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治疗艾滋病皮肤损害难案5则

 事事平心 2020-06-08


第 1475 期

作者 / 1朱冬红2任玉玺1南昌市第九医院感染二科2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皮肤损害可出现在 HIV 感染的每个阶段,是其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最近研究发现,HIV 感染者中皮肤、黏膜疾病的发病率高达86.2%。据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的一项临床调查发现,以皮肤损害为首要症状确诊的 HIV/AIDS 患者达22.6%,由此可见 HIV/AIDS 患者皮肤损害的高发性。HIV/AIDS 相关的皮肤损害主要包括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和肿瘤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带状疱疹、口腔毛状黏膜白斑、手足癣、脂溢性皮炎等。其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不典型性和诊断不明确。现代医学对HIV/AIDS 患者皮肤、黏膜疾病的治疗常乏佳效,笔者采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总结的体质经方辨证论治经验对艾滋病皮肤损害进行中医药治疗,做出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谨报道如下。

1 黄连解毒汤合小柴胡汤疗艾滋病痒疹伴甲癣

程某,男,60岁,体力劳动者。患者体型瘦小,指甲干枯,平素体健,肌肉坚实,面色、口唇暗红,舌质坚老,胸胁部不适,按之有抵抗感,易烦躁。因皮肤瘙痒5月余来诊。患者于2018年1月10日发现HIV-1抗体阳性,查CD4+T淋巴细胞73个/μl,抗病毒前其它常规检查无异常。门诊给予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依非韦伦片口服抗HIV病毒治疗,予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孢子菌肺炎,于9月7日门诊中药治疗痒疹。查患者面部、枕后部、臀部、阴囊以及四肢皮肤瘙痒明显,抓痕,出血伴渗出,双手十指指甲灰黄干枯,残缺不全,诉夜间瘙痒难以入寐。

2018年9月20日三诊,患者诉瘙痒无, 头面和四肢处皮损结痂脱落, 双前臂皮肤粗糙, 有鳞屑,舌质红, 舌苔薄腻, 脉弦,余无异常。考虑患者瘙痒皮损仍为有瘀热,调整处方为上方合桂枝茯苓丸加减:黄连 6 g,黄芩12 g,黄柏10 g,栀子10 g,柴胡10 g,姜半夏9 g,党参10 g,生甘草10 g,大枣10 g,干姜6 g,桂枝10 g,土茯苓10 g,桃仁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15剂。此后复诊皆为上述三方加减出入,前后服药共三月余,患者瘙痒已无,原皮损处痂皮脱落,颜色稍浅,余无不适。意外是患者原本双手甲癣致十指指甲灰黄干枯,残缺不全,服药2月余长出新甲,光滑平整。嘱患者停药观察。

2 五苓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带状疱疹

胡某,男,26岁,工程师,身材高大壮实,面圆而大。患者于2018年6月23日发现HIV-1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546个/μl。左季肋区近前正中线部瘙痒、疼痛3 d,有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疹,疱疹顶部透明,基部色淡红。诊为带状疱疹。


3 荆芥连翘汤治疗脂溢性皮炎伴脱发

本例患者体型偏瘦,内热炽盛,是典型的火柴胡体质,荆芥连翘汤证通常为火柴胡体质倾向的毒热状态,主要用于头面部炎症,如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毛囊炎、红眼、中耳炎、面部粉刺及头痛、面赤、发热等病症,用以清除上蒸之湿热。对皮肤偏白、内热较重的色红、瘙痒明显的皮损有较好效验。

4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谢某,男,34岁,农民,体瘦,肤色黄暗,面容瘦削。患者于2017年11月20日发现HIV-1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102个/μl。患者因口腔毛状黏膜白斑、腹泻、消瘦、伴低热、盗汗20余天,至当地县医院就诊,确诊后转至我院就诊。查患者右磨牙及咽峡部可见多处毛黏白斑,舌质红,苔薄,舌侧见2个溃疡面。进食尚可,上腹时有不适,大便3~5次每日,稀软便,小便淡黄。

本例患者处于艾滋病发病期,机会性感染出现,乏力,纳差,口腔白斑,腹泻,消瘦,低热。体型偏瘦,病体虚弱,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专方。于2017年11月22日一诊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减:生甘草12 g,黄连6 g,黄芩10 g,姜半夏9 g,党参20 g,干姜5 g,红枣15 g,土茯苓30 g,白术15 g。7剂。

1周后二诊:口腔干净无白斑,口腔溃疡几近痊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原方继服1周。

2周后三诊:患者口腔白斑消失,无腹泻及低热,纳食好,体质量稍增。门诊给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5 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淋巴瘤肿胀热痛

金某,女,54岁,农民,形体壮实,肤色红而滋润。患者因右侧腋下包块半月就诊于省肿瘤医院,查右腋下包块肿胀、局部皮温升高、疼痛不能抬举,右前臂肿胀,上肢内侧臂触及条索状物。行包块针吸活检,病理示B细胞淋巴瘤可能性大,因发现HIV-1抗体阳性于2015年7月23日转诊于我院,CD4:172个/μl。查患者精神紧张,躁烦,唇暗红,舌质红,苔薄黄,进食尚可,大便每日1次,偏硬,小便淡黄。彼时我院尚无条件进行肿瘤的放化疗及手术,一方面积极为患者联系上级医院,一方面对症处理,于7月25日一诊给予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20 g 野菊花15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紫背天葵子15 g,黄连6 g,黄芩15 g,黄柏10 g,栀子15 g,枳实10 g,贝母10 g,皂角刺6 g,天花粉10 g,乳香6 g,没药6 g 甘草10 g。7剂。

1周后二诊:右上肢肿胀及疼痛缓解,自感皮温下降,大便每日3次,质稀软。已联系上级医院化疗,带原方1周出院。

本例患者可考虑为急性热病,面红烦躁,内热炽盛,是典型的黄连解毒汤证,郁热炼液成痰,形成痈肿,瘀热郁毒互结,给予五味消毒饮加软坚散结之品。

6 讨论

中医学博大精深,长期以来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流派,而经方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古代中国人使用天然药物的智慧和经验大都凝聚于此。经过近现代中医人对经方的发挥和发展,临床取得了更广泛有效的应用。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中医中药积极介入,寻找合适的理法方药来治疗这一原本没有的疾病。各家学说认为此本属“虚劳”“疫毒”等范畴。从《伤寒论》出发,经方一派逐渐分析出体质辨证和方-病-人辨证论治思路。“方”指的在数千年中医学流传中疗效可靠、指征明确且不良反应清楚的方剂,包括《伤寒杂病论》中仲景经方和后世经验用方。证即证据、证象、证实、证验。“人”指病的人,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体型体貌、生理功能、心理特征、病理表现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反应状态。艾滋病作为临床表现多样,病机复杂的综合征,治疗棘手,辨证处方困难。而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皮肤损害,单纯现代医学治疗常乏佳效,中医药治疗的扶正祛邪,调理体质,提高免疫,可以弥补单纯抗病毒治疗和西医对症治疗的不足。而体质经方辨证和辨体质相结合,对艾滋病伴发的各种皮肤损害,显示了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