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教材的阅读:深挖数学的“根”

 祁连山人wcn 2020-06-08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蓝本。每一个版本的教材均能充分阐释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全面、准确、有效的阅读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调研显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学科认知水平、学科知识的局限等影响,很多一线教师在教材的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如何解读教材中素材的与知识学习的关系?教材中的例、习题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等等。

数学教师阅读数学教材常见现象:

  •  阅读数学教材的观念偏差。有老师认为,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教师阅读数学教材时往往是查看教材,选择教学资源,在教材使用中呈现“点状”特点。教师没有在阅读中思考数学教材的整体性、逻辑性,重案例性内容,不重视教材提供的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不重视教材体现出的数学学习认真规律。

  • 认不清阅读教材的作用,不能站在数学育人教师审视、阅读、理解、应用数学教材。

  • 阅读教材的能力偏弱,影响对教材阅读的行动,随意化处理教材。

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我觉得,数学教师在阅读教材时,应该建立几种关联,以矫正阅读数学教材的观念、方法、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第一,建立数学课标与数学教材之间的关联,教师能认清到教材与课标的契合度,就奠定了阅读教材的基础;第二,建立教材与教学法之间的关联,充分挖掘课本潜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实践与反馈;第三,建立教材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联,教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由浅入深,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第四,建立教材与复杂问题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并逐步实现从解决简单问题过渡到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建立教材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联,用数学教材的文化性、工具性去帮助学生成长,能有效实现数学课程的价值,提升数学教育质量。

要进行数学教材阅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熟读课标,明确教材阅读的目标。

二是明确教材“编写了什么”,思考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等问题,厘清教、学的逻辑。

三是选择阅读教材的方法,如梳理式阅读法、追问式阅读法、多视角整合式阅读法、对比阅读法等。

四是立足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等,梳理各自要点,确定相互之间的链接点,把握育人的关键点。

做好上述几点,我们从教材阅读中能寻找到数学的“根”,这些“根”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充足的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