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师新学期的“打开方式”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语文教师新学期的“打开方式”

快开学了,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正确地打开新学期的大门,开启一个新的师生共享的母语学习历程呢?

通常,学科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有目标有计划,行动起来就不会盲目,古人早就说过:“预则立,不预则废”。但是,很多语文教师都是按照既定的模板,应景式地制订一份教学计划,后来的教学实践往往与计划没有了关系,而是“跟着感觉走”。这种做法,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想到,这种状态下,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一定是缺失的,最终每天所做的事,不过是一篇篇课文亦步亦趋地按同一个套路学下去,母语教育沦落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别谈什么促进学生言语生命成长和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了。

为了能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开学前,要做好这样几件事。

1让教材真正为自己和学生的教室课程生活服务

研究教材,创造性处理教材,将教材转化成自己教室里母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材真正为学生的母语学习服务,这是要认真做好的第一件事。怎么做?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教材是什么样子的和里面有什么。最好不要先读教师用书,而是“素读”教材,要有自己的观感和评价,自己尝试着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材的架构上有什么特点?编写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选文有哪些?怎么编排的?这样编排的用意是什么?如果是学生,翻开这本教材会有怎样的学习期待或疑惑……自己思考了,再来读一读教师用书上的说明,做进一步的判断,并对教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第二步,想明白新学期学生在母语学习上需要什么,作为教师对学生自己母语学习的发展上,有怎样的期待。然后联系教材来思考,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是符合教师期待和学生需要的,哪些内容教材中是提供不了支撑的。为了让教室里的母语课程生活目标清晰、内容精当而丰富、路径科学,可以对教材进行怎样的创造性处理。

第三步,进行教材的“重构”,以教材为凭借,设计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教室母语课程。

做好了这几步,写出来的教学计划才有可能成为为一学期的教室课程生活服务的计划。说“有可能”,意思是母语课程不能凭借一本教材来创造,要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做整体规划,如共读什么书,晨诵哪些诗文,开展哪些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等等,都要进入计划中。

2用周计划奠基自主学习

成长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怎样才能使自己教室里的母语学习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呢?开学前,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制订周计划,而不仅仅是按规定“提前一周备课”。也就是说,“备课”不能仅仅理解为撰写教学设计,而是要进行系统规划。一学期有一学期的规划,每周也要有每周的规划。周计划是怎么回事呢?低年级主要还是为教师自己的有序教学服务,中高年级同时还要为学生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服务。

多年以来,几乎所有学校都有一项备课要求,即提前一周备课。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学具有计划性、目标性。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到了上课时,才从老师那句“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开场白中知道学习的对象和内容,至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可能下了课也是糊涂的——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为什么学,那就只有老师知道了。这让人想起武侠小说或电影中的桥段:师父让徒儿反反复复练习几个简单的动作,无论徒儿怎么疑惑,也不肯告诉他为什么,直到有一天徒儿“恍然大悟”……这也是很多教师追求的“浪漫”和“诗意”。

现实并不一定也像某些教师所以为的那样“诗意”盎然。对于学习者而言,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才是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目标清晰了,学习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可以自己规划学习时间,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可以自己进行学习评价。不同基础、学力和特点的学习者,面对具体的学习目标,诉求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可以以统一的学习目标为基点,进一步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

周计划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学习内容安排、学习目标描述、学习时间规划、每日自我评价。

“学习内容安排”就是列举出要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如要阅读那几篇文章,写什么主题的作文,晨诵哪些诗文等。

“学习目标描述”就是对应每一项具体的学习内容,对如何学、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进行描述,尽量做到让学生觉得可操作、易评价。

“学习时间规划”就是对哪一天学习什么内容做出规划,主要依据是每天的课时安排和对某项具体学习内容和目标所需完成时间的评估。

“每日自我评价”包括“任务与目标”“完成情况”“自主阅读记录”“自我评价”等内容,在保证易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学习目标自我监控的习惯。同时,“每日自我评价”也为不同学生经历不同学习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证据记录,为教师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

周计划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就能提前知道下一周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好各方面的学习准备,避免了糊里糊涂地“跟着学”和“赶着学”。当学生清楚每一项学习都是目标明确的,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习就有了动力。

所以,开学前,教师要先做好第一周的周计划,一开学就发到学生手中。以后,就成为班级语文学习的一种常态。

3有明确的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和规划

每个成长中语文教师,都会有很多专业困惑和发展诉求。为了能够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在工作中享受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开学前,语文教师还要制订一份学期个人成长计划。

个人成长计划可以包括这些内容:成长目标、当前遇到的困难、希望得到的帮助、自主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教育读写规划等。

个人成长计划要与课程理解、课程创生、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等紧密结合,要具体实在,避免空泛。例如,教材研究中,理不清教材运用中的目标定位,又不清楚问题在哪里。那么,就要想一想,是拜师呢还是通过专业阅读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个人成长计划还要与学校学科建设、教研规划等与自己专业成长有关的活动建立联系,主动从中寻求支持,为我所用。不要做一个等待者,不能在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情况下,跟在别人后面瞎转悠。人生苦短,糊涂不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