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场音乐会所带给人的感动终归是不可替代的 | FantasticClassics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6-08

昨晚(6月7日),广州交响乐团(GSO)在星海音乐厅上演了疫情之后的首场售票音乐会,同时这也是笔者近5个月以来现场聆听的第一场音乐会。

“现场音乐会所带给人的感动终归是不可替代的”,哪怕是在当前的疫情防控要求之下,可容纳1500余人的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里,只能容许人数占比30%(400多人)的入场观众。间隔而坐的400多位现场观众,令偌大的音乐厅看上去显得略微有些空旷,但却丝毫影响不到当晚这一现场音乐会所带来的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


上半场由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谢楠担任独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无疑最叫人期许。

这样一首传承了60余载的中国经典作品,对于舞台上的演奏家们来说早已了然于胸、烂熟于心;而对于台下观众而言,想必也已然形成了固有的审美趋好。不过,《梁祝》的音乐虽美,却又极其容易在演释上陷入“滥情”(纵情)的藩篱。

谢楠昨晚的现场演绎,较之笔者4年前在北京听到的那次,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小提琴演奏技术依旧超凡卓著、情感上细腻绵密,连贯的乐思未曾间断,在这部作品音乐的处理上更是精准拿捏、恰到好处,跟指挥以及台上乐队的配合默契、水乳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在景焕的执棒下,昨晚广交同样也展现出了与独奏家精湛演绎相匹配的精彩临场发挥。台上乐队的整体表现堪称上乘,包括长笛、黑管、大提及打击乐等在内的乐队各声部solo,听之更是让人有着眼前一亮的观感。

作为当下特殊时期的国内演出场馆防疫要求,不单只是针对台下的观众席,同时还要针对台上的管弦乐队摆位。可见台上乐手与乐手之间前后左右的座位间距,明显要比通常情况下大出不少,以致于二提声部的最后一档,都已经跟乐队木管组的长笛(短笛)声部并排而坐了。

昨晚这场广交2019/2020乐季音乐会,除了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外,还一并演出了包括于京君《贝多芬主题变奏与赋格》、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以及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内的三部正式作品。

澳籍华人作曲家于京君的这部“向乐圣贝多芬致敬”之作极具巧思,广交的现场演绎亦十分带感。下半场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演得很是“印象主义”(印象派)音乐内味儿,最后一首由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高参担任独奏的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独奏家和台上乐队的表现均属上乘,唯独这曲子在笔者看来写得实在是有点短了,让人甚有意犹未尽之感。

音乐会的正式曲目演完以后,返场谢幕的高参对着台下观众说了几句话聊表谢意,然后还专门请出了音乐会上半场的独奏家,同时也作为他同门师姐的谢楠。

要知道,谢楠可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广州话。而她和高参,以及当晚台上乐队首席彭珂,三个人共同的老师——德高望重的林耀基教授,同样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生前讲得一口标准的“广普”。高参表示,师姐(兄)弟仨人的同台,让这场疫情之后的广交复演音乐会更显意义非凡。

其后,谢楠和高参俩人先是合作加演了一曲双小提琴改编版的亨德尔《帕萨卡利亚》,再又跟景焕指挥执棒下的广交合作加演了一曲马斯奈《沉思》;加演前谢楠表示,这首《沉思》是她的恩师林耀基教授生前最喜爱的作品,并籍此向这次疫情当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所有医务工作者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