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最让人惊艳的一首诗词,薛宝钗的《临江仙·咏柳絮》

 中医饶大夫 2020-06-08

《红楼梦》中最让我惊艳的是薛宝钗的一首写柳絮的词《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柳絮飞扬

这是一首咏柳絮的词,也是历来争议很大的一首词,惊艳的原因,和争议的理由,恰恰是因为同一句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惊艳者认为这句词翻出了新意,把一个无根飘萍的柳絮,写出了人格化,有思想化的境界。反对者却是从中看出了薛宝钗的野心,对于不喜欢薛宝钗的人,有了这句词,会更加的厌恶薛宝钗的为人处世,认为她心机重,处处用心险恶,算计别人。

我属于前者,惊艳和赞扬于这句词新颖有意趣,把植物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灵魂,变得鲜活起来。

这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从东晋才女谢道韫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化裁出来的。但是它化的很巧妙。

柳絮本来是无根无基,轻飘无力的东西,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随风四处飘荡,不知飘落何处。

但是在薛宝钗的眼中,即使是飘荡无依的,不能自主的柳絮,也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希望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的,但是它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方向,无法有所作为。那么,要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就只有凭借外力的帮助,那就是它可以凭借着风力的推送,直上青云,一飞冲天。

柳 絮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柳絮要想飞上天,当然要凭借风的力量才行。

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是只靠他们自己头脑想象得出的结论,而是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实验才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不会只是埋头做研究,做实验,而是要不断吸取别人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科学家进行探讨,或者获得别的科学家的帮助,或者很多人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成果。

还有的人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实验,获得了自己的成就。这也就是牛顿说出“站在巨人肩上”的原因。

艾萨克.牛顿

我们今天常常说要借力,借别人的力,借成功者的力,借智慧者的力,才能走的更好,走得更远。

比如我们读别人的书,可以看到别人和我们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融合,让自己的观点更深入,更能打动人心。

古人常说“以史为鉴”,不仅是用历史为镜,让我们避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也是参考历史中成功的同类案例,让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就。

很多文人也会借别人的力,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借用别人的观点和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时候会达到比别人更高的境界。

比如毛主席有一首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词借用的是欧阳修《减字木兰花》里的一句。

在欧阳修的词中,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忧伤的情调,属于个人的小情调,比较局限。但是在主席的词中,却表达出了一种“改造黑暗的旧社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磅礴气势,意境更深远,思想更深刻,格局气势都是欧阳修的原词所无法比较的。这也是用别人的旧词翻出了完全不同的新意。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力成功的很好的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