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通化

 故乡万荣 2020-06-08


同心同行    万事万荣  
      当您对着《故乡万荣》的时候,浓浓的春意弥漫周围,遥遥的祝福悄然来临,都是吉利事,都是吉利话……  



      陕西作家贾平凹在他的《定西笔记》里提到:中国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这三个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建而文明。故乡通化正处在运城的地域之内。
     
      从黄河禹门口向南过汾河三十里,有一个闻名百里的大镇――通化。便是我的故乡。因隨朝末年大儒王通教化乡民而得名,自古民风淳朴,地灵人杰。而更使人称颂的是王通之孫,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的王勃,因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名动天下,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让初唐诗坛大放异彩。与祖父王绩、王通合称三王。故乡就成了名噪河东的三王故里。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被历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乡民。
     
     
      童年的记忆里,故乡是最美的乐园,村中心的一口大池塘,使古镇有了江南的灵气。夏天蛙声一片,凉风送爽,是小伙伴们最爱玩的地方。香亭,文中子庙隔街相望。村东一条蜿蜒曲折几十里的深沟,直通到汾河岸边,村北逍散沟,文中子坟绿树浓荫。站在沟顶北眺,汾河银光闪闪,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七十年代末,我上小学,土布衣,土布鞋,吃玉米面馒头。上学的地方是巷子中的铜元庙,庙早已不在,几排白墙碧瓦的校舍,一个不大的土操场,书声朗朗。星期天,结伴去地里割草,帮大人们干些农活,日子虽然贫苦,却整天乐得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忧愁烦恼。最艰难的时侯,一口人每年只有六·、七十斤口粮,平常日子就靠红薯,苜蓿,野菜裹腹。到小学三年级才开始用铅笔,作业夲是从供销社商店买的一毛钱一张一开的水帘纸自己裁好用针线装订。家里没有钟表,兄妹上学,早上听鸡叫,中午看东屋墙上日头的影孑。
     
     
      家口门是一棵二人合抱的老槐树,不知有多大岁数,树干早已空了,捉迷藏的时侯能同时藏下两个小孩。夏天树荫遮地,树冠婆娑,一条横枝直伸到巷对面夲家爷的院子里,横枝上悬一口破钟,生产队每天上工,队长必先过来,拉起钟绳,嘡嘡一响,一巷男女便聚到树下,听队长派活,然后上地。童年的记忆里,巷中几乎没有胖子,人人脖子细长,面孔黑瘦,一开会,树下黑乎乎一片,清一色的土皂衣裤。然而,就在这样的一群人里,谁能想到有那么多能人呢?
     
      二蛋爹善制木,木门木窗,衣柜坑桌,中规中矩,经久耐用;俊福善瓦工,砌墙不使线;改改婶善剪纸,人物花鸟,繁复而又亮彩;世良学油匠,工绘画,坑围上画出西厢记,拾玉镯;志刚叔通音律,整理出几近失传的鼓谱;庞老师教物理,又写得一手好字,一笔欧体字,宽厚温润;存敬哥五大三粗,锣鼓却敲得有板有眼,威风八面,正月十五闹社火,到县上拿得是头名。以至于外地来镇的干部,来时必有人叮嘱,到通化可不敢卖弄文字,巷里亮亮家一下出了二个大学生,外乡人齐翘大拇指,村人却不以为然,回应的是,像他们那样的村里多的是。
     
     
      就是在这样的故乡里,我生活了几十年,我在铜元庙小学识了字,又在镇中心的初中毕了业,一头扎进了黄土地。我小时体弱,记忆中却很少进医院,不是姜汤捂汗,刺眉心放血,就是凉水拍额,艾草灸脚心,实不能治愈,便是撞鬼,母亲请了邻居大娘立柱,三根筷子在一碗浅水中立了,用一把小米砸倒,驱除鬼神,倒也好了。我学会了各种农活,听惯了蒲剧,也能写一手不太漂亮的钢笔毛笔字。我成了地道的农民,善良本分,但又
好強,能出大力,有苦从不对人说。

   
 
      我感激故乡的水土·,它使我如夜里的萤火虫,自带一盞灯,四处游走,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又如田野里的苜蓿花,鲜艳的颜色是自染的。但我又恨故乡,贫困使我很难脱离她。改革开放后,我终于走出了这片黄土地,然而,出门久了,我才发现,我还是农民,不折不扣的农民,犹如乌鸡一样,是黑到骨头里的。
     
      逢年过节,必回故乡,村里婚丧嫁聚,行门户,吃宴席,一回去,乡亲父老问一声,东娃回来了!我知道,他们并不看重我什么,只是认得我就是巷里一个老实娃,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
   
     
      旧的国道早已改造,以更宽的路面从村西的塬上穿过,伴随着改革开放,故乡早已变了模样,一片片的新房将旧巷包裹在村子的中央,新的街道,广场,小区,楼房,恍惚置身城中。地里种出成片的果园,撄桃产业园,养殖业,种植业百业兴旺。
     
      我站在自家的房前,早已寻不见老巷的模样,老一辈人渐渐逝去,同辈人在慢慢变老,故乡的存在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出门久了,故乡越来越成为了一个概念。在西安的街头劳务市场,站满了粗手粗脚的农民工,总觉得他们很多人面熟,我不知道自己究竞该身处何处,将来父母老了,不在了,我还回故乡吗?,不回去,又将何往……
     
      我的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