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瑾瑜清欢 2020-06-08
夏日,炙热的骄阳烤得人油光满面,温热的暑气蒸的人昏昏欲睡,在这个热到没有一丝活力的晌午,却总有那么一声声鸣叫不绝于耳:“知了知了......”这就是蝉,它们用歌声喧嚣了整个夏天,用绝唱唱响了生命的赞歌。
蝉餐风饮露,生命短暂,只有夏秋之时,你才能看到它们脱壳而出,鸣于树冠的身影,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也是古今人们在蝉身上所寄托的美好寓意。唐代虞世南有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向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说像蝉一样的人不单能声名远播,一鸣惊人,而且生性高洁,无须攀附权贵。这一点,骆宾王在囚禁狱中时也有同样的表达:“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当然,关于蝉的寓意并不止这些,人们对于蝉的喜爱还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时代。《史记·屈原传》中记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尘世之污垢。”就现代眼光来看,历经黑暗,破土而出,褪去躯壳,羽化飞升的蝉无疑是最好的心灵鸡汤,又何况在遥远的古代?蝉,励志,纯洁、清高,不受尘世纷扰,就像高洁的才德之士,成为古人心中的一种信仰的表达。
正是因为蝉在古人心中有了如此高的地位,人们便开始将蝉雕刻于玉石之上,玉蝉,开始成为古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它们或装饰在帽子上,或佩戴于腰间或胸前,或成为死者含于口中的蝉形葬玉。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尤其在封建迷信的古代,死者下葬不仅有陪葬品,还有各种礼节讲究。蝉形葬玉,以蝉的羽化寓意人的重生,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自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如今的蝉,有着更多的寓意。送老板,寓意腰缠万贯,绵延不断;送亲戚,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送孩子,寓意求学求知,蝉联第一...“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如今城市林立,蝉鸣声也越来越少了,没有蝉鸣的夏天是没有灵魂的。有时,我总在想,地下的蝉不知道要努力多久才能冲破水泥地的困扰,一飞冲天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