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词,一节课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当这学期每周三节的“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理念下的主题语文课程(“一花一世界”和“月亮,你好”)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就开始调查和反思,我和学生们共同经历的课程和课堂,对学生到底有怎样的价值。前段时间通过话题“语文课上的怕与爱”,了解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实情感;昨天,我又请学生们用一节课时间写一写自己这学期的学习收获。

写作是有要求的,以小见大,有故事感。分享的时候,我先不做评价,让学生随机选择一篇同伴的作品,认真阅读后,做出自己的中肯评价。学生们从题目、结构、遣词造句、表达的想法等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选出了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同时也给予有所不足的作品以诚恳的建议。

我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和他们一起鼓掌,一起思考。从学生们的作品和发言中,我看到了课程的积极价值,看到了他们在课程中的成长,也坚定了我继续创生“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母语课程的信念。

今天先分享三篇学生的作品,这三篇都聚焦了“一花一世界”主题课程的学习收获。

01

孙佳怡:一个词,一节课

“每天,每天我都看见他们,他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

这是文章《行道树》的第一个自然段,同时也是这一篇文章中最不起眼的。飞刀老师温和又有些严肃的脸上的那张嘴开始发动了它的威力:“在这第一自然段中,你注意到了哪个词?哪个字?”

“每天,每天。”有的同学小声地嘀咕道,教室里的安静使每个人都注意到了。所有人都开始反复咀嚼“每天,每天……”。飞刀老师请起了一位同学,那同学说:“每天,每天!”他这样子已胸有成竹,等待着飞刀老师的表扬。

飞刀老师可是问题多多呢,紧接着又是一个问题:“这两个每天代表着什么呢?”飞刀老师狡黠的笑容再次重现江湖。

那个同学紧锁着眉头,疑惑地坐下了。所有人思考的声音都被飞刀老是看在眼里,飞刀老师又给了一个提示:“反复读一读,也许就会有答案。”

一阵阵轻微的读书声之后,某些同学有了答案,那同学胆怯地站了起来,“我觉得这两个每天不仅是为了加强语气,还在讲这件事有多么的平常,多么的平淡无奇。”飞刀老师好像听到了他非常满意的答案,微笑着点点头,示意那同学坐下。

清脆悦耳的下课铃声似乎来得很及时,同学们稀稀拉拉的脚步声回荡在整个走廊。

用一节课的时间讨论了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开头,令我质疑它是否真的有价值?这是我在博学班最记忆犹新的一节课。

之后的学习,证明了这节课正式告诉了我,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对每个字每个词都敏感,正如在生活中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就要注意一些细微却重要的东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学会了对每个字每个词细心揣摩,用心斟酌,读出了别样滋味。

    我知道,这些收获现在都是我自己的了。

02

马博熙:源于思考的魅力

收获,源于思考;思考,源于触动;触动,源于课堂。

造物主,是世间万物的开始,或者说是造物主一手成就了这缤纷的一切。

而思考,是所有创新拓展的开始,思考引发了以下的种种思想。

从每个层面,每个角度,都可以透视到不同的方面,就像金字塔的每侧影子都大小不一。从每个地方,铺满厚重灰尘的阴暗角落,或者书声朗朗的学校,我们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可能这感受微不足道,可能这感觉让我们眼前一亮……

生活中处处有收获。说到知识和思想,我们都对这个词不生疏,学生每天学习的是知识和思想,教师们每天传授的也是知识和思想。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语文课,是那种一星期三节课的主题语文课。

与普通语文课,那种一天就两三节的繁琐讲解和读读背背不同的是,课程中包含许多启发与思考的。这意义深刻的主题,只有借助丰富的材料才能让我们更深地从中受到启发,不断挖掘、思考,从“活”事物中感受“活”思想。这是一个个很漫长的过程。

一朵高洁典雅的荷花,在荡漾着清澈的水波。在不同的人心中,荷花或许有着不一样的姿态——在这样的“独立”时刻,我们会去默默地品味、感受、思考,一定是会让我们有程度不同的收获的。在语文课上,这种静静品味的美好时刻有许许多多。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位有名的作家——林清玄。为什么脑海中他的身影尤其突出?因为在我们的学习中,他是第一个启发我们思考的人,他有六篇文章在我们的课程中闪亮登场。这六篇文章中我仍就记得其中的《桃花心木》。这是林清玄在还未完全在人生高峰站稳脚跟时写的,正好也从他当时的角度向我们传授感悟,例如只有自立,只有经历不确定,有坚强的毅力,敢于面对险境才有可能长大成为刚强坚硬的参天大树。而温室里那些较弱的珍贵花卉,滋润地享受着窗外温暖的阳光,肥沃的土地传递着外界的联想,这种“温室中的花朵”,是扎不下深根的。

在林清玄洋洋洒洒的笔下,蹦出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百合花开》。这篇文章同样告诉我们,不要惧怕别人的不肯定,自己要先肯定自己,别人的那些颓丧的话语,不足以动摇我们的坚定信念。是的,就像洁白高贵的百合花。

当然,在课上听老师讲故事也不错。老师讲过许多“离奇”的故事,有真实的,有遐想版本的,现实与虚拟都让我们百听不厌。我记忆中有几个故事,曾让我激动不已,有很有趣的“武侠”幻想故事,有八美元和八十美元对比的小故事,还听到了《唐朝的韭菜》这种离奇文章。

思考,带给我们如海绵般可以汲取水分的收获。

思考,同样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让我们在思考中自由翱翔

03

戴子茜:花的世界

我一点都不喜欢养花,因为这很麻烦,每天都要给花儿浇水,让它晒晒太阳,最重要的是,你对它这样好,它却不知道报答,没过多久就死去了。因此,我一直认为花就算活着,心也是死的。它们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只能让人随意摆布。这样的一个生命,是微不足道的。

又到了语文课的时间。课上,我们认识了一位新的作家,他叫林清玄。他可真是一个奇怪的作家。我们先学习的是他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简直像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株百合,不顾野草、蜂蝶的嘲讽,最后开出了美丽花朵的故事。一开始,我坚定地认为花是没有思想的,可是文中的一段话动摇了我的想法。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这虽然是一句借物喻人的话,但却让我不禁联想到我的那盆花,它说不定也在努力地生长,努力让我注意到它,努力去报答我的辛苦,只是因为我的一个想法,便对它视而不见,白白断送了它的所有努力,我又有什么权力这样做呢?我感觉到深深的自责、后悔。可它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又是一节语文课,又是一篇林清玄的文章,这次的文章叫做《万物的心》。这篇文章写得很深奥,但却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万物都有美好的心灵,它们努力生长只为把美好带给世界,所以我们应该去感恩万物,并且也努力去创造美好,这样才能值得被感恩。我想,我的花一定也一直都在努力,但我却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不想去了解它的心,更没有想去感恩这花带给我的美好。我很对不起我的花,以后我一定要去很好地对待它。

万物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们的世界,也要对它们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去感恩了,才可以获得报答,可能是花儿为房间中带来的美丽,也可能是植物的生长过程让你大开眼界,还有可能那默默的陪伴让你在伤心时得到安慰。

现在我按时地给我的花浇水,并且用心地照顾。我不再认为种花是一种烦恼,我感觉从她们身边路过时,她们在对我微笑。那两节语文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花,懂得了重要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