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儿童成长需要的班级游戏活动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利用班级游戏活动促进儿童身心成长

在《游戏的人》中,约翰·赫伊津哈从游戏作为文化现象的性质和意义、游戏的教化功能、游戏与法律、艺术等多角度的关系探讨了游戏的价值。在谈到儿童游戏时,他指出:“儿童游戏具有最本质、最纯粹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童年生活完全得到认可”,“童年的恐惧,肆意的欢乐,神奇的想象,神圣的敬畏,全部卷进这种借助面具和伪装的奇特表演中,难解难分”。赫伊津哈还指出:“从儿童生活直到文明的最高成就,个人也好,社会也好,追求完美的最强烈动机,就是渴望因自身优秀受赞赏和敬仰。”这些都在告诉人们,游戏在人的成长中就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的确,游戏因为其自主性,因为它能让参与者特意置身“平常”生活之外,“不严肃”,同时能让游戏者热情参与、全神贯注,所以,很多儿童游戏活动是培养学生-儿童良好性格和社会技能的有效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游戏的有趣能让学生-儿童在玩耍中快乐成长。
以“向真向善向美”为母题的班级活动,必然需要借助学生-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儿童的身心成长。游戏活动,就是学生-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就成为了呼应母题的班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重要选择。
作为班级活动的游戏活动与学生-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有什么区别,对学生-儿童具有哪些具体的成长价值,应该如何设计和组织……厘清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班主任-教师从专业角度认识班级游戏活动,积极认真地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成长需要为学生设计打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游戏活动。
班级游戏活动的主要特点
既然是“班级游戏活动”,首先就具有育人的目的性。这也是班级游戏活动与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儿童自发的游戏,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成长价值,比如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启蒙、身体和情绪的自我控制、仪式感的培育等等。在自发游戏中,这些成长价值不是游戏的显性目的,因此儿童这些方面的成长,大都是无意识的。班级游戏活动是班主任-教师针对学生-儿童最迫切的成长需求,精心选择、设计和组织开展的,班主任-教师会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成长目标诉求,对活动中的儿童-学生进行观察、评估和适时指导,活动结束后,也会像其他班级活动一样进行小结和评价,让成长目标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并能进行自我评估、反思。例如,为了让学生-儿童克服对同伴的成见,发现每个人身上的美好,班主任-教师组织开展了一次好玩的班级游戏活动:抽照片,夸同学。游戏中,每个人随机抽出一张班级同学的照片,根据照片上的信息用一句话夸奖同学。这个游戏的趣味性首先集中在“随机抽取照片”的环节上,“扣人心弦”,“激动人心”;接着集中在“夸奖”上,因为要根据照片上的信息,“富有挑战”,“充满期待”。作为一次班级游戏活动,目的性体现在成长目标的设计上,所以最后一个环节“评议谁最会夸奖同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活动始终具有游戏的特征和吸引力,大家评选最会夸的同学将获得一份奖品。
通常,一个班级游戏活动会蕴含多种目标,如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等,但班主任-教师在设计具体的班级游戏活动时,都会有一个重点的目标定位,使其目的性更加集中、鲜明。
班级游戏活动具有包容性。这与儿童自发游戏的排他性区别十分明显。儿童自发游戏是构建同伴文化的一种活动方式,身处其中的儿童在游戏中寻找身份认同,建立同伴关系。哪些人可以参与游戏,要么由游戏的发起者来决定,要么由最初一起创造或参与游戏的同伴集体决定,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儿童自发游戏具有排他性。班级游戏活动与儿童自发游戏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在班级成员之中,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尤其要求班级成员要积极热情地鼓励、接纳、包容那些平时被忽视甚至被排斥的同学。班级游戏活动的包容性,是由其“向真向善向美”的育人目标所决定的。
班级游戏活动的包容性还表现在对游戏本身的“严肃态度”的宽松与宽容。一般的游戏活动,既是有趣的,也是严肃的,一旦游戏者在游戏中“输了”,或者因为游戏者的“不胜任”而影响了多数人对游戏质量的期待,就会被“淘汰”出去。班级游戏活动除非是要利用“淘汰”这种体验来促进学生-儿童的成长,否则都会尽力包容游戏中的“不胜任者”,并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拥有更多积极的收获。
班级游戏活动具有限制性。除了像一般游戏活动一样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班级游戏活动还会考虑育人价值的普适性和特殊性,尤其要考虑具体的游戏活动对班级每一个学生会带来怎样的心灵体验。班级游戏活动的限制性,就是要避免让班级内任何一名学生-儿童感觉游戏本身对其具有排斥性,要通过游戏本身以及各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儿童具有安全感。
班级游戏活动的成长价值
班级游戏活动成长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班主任-教师的精心预设,也有赖于学生的切实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同的成长需求,需要利用不同的班级游戏活动来为学生-儿童的成长服务。
