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幸福?

 昵称535749 2020-06-08
500

你是否有着同样的看法:我们这些现代人并不幸福。

有些调查数据似乎也能说明现代人比过去更不幸福了。比如抑郁症今天在全球有蔓延的趋势。往前倒20年,很多人压根都没听说过抑郁症这个词。而今天呢?很多人都能在身边找到患抑郁症的朋友。

很多人都怀疑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生活改善是否真能增进幸福。现代生活似乎只是把人们变得疯狂追求名利,让人们沉溺在浅薄的消费主义里,用各种愚蠢的娱乐手段来麻痹灵魂。

我们原始又落后的隔壁邻居不丹的国民幸福水平居然常年排世界第一,这难道不是对进步的巨大讽刺吗?但,现代人真的不幸福么?其实未必。以下,Enjoy:

魏知超 王晓微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 | 来源

01

幸福感的先决条件

有一些进步是幸福的先决条件,没有它们就谈不上什么幸福。

比如休闲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花在维持自己生存上的时间越少,那用来争取幸福生活的时间当然就越多,这是追求幸福的基础。

那么,相比于过去,人们的休闲时间是变多还是变少了呢?

这些年来,因为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老年人延迟退休的新闻。每次谈到这个话题,媒体上总是一片讨伐的声音。

这种讨伐其实有一个默认的基调,那就是认为“人老了之后颐养天年”是一项基本权利,我们怎么能随随便便剥夺这样一项基本权利呢?

但人们忘了,退休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里说:“就在不久以前,美国人的一生只有两个阶段:工作和死亡。”

在过去的西方社会,根本就没有老年人会期待什么退休,事实上过去的老年人会非常害怕自己没法工作,因为只要一失去劳动能力,等待他们的就是悲惨地病死在救济院的结局。

再来看年轻人。

在英国,从1960年以来,因为有普遍的双休日和带薪休假制度,人一生中用来工作的时间已经下降了1/416。发展中国家情况各异,比如在我们中国,对一些行业工作时间太长的抱怨还不绝于耳。但是随着国家变得更加富裕,我们非常有可能会复制西方的趋势,也许抱怨本身就是进步的起点。

除了工作时间的减少,还有一种进步大大增加了休闲时间,那就是各种节省劳动力的设备变得越来越普及。冰箱、吸尘器、洗衣机、微波炉这些家电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们用在家务上的时间。

美国人用在家务上的时间从20世纪初的每周58小时下降到了2011年的15.5小时,减少了3/4,仅仅洗衣服的时间就从1920年的每周11.5小时下降到了1.5小时。

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到2015年,美国男性平均每周有42个小时的休闲时间,比50多年前多出10个小时,而女性平均每周有36个小时的休闲时间。

500

02

增进幸福感的三种活动

那么,这些多出来的闲暇时间是不是真的被用在了那些能增进幸福感的活动中了呢?

对于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增强幸福感,每个人的答案肯定都不一样。但平克提出,我们还是可以分析以下几种不太会有争议的活动,它们是:①与亲人和朋友建立更多联系;②体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世界;③追求人类在知识和艺术创造方面的成果。

1.与亲人和朋友建立更多联系

现代人是不是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陪家人和朋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直觉是,忙碌的现代生活让人们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真实情况恰恰跟直觉相反,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美国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在1924年,只有45%的母亲每天会花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陪孩子,只有60%的父亲每天会花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而到了1999年,这两个数字上升到了71%和83%19。

我们在媒体上经常会听到一种抱怨: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消失了。这种抱怨的言下之意是:在过去,父亲是天天跟孩子腻在一起的。但其实那样的过去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感觉如今人们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变少了,人们现在只会刷朋友圈,而忘掉了眼前的亲人。但实际上,电子技术一直都是增进亲密关系的无价之宝。

一个世纪前,如果一个家庭成员搬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我们有可能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再也看不到他的样貌了。以前两地分居的夫妇只能靠信件维持联系,一旦一封信迟到了就心急如焚,担心对方出了什么事。但在今天,只要打开视频聊天软件,这些焦虑就都被缓解了。

虚拟社交可能的确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互动,所以不断下降的交通成本也成了亲密关系的一大福音。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航班”这个词只会跟社会名流发生联系。

而到了今天,乘坐飞机旅行已经完全平民化。当然人们可能会抱怨远距离飞行还远远谈不上舒适,价格也还可以再降降,但至少,如果你得知几千公里外老家的母亲生病,第二天你就可以出现在她身边。

2.体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世界

随着旅行成本的下降和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世界,这就是第二种增进幸福感的活动—体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世界。

