的能力,甚至觉得这种能力是不需要的,逼急了就又开始唱“白马非马”的老论调。而语言哲学派,更是大搞“名实之辩”,他们运用“现代逻辑学”这一工具,力图厘清名与实之间的关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讲名家善辩,其学说早在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型,分为重视事物一般性的“合同异派”和重视事物特殊性的“离坚白派”。这与释家的“性空唯名”这一派,实质也是相通的,所以我们今天认为以公孙子为代表的名家学说几经辗转,流布于南亚和西藏,故有“随应破派”,流布于西方,故有所谓“归谬论证派”,它们事实上都是属于“语言哲学”的范畴。

我们运用“理一分殊”这个方法,再来谈谈“唯物主义”。我们讲,西方早期的唯物主义者(也包括今天这些天生的“唯物主义者”),其唯物论其实质就是一种机械唯物论,因为他们口头上的那个“唯物”,在客观世界里根本无法成立,更不符合我们已经掌握到的客观实际,因为他们在认识论上都是不自觉的就陷入“唯心主义”。他们一方面认为精神抽象出来的东西是物质,这叫“感官世界的绝对化”;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物质”是独立于精神之外的,这叫做“物质概念的绝对化”。这两种认识,其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我们讲,“微生物”在发明显微镜以前我们是看不到的,也不知道其存在,更不可能摸得到,那么“微生物”难道就不是“物质”了吗?或者说不属于“客观存在”?

所以黑格尔用这样一句话质疑与他同时期的唯物论者:“唯物论认为物质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

那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了:到底何谓“物质”?传统观念认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物质”,问题是看得见摸得着本身只是“人的”一种感觉。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物质”(我们今天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我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吗?如果这也叫“物质”,那“物质”概念本身其实就已经被拓展了,与我们口头上所说的“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就不是一回事了。那么,它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者“自在之物”,也只是叫法上的不同而已。

最后,我要告诉各位:辩证唯物主义是迄今为止,最能逻辑自洽的一种理论。我们假设将来有一天如果证明了“灵魂”的存在,即便如此,也推翻不了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如果“灵魂”存在,辩证唯物论者就会说:“灵魂也是一种物质,最多是特殊的物质。”因为辩证唯物论的第一条就是“凡客观存在皆为‘物质’”,并不是只有看得见摸得着才叫“物质”。也就是说,哪怕上帝存在,辩证唯物论者也会视他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再比如说,即便证明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干涉作用,也推翻不了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论者会说:“这恰恰证明了唯物辩证法中的主观能动性”,即世界的客观性是第一性,但是却又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哪怕今天包括“量子力学”中的种种“科学假说”全部成立,最后能够推翻的也仅仅是“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依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