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必需的能力,是发展核心素养的需求。学生-儿童并不天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而且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生活环境原因,团队协作能力恰恰是大多数学生-儿童所缺乏的。班主任-教师精心设计指向培养学生-儿童团队协作能力的班级游戏活动,契合的正是学生-儿童成长的需要。这类游戏活动可以是看上去很简单,很有趣,但操作起来必然需要协商合作的任务,比如给每个小组同样的材料,让他们变废为宝,创作一件大家集思广益的艺术品,或者在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动手参与的情况下,共同创作一幅图画;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任务,比如“广播电台”游戏,将班级学生分成6-8人一组,设计20分钟的广播节目内容,节目内容中必须包含另一个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最新消息。如果班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淡薄,能力欠缺,不妨用一个月时间,每周开展一两次这类的班级游戏活动。
沟通能力是人与人交往中重要的基础能力。班主任-教师可以设计为以发展学生-儿童的沟通能力为主的班级游戏活动。良好的沟通需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巧,“故事接龙”游戏就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教师读完一个故事,接着做一个5-10分钟的体育游戏,再来读这个故事,看看谁能够在教师停顿时记得接下来的内容。还有一种“心里话”游戏,让一个组员暂时离开,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出一个“秘密”词语,等这名组员回来后,其他组员要通过问问题、聊天等各种方法让其说出这个词语来。
情绪控制是学生-儿童在成长中需要认真学习的本领,是重要的自我管理能力之一。有一种游戏叫做“脱离掌控”。游戏需要一个骰子和一些小奖品。游戏的第一部分是轮流掷骰子,掷出奇数的可以选一个小奖品,直到小奖品被选完为止;第二部分是接着掷骰子,不过规则是掷出奇数的可以从别人那儿选择一个小奖品,直到规定的时间结束。这个游戏让学生-儿童感受到,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事情是自己难以掌控的,但情绪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引导学生-儿童控制情绪的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开展,比如故意让个矮的和个高的学生分别组成一组进行某项比赛活动;根据组员给出的表示特定情绪的词语进行身体表演等等。
班级游戏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儿童培养发现力、自信心、应对力、创造力等等。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确定班级游戏活动的成长目标,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一些有创意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课堂上的合适时间,为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培养发现力而设计组织有意思的班级游戏活动。例如,有一种“数数”游戏,让所有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开始数数,第一个人数“1”,接着随意一个人数“2”,一个接一个数下去,不能有两个人同时报数,也不能一个人报了两次数,看看最终能顺利数到几。事实上,任何一种班级游戏活动,都可以同时指向沟通力、情绪控制力、协作能力等多种成长目标,不仅如此,班级游戏活动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儿童在游戏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班级游戏活动的设计打造
虽说班主任-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组织各种班级游戏活动,但学校教育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等因素有决定了班级游戏活动应该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学生-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设计打造不同目标指向的班级游戏活动。
学生-儿童刚刚进入小学,规则意识的建立、自信心的树立、沟通能力的培养等,是他们成长的迫切需求。这个阶段的学生-儿童,往往对班主任-教师的说教是“一头雾水”,听不懂,也就学不会,而游戏活动既是他们所爱,也更容易帮助他们学习规则,树立信心,学会沟通。这时候,班主任-教师不妨经常设计打造一些简单、有趣而又目标鲜明的班级游戏活动,以促进学生-儿童的积极成长。
8-9岁的学生-儿童是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控制情绪的关键时期,同时对于同伴相处中的应对力发展有了迫切需求。班主任-教师这时就要重点设计打造目标指向情绪控制能力和应对力发展的班级游戏活动。
小学毕业阶段,共情力、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发现力等,是学生-儿童成长的目标诉求。班级游戏活动的设计打造,就指向了这些成长目标。
除了大概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需要设计打造班级游戏活动,班主任-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成长需求,随时精心设计打造适切的班级游戏活动。
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差异性的显现,设计打造班级游戏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意识,班主任-教师要鼓励学生-儿童主动发现同学中存在的成长问题,自主设计打造助力同学和自身成长的班级游戏活动。尤其,班主任-教师要常常以游戏活动中普通一员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以同伴的身份引导学生-儿童在活动参与中加强积极体验,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成长。(本文系《江苏教育 班主任》2019年11期专栏文章)
相关链接:
我是教语文的,也是班主任,这里有一些文章,班主任老师可以看过来
【专栏】当班级活动遇到“边缘人”:引导转变or顺其自然
指向问题解决的班级德育活动如何开展
不一样的童年——成人的童年与儿童的童年如何对话才有积极价值
儿童研究:个体性是童年发展节奏的真相
【班主任】班级活动中关系的显性建构和隐性建构
班主任:你的班级活动必须有仪式和仪式感
三个故事,帮我们看清班主任自身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情绪管理(一)儿童的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儿童情绪管理(二)共情、榜样和共读
儿童情绪管理(三)说出来、情境转移和谈话引导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