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平凡不平凡,让优秀更优秀——南京一中国际部“藤校学生培养计划”初见成效

 YINLIANG2018 2020-06-08

2012年9月,秉承“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个体潜能”、培养优秀“国际公民”的教育理念,南京一中引进了美国高中AP课程。AP班办学9年来,中外课程设置科学、管理团队高效精干、师资配置合理到位、育人活动新颖独特、各类竞赛精彩纷呈、境外研学接轨名校,在南京地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让名校青睐的办学目标。AP班6届毕业生,100%进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名校学习,进入美国排名前40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今年高三AP班32人全部进入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80%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其中沈至轩同学被美国综合排名19的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录取,胡珂同学同时被美国排名20和22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伯克利分校录取,李佳萱同学被美国排名29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录取,宋子越等10人被2019 USNEW排名前30的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录取;孟令程、余涵两位学生分别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李永嘉同学被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录取……

为了“让平凡不平凡,让优秀更优秀”,在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南京一中在2019级AP班学生中实施“藤校学生培养计划”,遴选5名品学兼优,自律自强,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参与的学生进步喜人,已成为班级和学科学习的领军人物。未来,南京一中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养计划,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为进入AP班的卓越学子铺平发展的道路。


南京一中国际部AP项目“藤校学生培养计划”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创办于2012年9月的南京一中美国高中AP课程班,迄今为止五届毕业生100%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外高校学习深造。2019届有34%的AP学生进入美国排名前30的知名高校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顶尖人才培养水平,AP管理组基于2019届高一AP班的优质生源,将在2019级AP班学生中实施“藤校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具体措施如下:

一、成立项目团队
成立由管理组领导、中外任课教师、外聘教师和家委会成员组成的“藤校学生培养计划”工作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情
学情,适时调整方案,力求做到行之有效。

二、组建学员团队
根据入学成绩(2019级AP班录取分数线为587,学生均分为598,630分以上2人),遴选组建5-8人“藤校学生培养计划”团队,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情况实施滚动管理。

三、量身定制课程
为“藤校学生培养计划”团队“私人定制”课程、课题和竞赛活动,多方位、多渠道为团队学生提供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班本”课程,团队学生可以在学好高一课程的基础上参加高二AP选科,为团队学员专设AP计算机和AP环境科学课程,并为他们参加AMC美国数学竞赛和加拿大欧几里得数学竞赛提供专项指导,同时,项目管理团队与中科院土壤所合作,为他们提供参与课题研究的条件。

四、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团队学员不是“终身制”,在关注他们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品格提升和责任担当,力争三年后能有学生进入美国八大“常青藤学校”,实现南京一中AP项目的新突破。

五、具体实施办法
1. 人数:5人(如总分并列,可突破5人)。
2. 组成:60%中考成绩+40%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卷面成绩。
3. 要求:品学兼优,自觉自律,没有任何违纪记录。
4. 学科:AP计算机、AP环境科学、AP化学、AP生物。
5. 课题:依托中国科协“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教学中心(东南大学)副主任杨元魁博士团队,提供适合“藤校学生培养计划”的“短平快”小课题。
6. 时间:每周二、四晚上6:00-7:30(两节课)。
7. AP计算机科学教学地点在崇文楼三楼机房,AP环境科学、AP化学、AP生物教学地点分别为科学馆一楼化学和生物实验室。
 
AP管理组
2019年9月1日

“藤校学生培养计划”课题启动仪式

学生档案









成果展示

学生作业

学生试卷

学生笔记

阅读书目

学生论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徐树云
对于帮助理解STEM思维理念以及该理念对进行科学探究之重要性、拓展科学探究中出现的中英文专有名词、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探究之步骤以及对书写报告及论文时应当注意的细节及惯例要求等方面,本书非常令人满意并使我收获颇丰。
Providing me with substantive guidance,this book helped me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TEM thinking” to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howed numerous English terms for terminologies inresearch. It also taught me how to use critical thinking when planning anexperiment and what details I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en writing a proposalor an essay.
 
王若文
科学是一门有条理性和计划性的学科,启动一个STEM项目也需要做到这两点。STEM项目的研究分为八个阶段,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方法、注意事项是完成研究的基础,严谨专业的科学研究精神须践行。不断重复、修改和预知,使整个研究更加具有可信度。
Science is a discipline featuring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and starting a stem program requires both feature.The research of Stem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eight stages. Understanding theobjectives, methods and considerations of each stage is the basis of completingthe research. The rigorous and professional spiri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ustbe practiced. Practices of repeating, modifying and prediction make the study more credible.
 
王漱观
科学研究从不只是实验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科学的猜想,依据相关的知识设计实验,得到结果后整理数据并推演出结论,才是探究的全部过程。而探究不曾是一劳永逸的。在分析数据时,若严谨地考虑实验的精度,猜测产生误差的原因,便能得到新的探究课题。
A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ists of severalprocedures. Observing phenomena in our daily lives, designing experiments basedon what we know, and deducing conclusions after organizing data. That is what acomprehensive research about. However, we cannot stop questioning ourselves how we can study further. Once we consider about the accuracy of our experiments,and come up with hypothesis that may explain what goes wrong, a new study couldbe started.
殷思源
“未来的领导力取决于今日的教育——尤其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如今,STEM已然成为一大热门话题。我们作为学生,更需要及早对其有一定了解。不过,即使了解了设计实验的小技巧、撰写论文的小提示如此之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实验课题是件令人“头大”的事情,更让我们了解到的以上技巧无处可用。幸好,通过学习这本实验手册,有许多课题可供参考,书中更提出了五花八门的策略,为我们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供绝妙的建议。
“…Tomorrow’s leadership depends on today’seducation especially o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Nowadays,STEM has become a heated topic, therefore students need to experience theprocess in advance. In spite of knowing noting tips, essay reminders and other else,recognizing no topic of the project makes all those meaningless, which is now I’m “suffering”. Fortunately, this manual supplies me with plenty of projectsto choose from; or is to say, plenty of tips to help create my own project.
 
