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文化

 植物游记樊蓉 2023-10-13 发布于贵州
写在前面

每个地方都有比较常见的蝉,腾冲这边是印度马蝉,作为现代人,看着只觉得还挺好看,胆子大一点的会油炸了吃。

之前在云南红河吃过一两只蝉,身上就长红点点了,不过第二天就消退了,不知道是不是腾冲的这种印度马蝉。

蝉在古人眼中,又比在我们眼中丰富了许多,古人赋予它很多文化内涵,感觉古人的内心世界比我们还丰富多彩。

文献中的蝉

蝉作为祖先心中神圣而又神秘的圣洁灵物,蝉性高洁,只食晨露,犹如仙人一般不染红尘,高洁不屈。

古有蝉衫之华丽、蝉冠之显贵,亦有蝉鬓之缥缈。

蝉作为自然界的生物,因其美好寓意而为世人所追崇。

对于士官大夫、达官贵人,蝉是高贵、傲骨、忠洁的化身。

对于文人雅士,蝉是闲愁哀怨、感时伤叹的寄托。

蝉饰纹样在出现时往往呈横排或纵列形式条带状,将蝉“转世轮回”的赋性联系起来,被认为象征着权力的代代相传与力量的永恒不息,现在所说的“蝉联”也是由此而来。

蝉的数量多,符合古人注重繁殖的心理倾向,因此蝉纹在古代也有强调民族繁衍的寓意。

还有人认为,在口中含蝉是为了让死者在阴间不失语言能力或是食物不断。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皇帝身旁的侍中、散骑常佩戴附蝉冠饰,时刻警示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是必须洁身自好,约束言行。

用附蝉金珰附在冠冕上意为时刻提醒官员要保持清廉忠贞高洁的品质,在为人处世方面要果敢、坚韧不拔。

宋代笼巾多用细藤编成,如透明蝉翼,左右各饰一片,饰以金蝉。

文人雅士常佩戴巾,一方面用来装束头发,另一方面以示文人身份、品德代表。

取其圣洁白净之意,文人佩戴蝉腹巾。意在表达己身高洁之志抑或是怀才不遇的离愁别绪。

在古代文学歌赋中蝉以独特的典型性,音色哀婉凄切、饮露高洁、不食尘埃而为各路文豪所借物抒情,使之成为具有深情浓意的意象。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闻蝉悲秋,纷至沓来,蝉、秋、悲、同气一体。

骆宾王身陷囹圄在监狱中所作,听到蝉鸣,伤感之情不禁流出,由蝉及己,多次贬谪,仕途坎坷,表达内心的哀伤与感慨,以及对朝廷昏暗的愤恨。

从这类作品中可以看出,文人士子将自己怀才不遇,罹难贬谪的凄凉沧桑、哀伤时逝、命运困顿的凄苦之情融入作品当中,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蝉符号为载体来自喻。

在汉魏六朝赋中对蝉意象的解释还有寄托着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这与叹时伤逝的生命体验相关联。

在道家,黄老学说思想有羽化、蝉蜕登仙之说,蝉蜕即蜕皮重生。

蝉意象的长盛永生和道家所宣传的长生之梦相契合,常用蝉蜕皮重生来表达得道成仙或者羽化飞升的道家思想。

在古人祭拜安葬逝者的情况下,经常会在死者嘴中放一颗葬玉,又名唅蝉。

如同蝉一样入地冬眠,来年复苏钻出地面羽化飞升,寄托着对死者永生不灭、转世重生的美好心愿。

最近遇见的,不知道是什么虫,特别聪明,用衣服给蛹取暖逃避天敌。

亲测,这洗发水挺好用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首服中的蝉及其符号意义 林鹏飞 牛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