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敏:我心中的孤峰山

 故乡万荣 2020-06-08
      同心同行    万事万荣  
      当您对着《故乡万荣》的时候,浓浓的春意弥漫周围,遥遥的祝福悄然来临,都是吉利事,都是吉利话……  
我心中的孤峰山

田 敏


我喜欢登山,先后登过安徽的黄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河南的云台山等为数不少的名山。虽然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登岳归来不看山说法,但对家乡的孤山来说,我对她却情有独钟,在我的心里她永远是那么的秀丽壮观,巍峨挺拔......

孤山,坐落在我家乡的西边,我的童年时期一直把她叫西山,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说,孤山顶上景观有法云寺、老姆洞、柏林庙......还有老鹰,野兔,经常穿梭于树林山峦之间;吃的有袁家庄的白水杏,孤山大金梨;饮用解渴的黄芩、连翘等茶品,还听大人们说过不知多少遍的“西山戴帽,伙计娃子睡觉”谚语。所谓“戴帽”的意思,就是孤山上云雾缭绕、老天要下雨了。我们学生时期常放农忙假,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最劳累的时候,也那么希望孤山顶能戴上“帽儿,”趁着下雨天能歇歇脚......和伙伴们玩耍的时候,心里总在向往孤山,什么时候能登上去看看那个神奇的地方,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


有一年,夏收期间,一场连阴雨刚过。不能下地劳动,巷道里比我年龄大一点的小伙伴咕叨着要上孤山去割茶。那茶叫莲翘,形状是长藤条,生长在山石的缝隙间,割回后用铡刀切成二厘米小段,放在蒸笼里,半小时出笼后晒干,冲出的茶水呈谈黄色,据说能清凉败火,当地群众很喜欢引用。听到此消息后,期盼多时的心,就象猫抓似的。我心想,以割茶的名义去登山,既能实现我心中对孤山的美好想往,又顺便还能吃上一次袁家庄的白水杏解解馋,真是一举两得。当时,我正在发高烧,拒绝母亲的再三挽留,硬是倔强的拿上绳镰等工具,奔赴离家十多里的孤山了。带病的我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忘记了病痛,面对大山我咬紧牙关一门心思往上爬。当爬到半山腰,抬头望眼山峰层峦叠嶂,笼罩在一片蓝色雾气中,往下一看一望无际,梯田式的黄色麦茬,层层接连不断,以及梯田崖边上的杏树、柿树绿绿层层。第一次陶醉于大自然,好似进入了人间仙境。在山上,我兴奋的在寻觅着想要见到的一切......野鸡的长鸣声在山谷中回荡,野兔在丛林中不停的穿梭发出噌噌之响,悬崖边,树林旁倾听着阵阵松涛声。难以抑制激动的心,一直为我能如愿以偿而自豪。在回家的路上,我的高烧更加严重,回到家后数日一病不起,望着渐渐模糊的吊针瓶,微微闭上双眼,那山、那石、那树以及所看到一切就象过电影的一样又浮现在我的面前......真是无比的兴奋。到县城参加工作后,孤山方位又变成了南山。每年的植树时节,孤山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锨镢声,嬉闹声汇成了春的海洋,孤山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我也不止多少次涉足与她,挖坑,栽苗,浇水。我在办公室岗位待了十多年,每次上山植树我都是双重任务,即做后勤工作又植树。那一年栽树补苗任务重,机关去了数十号人,自己和两位同事负责送水任务,三个人换位抬着饮水保温桶,当时天空下着蒙蒙春雨,为了如期完成后勤保障任务,我们沿着十几里崎岖的山路咬紧牙关艰难的往前跋涉,肩膀红肿了,脚磨出了血泡。是啊,以后我们每每登上孤峰山,望着那绿色的山峰,那参天的松树无处不蕴藏着众多拓荒者的足迹.......

如今,一个集避暑,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名胜景区,展现在世人面前。法云寺的钟声阵阵,香客不断;金顶庙雄伟壮观,游客流连忘返;滑雪场孩子们的嬉闹玩耍声回荡山谷.....。

啊!美丽富饶的孤峰山,在我心中更加如此多娇。



作者简介:田敏,男,1960年生,山西万荣县人。九十年代开始创作,著有小说散文集《银苑情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