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多元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江山携手 2015-12-04

今年11月,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迎来了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该校逐渐形成了“弘爱求实,人人发展”的办学理念。

近年来,该校着力于培育“品行高雅,多元发展”的学生,并从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对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多元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我校在“弘爱求实,人人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多元发展,提出以课程实施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以校园文化来培育学生多元发展这两大方向,并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提炼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以课程实施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以多元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课程则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能够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

在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积极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领域,发掘潜质、发展个性、发挥特长,助其体验自身发展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1. 积极推进多学科主题整合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我校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以多学科、多教研组、多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内容,整合学校不同的课程类型,设计结合“主题”和“学科”的全校师生参与的课程。

它着眼于对基础学科横向拓宽、纵向延伸,使学生在同一主题中了解不同学科的丰富多彩的知识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科学、了解社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我校多门学科以主题开展整合性的教育发挥了教师群体的团队效益,促进团队研究、团队攻关、团队协作的整体效应,以整体或群体的集体力量带动起教师个体的不断成长、成熟、成功。

“主题”的教育素材来源于社会热点、身边新闻、学生活动,以激发学生求知探求的欲望和学以致用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多学科主题整合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研究、关注自然科学奥秘、人文社会现象和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求知、探索的教育活动。

2. 主动实验“STEM+”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STEM概念,其中STEM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就是指包含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但它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与工程组合起来,而是要把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与机械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的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过程。

2014年,上海市教委委托百辉教育成立上海史坦默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STEM+研究中心),开展STEM教育本土化研究,并将徐汇区定为全市首个实验区。STEM+徐汇实验区采用自愿参加、合作共建的形式,我校积极主动参与,已经成为高中首批实验校。

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STEM+实验班,每周安排两课时教学,由四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整体设计和推进STEM+课程。

我校认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要了解它们,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只有在交互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理解性的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教学中,学生被要求使用技术搜集、分析数据,并设计、测试和改进一个解决方案,然后与其他同伴交流研究成果。一个STEM+课题可能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知识,多角度、多学科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考验,也会给现有的学科分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带来变革。

特别是“+”号,代表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延伸,强调了社会价值、人文艺术、信息技术与STEM的融合,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

二以校园文化来培育学生多元发展

以多元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促进他们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学校特色项目:培育学生多元发展

我校初中和高中篮球队是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区学生篮球重点团队之一,曾参加市、区各项比赛并屡获佳绩。我校民乐团也是徐汇区艺术特色团队之一,在市、区各项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中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我们从特色项目出发,让学校浸润特色文化,让特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供保障。

我校以篮球、民乐等特色项目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健身强体,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组织观念,提高学生审美及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我校体育节传统项目高中投篮接力、初中不定点投篮都大受学生欢迎,结合篮球传统特色的篮球操比赛也获得学生喜爱。每年“南模—五十四杯”中学生篮球比赛都吸引着区内众多学校学生的参与。

在我校艺术节“班班有歌声”的比赛中,各班学生全员参加“唐诗宋词演唱和吟诵”、昆歌演唱等活动,民乐表演更是我校艺术节必演节目。我校还经常组织民族传统文化讲座,民族器乐介绍、唐诗宋词吟唱报告会、昆曲介绍等讲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2. 校园社团文化:助推学生多元发展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近年来,我校社团蓬勃发展,目前有动漫、AVI、红领巾广播、话剧、朗诵、音乐制作、民乐、合唱、篮球、文学社、心理社等多个体育、艺术、科技等社团。

因此,我校团委、学生会制订了详细的社团活动要求和活动细则,规范管理社团。我校为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利用活动课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高。

我校AVI社为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拍摄了多部视频,篮球社组织了校内班级篮球比赛,辩论社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辩论赛冠军,朗诵社《我宣誓》获得了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我校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管理。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走到一起,同探讨,共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我校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多元发展

我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结合爱的教育的弘爱;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结合心理教育的怡情;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线,结合仪式教育的尚礼,并融合学校安全、心理健康、国防教育等内容,从学生的身心需求出发整体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我校“天平30分钟公共德育圈”活动,以学校为中心覆盖了天平街道21个居委。由我校学生组成54个寻访队,前期查找资料、联系场馆及各个居委,中期实地走访、了解历史意义,后期活动反馈和地图绘制,历时约三个月,范围达方圆2.69平方公里,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实践活动。

特别是该寻访活动让学生越过网络、电视的影像,从切身体验的寻访再到系统深入的地图制作,都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发掘身边历史印记的兴趣,提醒他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多学习、多思考。

又如,我校“魅力徐汇进校园”活动,以移动终端作为沟通平台,通过学生实名刷卡认证,进行徐汇场馆活动的预约、签到以及完成相应的问卷调查。

活动前,我校向学生宣传介绍参观点的人物、历史、传记。在暑假期间,学生根据预约时间,自主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撰写参观学习感悟。参观活动把徐汇学生与徐汇文化有效地对接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再如,在我校“爱心服务,情暖社会”志愿者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服务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目前学校定点的服务点有十多个。

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感受社会、深入社会,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学生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陶冶了自身的情操。

(作者系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吴洁卢久红)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5年11A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