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生作文指导:丰富的想象是个性化作文创新的摇篮

 率我真 2018-02-10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倘若忽略了儿童爱想象的心理特点,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更何况没有想象也写不出有童趣的创新作文来。著名的现代作家、博士生导师刘锡庆先生在“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年会上曾经说:“所有作家都是喜欢‘白日做梦’的人。”也就是说丰富的想象是创作的源泉,是创新的摇篮。

一、丰富的想象能激发创新思维的灵感。

丰富的想象来源于自己多彩的生活,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作灵感的激发,就是个性化表达方式的展示。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出示“ ”此图形激发学生想象。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结果想象内容、灵感激发就有很大差异:大海的波浪、妈妈烫卷的长发、连绵起伏的山峰、被开水冲过的方便面……正是因为孩子们展开了丰富、有趣、独特的想象,才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习作丰富多彩、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故事、美丽引人的图画、情文并茂的作文都是出自丰富的想象。

因此,启发放飞学生的想象的翅膀是激活他们思维的钥匙,更是个性化创新作文的钥匙。

二、丰富想象能够促使真情实感的表达。

虽然真情实感是真实的,创造想象是虚构的;虽然真情实感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创造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结晶,但是两者都是学生特质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也就是写出想象中的事物,要在习作中反映学生的想象世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内容,学生很难读出感情。当我让学生体会想象总理就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时,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感情就有很深的投入,有的同学居然泣不成声,这就是丰富的想象促进了真情实感的表达。由此可以看出,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进行个性化语言的表达。

三、丰富的想象能使语言文字“活”起来

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或一首古诗时,可以根据教材中语言文字的叙述,尽情想象。把语言文字叙述的内容想象成自己大脑中的一幅画、一部动画片等,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活”的图像,增加直观形象性。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把“图画”描绘得更美、更奇。因而,在教师科学引导下,在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影响下,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也就鲜活起来了,学生的想象就逐步有了清晰的条理和具体的内容。

通过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明显感觉到他们能准确领会感情朗读课文的要领,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逐渐增强。学生习作内容越写越具体,越写越生动,越写越精彩,在一篇篇学生习作中,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热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