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治不愈的肩峰撞击综合症居然是腰大肌累了

 xyf4345 2020-06-09

当康复界的小伙伴们看到文章开头会不解?说肩峰撞击综合征熟悉,腰大肌的起止点与功能我们也都再熟悉不过,但要说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它们有必要的联系,实在有点扯。

这也让我想起,在我们康复界盛行的一句砥砺前行的话:高手与高手之间的过招,从来都不是谁的基础差了一些,而是谁把问题想得更远一些。所以,本人即兴要把肩峰撞击综合症的久治不愈,跟腰大肌息息相关的思路写出来。

感兴趣的小伙伴,需要你大脑不间断思考几分钟,因为思路比较紧密一环接一环。就像打王者荣耀一样,也许你是钻石段位的选手,看这篇文章会比较轻松一点,如果是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小伙伴,没关系,只要认真多看多思考,跟着作者思路走,就能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等答案揭晓后,相信你在肩峰撞击治疗和肩周炎康复技术上会更上一个等级,甚至是超越市场上很多同级别的临床康复工作者。

肩峰撞击综合征我们都知道,在肩做上举或外展的运动中,因肩袖肌群肌张力失衡,导致运动力线失衡,从而肱骨大结节与肩峰撞击,导致冈上肌肌腱和肱二头肌腱磨损和肩峰下滑囊产生无菌性炎症,时间久了演变成肩周炎,关节囊和肌肉萎缩,变成冻结肩。至于早期的治疗方法,基础稍微好一些的康复师,都不在肩峰下做过多的文章,而是结构和功能上着手治疗。如:放松拉伸胸小肌、胸大肌、肩胛下肌、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大圆肌;  强化前锯肌、冈下肌、小圆肌、中下斜方肌。

这一招,已经可以解决临床上将近70%以上的肩峰撞击综合症。但是很多康复师,特别是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康复师会发现,前期治疗效果很好,客户效果反应也很不错,但是时间久了,客户会复发,反反复复,最后甚至客户会怀疑,不再对康复有信心。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都是腰大肌惹的祸

本文重点来了。

患有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多半是有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上交叉综合征体态会出现含胸驼背头前引。我们明白我们拥有健康的、体态良好的情况下,肩前屈可以达到180°,如果假装做一个含胸驼背的姿势,会发现就不能完成正常的肩前屈180°的动作。也就是说肩峰撞击综合征和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有关系

我们通过放松拉伸胸小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肩胛下肌、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大圆肌;  强化前锯肌、冈下肌、小圆肌、中下斜方肌。这么一顿操作,纠正了上交叉综合征,改善了肩峰撞击综合征。可为什么患者会复发?

你会发现,患者肩峰撞击综合征复发,上交叉体态也跟着回来,胸小肌、胸大肌、肩胛下肌、上斜方肌这些肌肉又紧张了。那为什么?为什么上交叉体态会回来?原因是这样的患者上交叉体态多半是腰大肌紧张导致的。

当腰大肌紧张短缩时,会导致骨盆前倾,腰椎曲度增大,进而胸椎曲度也会增大,从而形成上交叉体态。也许再厉害的康复师也能考虑到这一步,甚至会处理腰大肌,对腰大肌进行放松和拉伸。

但是我们还应该考虑的是腰大肌和膈肌粘连在一块,腰大肌紧张,会拽着膈肌往下,膈肌过度往下会影响其上升。

我们知道,我们呼气时膈肌会上升,把我们的肺往上顶,从而肺叶受到挤压,从而把肺里的气排出体外。当膈肌上升不充分时,就不能充分挤压肺叶,肺里的气就不能呼完,不能呼完,我们就不能吸进更多的氧气,因为我们肺的容积不够了。(打个比方,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正常一瓶是500ml,我们喝掉一半,这时我想把这个矿泉水瓶装满水,那么我只能再装一半的水)。那么道理一样,我的肺重新吸进来的新鲜氧气也少了。

当我们单次呼吸不能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时,可是我们身体需要的氧气量是不变的,那我们怎么办?那只有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次数。而这样快频率的呼吸,多半是上胸式呼吸,上胸式呼吸是上抬锁骨和肩胛骨运动比较多,所以导致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等这些肌肉紧张形成上交叉体态。从而这也是形成上交叉体态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放松完腰大肌效果不好呢?

虽然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简单了,但是很多康复师做到这一步时松的是髂腰肌的肌腹,没有松解到腰大肌和膈肌筋膜相连的地方,筋膜相连处附着大量的肌腱,肌腱上的感受器比肌腹要多得多,而感受器有控制肌肉收缩的作用。所以腰大肌和膈肌粘连的位置没有松解,腰大肌还是会容易一直拉着膈肌向下。

那我们怎么处理腰大肌和膈肌粘连的位置呢?

这个位置深在腹腔内上方,手法进不去,连着膈肌又不敢扎针,该如何是好?小编教你一个做一个动态拉伸,不仅可以很好的拉伸腰大肌和膈肌,而且能很好地松开腰大肌和膈肌粘连的地方。

动作:患者取弓步,拉伸侧脚放在后面,先吸一口呼完后,屏住呼吸,再让身体向对侧侧屈,同侧旋转,此时持续呼气,并让骨盆慢慢前移,15是秒一组,做3组。

原理:身体向对侧侧屈,同侧旋转,骨盆前移从三个围度拉开了髂腰肌;持续呼气是让膈肌上升,拉长膈肌,腰大肌和膈肌同时拉长,那么他们相互粘连的地方也就得到很好的拉伸。







免费福利领取

脊近完美内部必读21本康复经典

解剖>评估>肌肉筋膜>关节矫正

周围神经>运动神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