作为一名吃货,我体验世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体验各种美食。虽然某些美食节目的编导们不停地暗示美食藏在那些保持着各种传统的山沟沟里,但真正的吃货们都知道一个规律: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美食往往就越丰富。这大概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从总体上看,现在这个经济空前发达的时代也是对“追求体验”最友好的时代。

3.追求人类在知识和艺术创造方面的成果

最后是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一个世纪前,我们不仅没有互联网,而且没有广播、电视、电影、音乐,大多数家庭甚至连一本书或一份报纸都没有。那时候,男人们的娱乐基本只靠去酒馆喝酒。

而在今天,我们可以在一台智能手机里找到大部分想看的电影,听到几乎任何一首想听的歌,找到大多数好书的电子版本。而得到这些需要的花费都不高。

由于知识文化消费市场的成长,文化艺术的创作也空前繁荣。不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美术,今天的很多创作理念都是几个世纪前的艺术家们敲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得出来的。

休闲时间的增加、亲密关系更加频繁的维护、增加体验的便利和知识文化产品的空前丰富,这些要素虽然严格来说并不能直接提升幸福感,但它们无一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社会的空前进步大大夯实了幸福的基础。“经济极度落后的不丹国民幸福水平世界第一”这种新闻更有可能是被有意无意制造出来的谎言。

500

03

过去的人更幸福吗?

那怎么解释开头提到的抑郁症蔓延趋势呢?

按照前面的分析,现代人能低成本参与这么多增进幸福感的活动,他们怎么还会抑郁呢?

答案是,抑郁症的蔓延可能只是一个假象。造成假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调查方法的缺陷。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里对一系列关于幸福感的调查数据做了分析,他发现这些数据里其实包含了很多有误导性的偏差,比如幸存者偏差。

比如有一项跨年代调查发现,从二战之后的婴儿潮开始,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人更抑郁。这个结果怎么调查出来的呢?研究者其实并没有从几十年前开始一直跟踪调查每个年代的人。他们只是一次性询问了各个年龄段的人,让他们回忆自己有多少抑郁的经历。

这个调查结果里其实就混进了幸存者偏差:由于抑郁者寿命更短,因此年纪越大的人里抑郁者比例就越小,因为那些抑郁的人已经在年轻时就去世了。被调查到的老年人其实是那些因为心理更健康而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而在年轻人里,这个效应还没有显现。这样调查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是年纪轻的现代人比过去的人更抑郁。

还有一种更加隐蔽的幸存者偏差:如果去问一个当代人“你幸不幸福”,他可能会告诉你:“我很穷,我很累,我很不开心。”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当代人很不开心。

实际上,如果处于这种生活境遇的人穿越到几个世纪以前,他早就因为贫穷和疾病去世了,我们压根就不会在古代人留下的记录里看见这么一个不开心的人。但我们能说过去的人比现在的人更幸福吗?

到这里,开头提到的那个“幸福迷思”就显得很让人费解了:明明社会进步带给我们这么多好处,而且它的确能提升幸福感,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受不到进步,总是怀念那些其实并不存在的“美好旧日时光”呢?

1、我们生活在媒体空前发达的时代,而媒体报道的新闻总是负面消息居多。

媒体之所以报道负面消息是因为坏事总是立即发生的,而进步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可以很快毁掉整个庞贝城,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前者当然更容易引起新闻工作者和大众的注意,而后者需要仔细地体会和总结才能感受到。

而一旦媒体里充斥着负面消息,就会引发可得性偏差这种心理偏误:人们会被最容易想起来的事情左右判断。我们一闭上眼睛,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新闻里报道的那些最近发生的糟心事,于是形成了一种印象:眼前这个世界糟透了。

2、人们普遍都是“数字盲”,不喜欢用数字和比例思考问题。

专家会告诉人们,今天全世界死于战争的人口比例是历史上很多时代的几千甚至几万分之一。

但只要新闻上出现一张死于战争的儿童照片,人们就会说:“这个世界没救了”。

3、很多人会把“标准的上升”误认为是“世界的堕落”。

还是以抑郁症为例。为什么这些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爆发式增长呢?除了一部分调查方法不规范造成的偏差之外,最简单可能也是最合理的一种解释是:抑郁症患者其实并没有变多,它古往今来其实都以差不多的比例存在。

只不过近些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空前高涨,很多以前不被我们重视的心理问题今天都被重视起来了,于是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得到确诊。“标准的上升”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被确诊,而这其实是一种进步。

并不是世界堕落了,而是我们越来越见不得堕落。

一切都很精彩,只是人们总以为自己并不开心。

关于作者:魏知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科普作家。

王晓微,应用心理学硕士,知识付费内容策划人,职业投资人。

本文整理自《进击的心智》,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原创首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