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三下习作单元主题是“想象”,那就聊聊想象与表达吧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曾经,对想象作文有过争议,因为一写想象作文,学生就兴趣盎然,信笔由缰,天马行空,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大作”;老师打开学生的习作,很快就没了兴趣,因为觉得学生的习作当中,充满了恣意的幻想,却缺少了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条理,给人以胡思乱想之嫌。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追问:想象要不要合情合理?想象作文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是表达能力?要厘清这些追问和质疑,其实很容易,就是你怎样理解儿童,理解思维,理解想象与表达的关系。

1、对于儿童,想象比知识更有吸引力

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本能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解释各种现象,这种方式就是想象。儿童天生地亲近童话,钟爱幻想,几乎没有儿童会在听童话故事、阅读幻想作品时质疑其真实性和合理性,虽然他们已经知道鸟兽虫鱼不会说话,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精灵,知道童话是想象的产物。这并不有损于儿童心智的成长和发展,反而使儿童更加充满求知欲,更加具有创造精神。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对于儿童,甚至对于成人,没有想象就没有思维的创新,就没有“原创”精神。人类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想象,这已成共识。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告诉我们,在写作中想象的作用,是如此神奇,不容小觑。

习作作为儿童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忽视想象的作用,甚至忽视想象作文,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想象能力,从而失去创造力。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一次次修订,从只字不提“想象作文”,到明确提出“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说明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想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破茧的过程,现在终于笃定了对想象的高度定位。而今天,部编版教材在独立的习作单元中,旗帜鲜明地以“想象”为主题了,更应大大地点赞

重视习作中的想象,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不人为约束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试想,如果每个人的童年都被人为地禁锢了想象,世界上也许就没有这么多美妙的童话和幻想小说了,甚至所有的写实作品都枯燥无聊了。

的确,对于儿童,想象比知识更有吸引力。习作重视想象,是应然之举。

2、怎样理解儿童想象的“合理性”

读过一位老师论想象作文指导要注意什么的文章,第一条就说“想象要以生活实际为依据,要有合理性”,理由是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具体的事物。总觉得这种论述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想象都要遵循生活实际的合理性,那么,童话中的小动物就不能说话了,科幻小说中的角色就没有被创造的理由了。当儿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时,当作家运用想象进行创作时,你来个当头棒喝:你想象的现实依据是什么!我想,他们一定解释不清楚。李白肯定解释不清“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安徒生解释不清美人鱼来自哪里,J·K·罗琳解释不了魔法的现实根据……想象可能源自于某一现实事物或现象的激发,绝对很难从逻辑上找到现实依据。如果想象都有一个基于生活实际的逻辑链条,那就不能称之为想象了,应该是推想或设想。

想象是感性思维的产物,“合理性”是理性思维的依归。他们可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或情境节点上遇合,从而成为创造的动力,从实际上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刻板地强调想象的“合理性”,就是扭曲想象的本来模样,就是扼杀真正的想象。对于儿童,想象本身就是其存在的一种方式,想象存在的“合理性”是不需要证明的。至于一个人怎样进行想象,有自发的和启发的区别,但想象的内容本身是由想象者内心的期待和向往引导的,所以,想象总是“合情”的,而非“合理”的。如果一定要“合理”的话,合的应该是创造之理,而非逻辑之理。倘若不明白这一点,“天空中挂满了红彤彤的的苹果”就会成为教师手下的病句,因为“不合理”。

记住,当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时,不要对其想象的“合理性”产生任何质疑。超越实用性和合理性,是呵护儿童想象力的必然诉求。

3、想象是表达的朋友,而非敌人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想象的内容大胆而丰富,书面语言表达时毫无条理,甚至杂乱无章。很多教师将这种现象的出现归结于想象与表达的矛盾,且将它们之间看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以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就不得不牺牲表达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想象作文是培养想象能力还是表达能力”的疑问产生的根源。显然,想象并非表达的敌人,否则,我们读到的童话等幻想作品就都会因为想象而杂乱无章了。

想象是形象思维层面,表达的结构意识和条理性属于逻辑思维层面,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想象作文训练中,想象主要提供的是作文的素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画面,表达就是要将这些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将情节和画面转化为书面语言并进行结构布局,使其具有连贯性和条理性。

正是对想象和想象作文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发展上的重要性,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便编排了以“奇妙的想象”为主题的独立的习作单元。单元内容按顺序编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这样的安排,先解决的是激发学生想象欲望的问题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然后循序渐进,让学生乐于想象,尝试根据提示想象,再从例文中学习、认识不同的想象方式,丰富展开想象的方式,最后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这个单元,就是以阅读促想象,以想象促表达,以表达来体验想象的乐趣和创造性价值。

这个习作单元,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书面表达无头绪、无条理和章法的问题。教师认认真真研究一下教材的五个板块,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性和层次性,定能让想象和表达在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中比翼齐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