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我的书摘0898 2020-06-09

二战时,随着纳粹德国的铁甲洪流在欧洲大地肆虐,许多国家被卷入了战争之中,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瑞士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毗邻两个法西斯国家的“高山之国”,瑞士的处境可谓险象环生。

曾经的纳粹也想到要将瑞士变为自己的一部分,但就在动手的前夕却突然叫停该计划,至今成了二战史上的一大谜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纳粹放弃进攻瑞士的原因是为何?

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纳粹已经制订了闪击欧洲各国的机动战术和作战方法。但作为邻国的瑞士却是一个意外,希特勒也曾再三保证德国在军事冲突中尊重后者的独立和中立。1937年2月,希特勒还公开向瑞士联邦顾问艾德蒙·舒尔特斯宣称“无论何时,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皆会尊重瑞士的中立性以及不可侵犯性”;当德国闪击波兰之后,德国又重新向瑞士提出了上述论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然而,这些言论仅是纳粹政府的政治斡旋之词,其最终目的是要卸下瑞士政府的防备,方便德军的入侵。德国计划于击败欧洲大陆上的所有主要对手后,最后集结重兵向瑞士进攻,希望一举吞并瑞士。

希特勒对于瑞士的真实想法在1941年6月与墨索里尼的会谈中可见一斑:“瑞士拥有最令人作呕且糟糕的人种和政治体制。瑞士人将会是新德国的敌人。”针对瑞士的瓜分行动也开始提上了会议的议程。1942年8月,希特勒更直言不讳地提出:瑞士就是“欧洲脸上的一颗粉刺”,并认为该国已经没有存在的权利,甚至还喊出了“瑞士人是德意志民族的私生子分支”这样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话语。

由于瑞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也与纳粹的民族同一原则和“领袖原则”背道而驰。因此德军高层对瑞士的入侵企图也越发高涨,尤其是居住在瑞士德语区的居民,纳粹希望在推行的“泛日耳曼主义”希望将在保留自决权的基础上,将所有的德意志人团结起来,建设一个更伟大的德意志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在“更伟大的德意志祖国”的蓝图下,纳粹的教科书将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瑞士的德语区,以及格但斯克至克拉科夫的西波兰等地皆列为德国领土。这些地图经常刻意忽视瑞士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而将其视为德国的一个区。

以至于德国国内的一位教科书作者如此说道:“很自然地,我们将瑞士人等同为德国的子民,并与荷兰人、弗拉芒人等并列……将来有一天,我们将会以德意志民族的旗帜召集所有德国子民,而任何企图拆散我们的人,我们都会消灭他们!”

二、“觉醒”的瑞士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瑞士人都对纳粹持欢迎态度,有一些人就十分反感希特勒将德国变为极权国家。而对于这些“不顺从”的瑞士人,纳粹的解决方法也很直接:一面大肆攻击瑞士的民主政体,一面通过宣传和怂恿在瑞士的德国侨民搞阴谋活动,试图颠覆瑞士的组织结构。而瑞士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这些人的阴谋活动,检查、没收流入国内的具有颠覆性宣传的报纸和刊物,命令所有外国人把武器上缴警察局,并把一些“不受欢迎”的外国人驱逐出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而瑞士政府也敏锐地发现了纳粹对其“非分”的想法,于是开始在各方面对纳粹实施限制。其中军事方面成为了瑞士最重要的反制手段,这一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希特勒上台前,那时瑞士政府就在国民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国家的防务,以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1933年,瑞士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一个拨款计划,用来增加军用物资,以加强军队的武装,当希特勒于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时,瑞士国防预算的金额更遽增至9000万法郎。1936年,瑞士政府通过了一项整编军队的法令,然后发行了第一批国家防卫公债,用筹措到的这笔资金在东北和北部边境以及阿尔卑斯山的一些战略要地修建了新的防御工事,维修加固了旧的军事设施。直到1939年4月30日为止,瑞士用于国防的经费已经达到了10亿法郎。

在进行战争筹款的同时,瑞士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武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本国生产的K31型步枪,该款步枪性能要比德军的Kar98步枪还要优秀,操作起来也是十分简单,此外重量轻、准度高也是这款枪的优势。

