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误读了《松鼠》的结构思路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松鼠》文本解读时要避免误读
 
《太阳》这篇语言平实的说明文,结构思路十分清晰,想要误读是很困难的。《松鼠》是一篇语言生动的文艺性说明文,行文有散文的味道,所以容易在内容结构的解读上出现误读。
有人这样解读《松鼠》——
课文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从不高兴时发出的叫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这样的解读,是将文章的第一句话看作全篇的总起句,以为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组织安排的。这实在是误读了。
松鼠在树上活动和夜间活动,并不能说明其性格“驯良”;它的警觉、敏捷、聪明更不能理解成“行动特征——乖巧”,其怎样搭窝与乖巧也没有什么关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这是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后面几句是这样写的——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乖巧”“驯良”是意思相关的两个词语。这一自然段的后面三句,既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同时也让人感觉到松鼠的乖巧驯良。第二、三两句话,毫无疑问可以看出松鼠的漂亮。这样看来,第一句,是可以作为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的。
文章后面的内容(2-5自然段),写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生态行为):经常在高处活动,多在夜间活动;他们很警觉,动作敏捷;它们把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温暖、安全;最后介绍了它们的繁殖和换毛情况。
整篇文章,从结构思路上来看,就两个大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得是松鼠外形特点,后面介绍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生态行为)。说整篇文章是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说明的,是理解错了。
如果说第一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的话,就是奠定了整篇文章的语言基调,生动活泼,富有情感。不然怎么说是文艺性说明文呢?
文章是译文,选编入统编版教材,又有很大改动,这与原人教版中的课文对比,是十分清楚的。但无论怎么改动,结构思路没有变。
指出这种误读,是因为有教师将自己的误读带到了课堂上,让学生也这么以为。我们的学生多被教育得很听话,很乖巧,教师怎么说,就怎么以为,自己是很少有判断和想法的。越是这样,教师解读文本时,越应谨慎。
其二,说明文讲究结构思路清晰,以便将对象说明得清楚明白。若是误读了思路,对说明对象的认识,也会糊涂。
 
相关链接:
这里汇编了80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备课资料,篇篇是干货哦
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
教师为什么要用心梳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
别把单元“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
统编版习作单元编排体例批判
五上《松鼠》解读与教学建议:布封笔下的松鼠为什么那么可爱
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从观察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的距离是什么(以《搭船的鸟》为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到底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关于四上习作单元的思考和建议
四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解读与建议
赏美景  品语言  学表达——二上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关于小说单元(六上第四单元)的个人思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什么,怎么教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构想
统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简析(修改再发)
统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都找齐了(有音频)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好教和难教
【统编版备课】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