季鑫荣
STEM是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的缩写,当今数字时代,科学创新水平能够驱动国家发展,所以提升STEM教育普及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因此,世界需要有才能的人,而STEM教育科研帮助学生成为这样的人。
STEM教育的核心是跨学科的组合,学生能够使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找寻问题的各种答案。不仅如此,我觉得STEM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远见,使他们能够从容的应对未来的新挑战。
STEM is an acronym for Science, 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Nowadays, improving STEM education has been a hottopic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importance  is that we are now at the digitalage and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 can drive a country’s development.As a result, the world needs talented people, and STEM education can helpstudents learn the skills that are required to be a professional.
The key to STEM education is thecombination of many subjects which allows students to use all their knowledgeinto experiments and find all the possible solutions. Moreover, the purpose ofSTEM education, in my opinion, is to inspire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andvisionary enough to face the new challenges in the unpredictable future.

学生们在做实验

AP环境科学老师吴晓玲与学生合影


学生们在写程序

AP计算机科学老师韩英在授课


学生们在进行桥梁设计

东南大学博士杨元魁与学生合影

徐树云参加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课题研究

王若文参加USAD比赛获奖证书

王漱观参加AP物理考试

季鑫荣参加计算机科学考试照片


获奖证书



高一年级

社会实践



口罩捐赠       

晨检午检


线上义务支教

动车组志愿者


你说我说

国际教育更应适合学生

顾明远先生说:“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让教育最大程度的适合学生,即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在“适合的教育”中,学生将创造精彩的人生,教育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人民对于更好教育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满足。作为学校和教师,适合的教育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让平凡不平,让优秀更优秀”,是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南京一中AP班办学的不懈追求。纵观当下的中学教育,我们对在学习中“吃不下”的学生群体关注太多,而对“吃不饱”的“小众学生”关心不够,例如,我们的分层教育相对粗糙,缺少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引导,更没有“私人订制”高层次教育……当今社会,呼唤我们既要培养普通劳动者,也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栋梁之才。为此,去年我校AP管理组制定了“藤校学生培养计划”并在高一AP班中组织实施,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一种适合优秀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理想的发展,让平凡不平,让优秀更优秀!

逐浪潮头,教学相长

——写给“藤校学生培养计划”五位学生

殷思源同学,从来不缺“不切实际”的幻想。静心学习,细嚼慢咽。瘦削的身材,时而迸发强大的思考力、理解力、行动力。

王若文同学,敢于想大问题,善于做小研究。她对“酸雨”的持续关注与研究,她的文章《瘟疫对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她对环境、社会、人类命运的关切。

季鑫荣同学,对数字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和智能移动设备兴趣浓厚,他致力于推动“技术服务人类美好生活”,“对智能手机屏幕玻璃硬度的研究”,足见其细致入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志在云端,美哉化学!徐树云同学,兴趣广博,学术见长。素描、钢琴,信手拈来。探究科学无处不在,化学试验随时发生。他拥有自主“化学实验室”,虽方寸之地,其化学世界却无限辽阔。

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王漱观同学,坐立行走,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新时代中学生气质。其流淌的文字,清爽的笔记,隽秀的书法,他对物理的酷爱,呈现“后浪”奔涌的力量。

“培养计划”为优秀学生搭建登顶的平台

    作为南京市第一中学国际部“藤校学生培养计划”的校外指导教师,很高兴可以指导徐树云、王若文、王漱观、殷思源和季鑫荣这5位优秀学生的STEM项目研究工作。5位同学组成了一个STEM实践小组,建立了明确的分工和合作,顺利完成了《桥世界》的STEM项目,学习了PBL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此外,5位同学还认真学习了《STEM项目学生研究手册》,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系统论述了自己对于STEM的理解,明确表达了将来从事STEM学习和工作的强烈意愿。每位学生的项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可靠、表述清晰,体现了他们对STEM的深刻认识和一流的论文写作水平。

优秀的孩子更需要方向的引领

南京一中的“藤校学生培养计划”志存高远,为几位加入的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且不论未来能否进入藤校,但这样的谋划与组织就像在孩子们的心中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注入了动力。我的儿子徐树云加入“藤校学生培养计划”以后,我发现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在目标上更清晰了,那就是瞄准美国前三十名以内的一流大学。我们经常跟他聊,一流大学必然会在全球招收一流学生,要想脱颖而出,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目标的指引下,树云变得更自律了,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空闲时间该如何规划,一个未来立志于学术的人该惜时如金才对。另外,就是认识到了做公益的价值,一个人不能只顾着自己,还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组织同学为美国的一家研究所和医院捐赠口罩,虽力量绵薄,但尽到了心意。课余时间,他还主动无偿为小区的孩子补习英语,这些小活动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助人的意义和快乐。未来,我们相信,他还会主动创造机会做得更多。

南京一中AP班名校名生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