整个二战期间,瑞士共生产了35万支K31步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步枪。此外BF-109战斗机、轻型装甲车等一系列重型武器也在这段时间被大量购买并装备部队,瑞士“全民皆兵”的战略理论此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此外瑞士的军衔系统也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平时期的瑞士军队一般不设立比中将军衔高的指挥官。但是在战时或国家出现紧急情况时,政府会“有必要设立”一名一级上将来统领整个瑞士军队。1939年8月,根据国内外岌岌可危的战争形势,瑞士联邦议会选取亨利·吉桑上将作为新一任的瑞士联邦军队军队总司令,带领全体军民抵御即将而来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1940年6月25日,法国在德国全面攻势下宣布投降。当天吉桑将军便决定发布作战指挥1号令,将国内三个陆军军团派往国家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他通过参谋总长下令将原本的除役年龄从48岁调至60岁,并组建一支人数达10万人的陆军军团。48-60岁的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不会直接投入战场,而是会在后方进行后勤保障服务。瑞士此时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接纳粹可能对其发动的闪电战或突击战。

三、胎死腹中的“圣诞树计划”

纳粹此时也没有闲着,法国投降的当天德军就已经制定好了入侵瑞士的作战计划。陆军总司令部内的门格斯上尉呈递了一份他自己草拟的入侵计划:首先由威廉·里布上将的C集团军以及第12军团将交由威廉·利斯特将军指挥,并负责执行入侵行动。里布上将亲自勘察了地形,并据此制定了相当可靠的进攻路线以及可能能避开敌军主力的路径。门格斯表示在他的计划中,瑞士军队不太可能多作抵抗,类似于德奥合并的不流血并吞将是可能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当瑞士得知纳粹的进攻意图后,总司令吉桑将军随即下达了作战指挥第10号令,瑞士南部的圣莫里斯与圣格达山口以及东北部的萨甘斯要塞将会成为防线,而阿尔卑斯山山脉则会成为防御要塞。瑞士陆军第2、第3与第4军团将会部署在边界上拖延敌军的入侵行动,而其余部队则会撤往高山内的避难所。但即便如此,瑞士依然会遭受大量的兵员损失和物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1940年10月,入侵瑞士的“圣诞树计划”在经过4次大规模修改后正式成形。根据瑞士国土的地理走向和瑞士军队的抵抗程度,德军决定以一支步兵单位佯攻瑞士的山区,将瑞士军队的主力完全引出后从后方将其支援完全切断,最终围而歼之。此作战方式与德军击败法国的行动的方法如出一辙,德军以及仆从的意大利军队共派出26个师参加入侵行动,总兵力大概为30-50万人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当这项进攻计划提交给德军大本营后,希特勒等一众德军高官在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后,竟然取消了该计划。诺曼底登陆行动后,此计划被完全废弃,瑞士也在整个二战中一直保持中立,未受到二战战火的侵袭。

对于德军为什么没有对瑞士进行军事侵略,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论述。一方面瑞士“全民皆兵”的国防理论会将德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而且瑞士全境多山地丘陵,德军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不利于在此地形中全面展开,很造成先遣部队无法及时与后方增援部队进行有效配合

另一方面,当地军民十分了解当地的地形和城市布局,一旦发生游击战和巷战将会大规模牵制德军的军力,使其无法在南欧、东欧等地集结优势军力与盟军展开对抗,让德军在主要战场上分散大量精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疑团,纳粹德国为何不对富裕的瑞士下手?

另外瑞士独特的财政制度也是极具特色,国家税收都直接归国内各州政府所有,使得国内的财政处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都能最大限度地使用财政带来的优势,这是德国这样的极权国家所做不到的。此外著名的瑞士银行拥有大量贵金属和足够的黄金储备,两国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金融间互助活动。

而且在战争开始前,瑞士银行曾向德军提供过一份高达1.5亿瑞士法郎的战争贷款,如果德国贸然对瑞士进行侵略,瑞士银行很有可能会切断德国的黄金储备,不利于德国作战。另外有消息称,瑞士银行对于犹太人的存款、贵金属交易等方面,完全是依照德国的要求来进行,这使得纳粹在控制犹太人财产方面减轻了不小压力。

结语

虽然历史上对纳粹为何放弃入侵瑞士的原因,史学上依然有许多不同意见。但纳粹唯一的一次“手下留情”也确保了这座“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明珠”免遭二战战火的洗礼,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安静、祥和的和平之地。

参考资料:

1. 《揭秘“圣诞树计划”》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3. 《二战德国史1939-19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