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故事:原来不是真问

 新新家校 2020-06-08

    今年秋季学期,学校安排我接任九年级六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开学第二天,上课铃声一落,我面带微笑,自信走进九年级(18)班的教室。很多同学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我,我也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他们。

    我站在讲台上,突然,一位男同学手里拿着一个作业本来到我面前,用手指着本子上的一个“瞿”字,问道:“老师,这个字读什么?”。

    我定眼一看,真诚而又耐心地告诉他:“这个字是多音字,通常用于姓氏,读‘qú’。如果把上面的两个‘目’字换成羽毛的‘羽’字的话,也是一个多音字,也通常用于姓氏,那就读‘zhái’”。听了我的回答后,他高兴地说了声“谢谢老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了。而我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后,按照常规程序组织上课,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二节课,当我在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时,我发现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就姓“瞿”。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位男同学不是不认识这个字,而是想试探一下我这位新老师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不然,做了两年的同班同学了,不可能不知道班上同学的名字。

    我会心一笑的同时,心里暗暗庆幸自己早已养成的一个习惯,那就是一遇到不认识的字,立马翻看字典并注音。后来,为了方便查生字词,我还专门下载安装了一个词典APP在手机上,随时可以查不认识的生字词。试想,如果我不认识这个字,当时不能告诉他正确的读音,他可能会认为我这位老师很差劲,没有多少水准,那也就看轻了我这位新老师,也许从此以后就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我了,不会认真学习我所任教的这门课了,因为孔子的《学记》有言——“亲其师 信其道”。

    这件小事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它时时警醒我:今天,要当好老师,一定要坚持学习,多学习,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不仅仅只要拥有“一桶水”,而是要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丹心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