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花节有感

 故乡万荣 2020-06-08

摄影/盼♥子

多美啊!多漂亮啊!粉嘟嘟的杏花漫山遍野,孤山脚下的袁家庄,村前村后村左村右都被这粉嘟嘟的杏花簇拥着、环绕着。这里是杏花的世界,杏花的海洋,映入眼帘的是杏花的粉嫩,沁人脾肺的是杏花的清香。啊!好一个醉人的杏花节!

摄影/盼

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悠扬悦耳的唢呐声、热烈欢快的管乐声、欢乐交响不绝于耳。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在舞台上、在巷道里、在杏花树下尽情地表演着。

广场周围、巷道两旁,羊肉泡、凉粉摊、油糕锅、煎饼鏊、蛋糕箱、烧饼炉、豆沙糕、酱香饼、麻辣串、炸鸡柳、烤面筋……各种万荣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诱人唾诞。

摄影/盼

身着各种艳丽时髦服饰的游人扶老携幼、摩肩接踵。他们走着、看着、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内心荡漾着浓浓的幸福。这就是今天万荣县皇甫乡人民群众的日子,这就是今天富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

摄影/盼

看着眼前的欢乐喜庆,听着耳边的欢歌笑语,沐浴着太平盛世的春风,我的心蓦然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袁家庄:那是一九四一年,也是杏花怒放的时节,一群日本鬼子追杀一个抗日战士,追到袁家庄时失去了目标,恼羞成怒的日本鬼子放火烧了袁家庄多家村民的住房。我二舅家刚盖好的住了还不到五年的两层阁楼的前庭和雕梁画栋、飞檐挑角、四面八滴水的四合砖包院立即变为废墟。

摄影/盼

那时我二舅高明清从南开大学毕业不久,面对日寇的残暴,他一个文弱书生除了愤怒还是愤怒。他们无家可归了,只好到碾麦场西边的牛院安身。


摄影/盼

碾麦场西北角的平房下面是两眼砖箱的窑,原本是仓库。粮食也被日本鬼子抢光了。我二舅就用那两眼砖箍做教室,办起学来,门上挂着“袁家庄小学校”的木牌,招收本村学龄儿童就读。二舅在黑板上写着:一个鸟儿巢,筑在大树稍,大风卷地起,树倒巢翻了,将国来比树,将家比鸟巢,国破家难存,国在家可保……那时我还没上学,不识字,只见二舅用手指着黑板,一遍又一遍地教学生念,念上一会又教学生们在自己的石板上写。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二舅当年是在向后辈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摄影/盼

二舅家现在没人了,他们那一代人在国恨家仇中煎熬、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在兵荒马乱中苦盼,但二舅拳拳爱国情怀却留存下来。看着今天袁家庄的杏花节,看着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我仿佛看见杏花丛中露出了二舅的笑脸,他正微笑着向游人点头致意,我想大声喊叫:二舅:我们的民族已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盛的中国已站在世界前列!您在天之灵给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点赞吧!

编辑部成员

【总 编】    张建平

【编 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