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再看你一眼之浇二(1)

 宜昌石头书屋 2020-06-08

  

3月14日下午乘B3路车到葛洲坝,那个司机扭过头对车上的乘客喊了一嗓子:“这是最后一天到浇二,明天起要在葛洲坝转车!”

我听得很清楚,司机说的是“浇二”而不是“西陵山”,而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3路车也是第一次缩短营运路线。据征求意见的《公示》说:住在绵羊山、浇二的乘客就得换乘B212路微循环公交车回家了。

位于宜昌市西北南津关东南、长江与黄柏河(注:原名长江溪)之间,从营盘岗到天灯堡之间最高也就120 米山头的地方就是西陵山。据《宜昌府志》与《东湖县志》记载:“西陵山在社林铺,县西北十五里,蜀江之险始此。” 

站在这里,西眺西陵峡口,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东望宜昌城郊,视野开阔,大江东去,就被历代文人赞为“西陵形胜”。清代肖际运写得好:“峨嵋巫峡紫云凝,一路奇峰露石棱。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

传说清朝光绪年间,有一在四川做官的夷陵(注:今宜昌)人死在任上,其家人扶柩归乡,中途暂寄于原建在营盘岗上的西陵山庙。谁知第二天天亮,打扫庭院的小道突然发现灵宫殿里的菩萨全不见了,赶忙去禀告师父,师徒四处寻找,结果在西北紧挨着营盘岗的山头上发现庙里的几尊菩萨都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

当晚,菩萨托梦告诉老道:“寄在庙里的那个死人,生前在任上贪赃枉法,停尸庙中,已经玷污了道教庙宇,我们是决不再回去了。”醒来的老道连夜来到菩萨跟前,燃起高香,许下“另修庙宇供奉”之誓言,又到三游洞,请住在那里的四川张道人帮他们一起重修西陵山庙。据史料记载,清光绪末年,西陵山庙由四川张道人扩建,寺庙的山门上石匾上刻有“西陵山”三个大字,为当时宜昌著名的寺观之一。

枣宜会战(注:日方称“宜昌作战”)中,由于我最高统帅部错误判断敌情,加之日军行动迅速,国军各部反应迟钝,宜昌保卫战期间,守城部队国军54团团长皮宣猷畏罪潜逃,造成全团在混乱之中渡江逃往江南,淹死众多,战后收容仅四五百人;而52团大部越过西陵山向南津关方向溃退,奉命坚守镇镜山的18师参谋长赵秀昆也伪装瓦斯中毒,自动率53团放弃阵地,撤过长江溪。

至此,仅经一天的战斗,宜昌就于1940年6月12日完全陷于日军手中。在此后中日军队在宜昌城郊的反复拉锯战中,那座西陵山庙毁于炮火之中,解放后,遗址被辟为农田菜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