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招】面对眼里没有孩子,只有自己欲望的家长,怎么办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一位年轻教师陷入了苦恼,原因是家长发来了大段大段的文字,文字里饱含着不满和委屈。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一位焦虑的妈妈。听说这位妈妈为了让小女孩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全才,没少为小女孩操心:给小女孩报了一个又一个课外班,学英语,学数学,学舞蹈,学钢琴,学绘画,学游泳……每天,她还要陪在小女孩身边督促、指导她写作业,并在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给小女孩“加餐”。这位妈妈的委屈在于,她觉得自己舍得花钱,舍得花时间,为什么小女孩各科成绩都十分糟糕——语文刚刚及格,数学、英语都不及格。这位妈妈的不满在于,为什么她在家里要求小女孩做到的,比如这篇文章要抄写,那篇文章要背熟,词语要抄写N遍等,小女孩总会以老师没要求、老师不准等为由与她“作对”。

看了这位妈妈发给老师的文字,听老师介绍了这个小女孩和她妈妈的情况,我又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家长:眼里只有自己的欲望,没有孩子这个儿童、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他们从来就没有去理解过自己眼前的孩子,也无心去了解和理解,因为当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就沉浸在自己将培养出一个无比优秀的人才,以及孩子将来会给自己带来无比荣光的美好幻想中。他们看着孩子一天长大,他们行动起来,按照自己对孩子美好未来的展望,将孩子投入自己精心选择的“炼炉”里锻造。他们坚信,按照自己的规划和行动,孩子一定会处处优秀样样精彩;他们坚信,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最为孩子未来幸福着想的人;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坚信”里,不能自拔,所以,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梦想的样子越来越远时,就焦虑了,就抓狂了,就委屈和不满了。

这些家长,他们爱的不是孩子,不是孩子这个美好的生命,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自己加于孩子身上的欲望。说白了,他们爱的,只有自己。

但,他们不会承认,他们会理直气壮地说:我都是为孩子好啊!

教师怎样才能与这样的家长沟通,怎样才能帮到这样的家长“迫害”下的孩子,进而也帮到这样的家长,这是一项课题。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科学的儿童立场。科学的儿童立场怎么树立?了解和理解儿童自己的立场,是教师树立科学的、为儿童着想的对待儿童的立场之基础。一个不愿意去研究儿童、理解儿童的教师,也会与这位妈妈一样,看不见儿童本身,看不见作为个体的儿童,只看得见抽象的学生和在学生身上能证明自己工作价值的那些因素。

儿童本身是教育的所有目的,没有其他。教育的目标不可能脱离了具体的儿童得到实现,不可能不顾儿童的实际单单靠着一厢情愿的教导、培养就能赢得儿童的成长。一个爱好运动不爱绘画的儿童,你一定要他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优秀学生,并且强调他能练好体育就一定能画好画,这不仅是不了解儿童,还是不讲道理和逻辑。教师不能要求一个性子慢的儿童,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与其他儿童一样多的学习任务;不能要求一个情商高的儿童一定做到智商也高。教师能从理性和专业上读懂儿童,理解儿童,用适合具体儿童的方式与其相处,引导和陪伴成长,科学的儿童立场也就在树立之中。

有了科学的儿童立场,教师眼里就有了真真切切的儿童本身,同理心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时时处处就能基于儿童而为了儿童着想,给予儿童真实需要的陪伴和帮助。

第二,教师要从同理心出发,一步步帮助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进而引导家长“发现”“这一个”孩子。与这样的家长沟通,为了儿童着想,教师要尽量避免让家长觉得你也无能为力或者已经尽力。一旦这样的家长在教师那里得不到积极回应,就会更加焦虑和不满,他们就会选择让家校关系变得紧张,将对孩子的失望迁怒于教师。

教师要有步骤地与这样的家长进行沟通,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最终让儿童受益。

第一步,要传达对家长心情、心事的理解,表达自己也心系孩子的成长,用同理心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初步信任。例如,短信回复,可以先这样说:“某某妈妈,您好!读着您的这几段话,我感受到了您对孩子深切的期望,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甚至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当初对我的关爱和期待。我相信,像您这样处处为孩子的成长着想,孩子心里慢慢会感受到,会懂您的心,会越来越努力的。作为某某的老师,我觉得某某是个可爱懂事的孩子,我很喜欢他/她,也很了解他/她。在学校里,我一直关注他/她的成长,看到了孩子正在一点一滴进步。您不用太焦急,毕竟孩子还小,我们携手陪着孩子一起努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步,要让家长切实看到老师对孩子的用心用情,感受到老师的责任心和付出。老师要结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分析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和判断,指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告诉家长这些问题在很多小孩子身上都会有所表现,针对某某的问题,自己做了哪些努力和正在做哪些努力。

第三步,邀请家长一起坐下来,探讨家长和老师接下来应该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的成长真正负责。这样的家长,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是不是针对孩子的特点和为了孩子的需要,所以要摆出倾听的姿态,听家长对孩子的分析——一定要让家长说明白,自己的孩子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目的是为了接下来帮助家长分析,家长现在所做的和对孩子的焦虑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对孩子的成长利在哪里、弊在哪里。老师要表达对家长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策略地引导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反思自己目前的做法,探讨以后应该怎样做,陪家长一起调整计划。这样,家校对待孩子的成长,就会达成共识,理念和行动上就有可能取得一致。

第四步,针对孩子亟需引导和陪伴的问题,和家长有计划地采取合适的行动。注意一次只针对一个问题——爱孩子,慢慢来。注意力要放在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上,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变化和进步的快乐。

这么细致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帮助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将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从而帮助儿童获得受尊重、自主意识的成长。

第三,班主任-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意识和素养,要用专业立足课堂,用专业育人,既育学生,也育家长——只有家长看见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教师专业的反馈和帮助,他们才会真正尊重老师,真正在家校合育上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尤其是眼里只有孩子成绩而没有孩子本身的家长,教师要真正能帮到学生,就要先研究家长,看清家长想法的根源,通过引导、改变家长的认知来帮助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也要在实践中多总结,多反思,毕竟,不同的家长,用同一种方法是不行的。但无论是怎样的家长,做好以上三点,就是夯实了赢得家长的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