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再现】 第一学段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学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目标综述】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音形义相结合的特质赋予了它与拼音文字截然不同的特有魅力。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汉字给人的感官刺激是丰富的、奇妙的。汉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文化的积淀,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浸润文化的过程。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的标志性能力。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出发,识字、写字在各年段的要求既相互联系,循序渐进,有各有侧重。低年级阶段强调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多认少写,避免在刚性要求上客观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损伤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课标对每个学段汉字的书写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目标要求,且一以贯之地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越往高年级,越注重写字习惯的养成和审美品质的提升,体现了“写字育人”的指导思想。。 汉语拼音的教学任务在低年级阶段完成,强调了汉语拼音的工具性特征,学好汉语拼音的目的是为学习普通话、发展独立识字能力服务的。 【目标对比描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一学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汉字,首先要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使他们产生积极主动的识字、写字愿望。对比2011年之前的实验稿课标,会发现第一条没提“写字”,2011课标加上了“写字”,进一步体现了对写字的关注。一是写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命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写字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写字教学要形象化,注重体验,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感受汉字书写的节奏美,使学生爱上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二学段) ——浓厚的兴趣既来自于识字对阅读和写话的实际促进的实践体验,也来自于对汉字文化本身的更加丰富的认知。兴趣是基础,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也就促进了积极的情感和能力素养的形成。 【关联解读】 课标在识字教学上十分关注儿童自身的年龄特征,强调积极情感因素的参与。第一学段第一条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第二学段第一条在进一步强调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关注“习惯”的养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一、第二学段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上要做踏实,到了第三学段,主动识字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生活的一种自觉。所以,第三学段不再提出有关识字兴趣和习惯的目标要求,而是直接指出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目标的发展性。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识字教学与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新颖而又科学的形式展开识字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对于儿童来说,学习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持久的、积极主动的识字兴趣,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以灵活的形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目前,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总结出很多有效的识字方法,如韵语识字、归类识字、谜语识字、联想识字、自理识字等等。具体的教学中,选择哪种识字方法,教师要细心研究,充分考虑具体汉字的构造特点与学生的立场和需要。同时要指出的是,汉字“因义赋形”,其构字特点本身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因素,要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有浓厚的识字兴趣”,进而自觉自动地识字,教师自身要有尽量丰厚的汉字学知识,以确保做到“理”“趣”结合,科学施教。 2、充分拓宽识字渠道,在识用并举中引导学生体验识字乐趣。 识字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做到识用并举,体验识字乐趣。标语、招牌、宣传橱窗......生活中的识字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识字教学不能囿于课堂之内,要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变生活和社会为识字大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享受识字带来的成功体验。 【案例链接】 案例一: 1、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穿过碧绿的稻田,闻着泥土的芳香,听着百灵鸟的歌唱,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农家小院吧。 2、师:这农家小院里都有些什么呢?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准图下8个生词: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2)开展找朋友游戏,将写有生词的卡片贴在图画中相应的事物上。 (3)同桌交流:哪些字词自己早已认识,在什么地方认识的。 (4)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案例中,教师首先通过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找朋友游戏,帮助学生将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同桌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积累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 案例二: 1、老师出字谜。 “呆在妈妈身边很安全。”猜一个字。(课件出示谜底“保”) 2、出示“保”字的演变情况,说明“保”是会意文字。 老师讲解:“保”单人旁像一个妈妈,背上背着自己的孩子。 “保”就是看守着,护着的意思。 3、给“保”组个词。 4、出示词语“保护”。 “护”是个形声字。它的意思和“保”相近。齐读这个词。 5、说说,什么需要保护? ——谜语识字法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记住字形。综合运用字理识字法,既认清了字形,明白了字意,还使学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了汉字中蕴含的智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案例三: 1、归类识字 (1)去掉拼音宝宝,你还认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 锦鸡 雄鹰 黄鹂 孔雀 大雁 (2)仔细观察说发现 仔细观察,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点? 认识“隹”(课件出示) 师:“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找找,哪些字带“隹”旁?(点读) 2、自主识字 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锦 鹰 鹂 孔 雀 鸡 ——通过找同偏旁的字进行理解识记,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教师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学用结合。再加上识字与认识事物充分结合,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
|
来自: 新用户4717755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