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默默无闻的修锅匠,写下一首诗,年年被选入课本,人人会背

 弯刀书斋 2020-06-08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因此我们品读唐诗的时候,就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尽管一些默默无闻的诗人,不如“诗仙” 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诗佛”王维等名气大,但是他们的唐诗,却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沉淀,让他们名垂青史,甚至是一诗成名。

譬如,崔颢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是典型的一诗成名。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小儿垂钓》,亦是这类唐诗作品。只不过它的作者胡令能曾经修锅匠的身份,为它更添一份魔幻罢了。

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记载,胡令能,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是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的一位隐士。年轻的时候因为家中贫寒,主要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后来传说胡令能一日梦到有仙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成诗。现流传于世的作品,仅有四首七言绝句。这首《小儿垂钓》最为知名,且年年被选入课本,人人会背。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顾名思义,胡令能这首诗与儿童钓鱼有关。事实上,唐代众多类型的唐诗中,与儿童有关的作品,只占极少一部分。而能像胡令能这样,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童心、童趣的作品,就屈指可数了。反而在宋诗中,以杨万里为代表诗人,创作了不少关于儿童的名篇佳作。所以无形中,《小儿垂钓》也就更显可贵了。

诗的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即一个头发蓬乱的儿童正在学习垂钓,他侧着身子坐在青苔上,野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首先,“蓬头”是对儿童外貌的描写。我们都知道对于山野孩子来说,头发蓬乱再正常不过了,反而如果打扮得干干净净,就没了垂钓的那份可信度,以及儿童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的一面。

其次,“莓”,是一种野草;“苔”,即苔藓植物。“莓苔”二字,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位儿童选择垂钓的地方,是一个阳光罕见、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果生活中有垂钓经验的人,就会知道这样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地方,是一个很理想的钓鱼去处。由此可见,这位“蓬头稚子”有着他的聪明之处。最后,“侧坐”二字说明他不顾形态,也从侧面突出了他垂钓的专心致志。

正因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儿童不拘形迹得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所以才有了诗的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即遇到有人问路的时候,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诗人略去了路人询问的具体地点,以及儿童招手的方向,不是说他没有告诉路人怎么走,而是为了不惊扰鱼儿,以动作代替了语言。

很显然,从其动作和心理来看,这位儿童不仅天真无邪,还机警聪明。纵观胡令能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就如同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就将儿童的那份纯真、童趣、聪明,表达的淋漓尽致。而诗人能够抓住生活中,这样一幅常人不会太关注的画面,也说明了胡令能童心未泯。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