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通才学者方以智的南京之缘 12

 青梅煮茶 2020-06-09
                                                     方以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月二十七日,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一生著述过千万言,仅存世著作就有数十种,计400余万字,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医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是十七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集大成人物。
  《清史稿·方以智传》说:“以智生有异秉,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出游及流寓南京时期

  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方以智出游南京,暮秋返桐,途经采石,因遇风雨泊舟江头,作《离金陵泊江头》,诗中云“百里云山辞建业,三更风雨读《离骚》”,反映出他当时的忧患心境。明崇祯二年十月,又与族叔方文游学南京,“蒲杨十月余黄叶,风雨连朝到白门。”留诗《次三山》,这次游学时闻清兵入关,京城(今北京)告急,忧心不已。不久返桐,于次年夏末,再访南京,泛舟秦淮河,写景记游,写下《七夕·秦淮作》:“玄圃芳林夜色多,秦淮桥上唱吴哥。羽轮桂殿陈云锦,彩鹊兰樽障绮罗。七孔已穿画眉月,九微偏照客衣荷。仰看天市将西没,织女何曾得渡河。”
  明崇祯六年,方以智背负家人嘱托和报效大明的理想,来金陵准备应试。他一方面租房温习,另一方面陶醉于秦淮河畔的香风烟雨,与结识的诸多名士诗酒唱酬,张罗成立了金陵广业社,与杨龙友一起主盟社集活动,上扬州,下苏州,以文会友,名声大振。
  崇祯七年,桐城“民变”,八月,方以智全家迁居南京,此时的南京城依然歌舞升平,面对内忧外患、国事日渐不堪局面,他和陈贞慧、侯方域等复社名士,切磋学问,评品人物,讽议朝政。他除认真学习古代典籍、西学书籍外,还与天下名士“酌酒、烹葵、狂歌,会娱良朋。”“日与诸子画灰聚米,筹当世大计,或酒酣耳热,感慨呜咽,拔剑砍地,以三尺许国,誓他日不相背负。”他先后写下了《拟求贤诏》《拟上求治疏》 等,建议皇帝选贤用能,革除弊政,表达自己参政愿望。与钱澄之、陈子龙等士子砥砺品行,接武“东林”、主盟“复社”、另立“泽社”,臧否政治,探求兴国之道。复社同仁称方以智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为“明季四公子”。
  明崇祯十年,方以智与黄宗羲、陈贞慧、冒襄等名士大会东林党被害六君子的孤儿周茂兰、魏学濂等于桃叶渡,并写长诗为东林党扬声吐气。此时的方以智,据任道斌的《方以智年谱》记述:“密之在南京甚为豪顿,跃马饮酒,高朋满座,或引红妆,曼歌长啸,多负才气。世乱不遇,诗文颓激而恢荡。”这时他的名声如雷贯耳,不仅在士林,也在妓家。据张怡《玉光剑气集》记载:“(密之)夙性通慧,自时艺、古文、诗赋、词曲,以及歌唱吹弹、为书作画,无不臻妙。尝于广筵中酒酣,起作《渔阳挝》,闺中之秀,聚而出观,有解簪珥投之者。其豪爽如此。”名妓李十娘对他始终是痴情相守,乃至用生命去捍卫爱情。次年,方以智散金募勇,随征武昌,不久患病返南京,并因病习医,积所学撰成《医学》。就在这一年,吴应箕执笔写成《留都防乱公揭》,从多方面揭发阮大铖的阉党本质,方以智看过后,极力赞成。
  流寓南京期间,方以智恣情任性,时常跃马饮酒作诗,“醉挽江东年少群,登高作赋更多闻。日随白玉堂中宴,夜作黄金台上文。”

  逃入又逃出南京

  崇祯十二年八月,方以智在南京乡试中举人,第二年京城会试中进士,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讲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造反农民军攻入北京,方以智被农民军所缚,遭“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隙逃难到南京并哭明孝陵:“刀锋行丐三千里,得伏高皇陵庙前。”向在南京刚成立的南明弘光朝廷通报兵情,以求领兵北伐,一雪国耻。而此时弘光政权更加腐败,权臣秉政,忠良下野。方以智竟被加上“复撰伪书,以乱是非”罪名,遭到追捕,方以智哀叹:“未有汾阳复两京,江东草创党人争。障天欲入贤良罪,在野虚存月旦评。坐见网罗摧凤翮,可能迁徙避枭声。阴风匝地浮云黑,耿耿长虹何处明!”遂变名流亡到南粤。在南海令官署重新整理《通雅》旧稿,写出《锦缠玉》剧本,亲教伶人排唱。后来的南明永历朝廷任方以智为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然而永历政权太监专权,内部互相倾轧,方以智备受排挤彻底失望,“西南更望层云黑,谁把新亭泪眼看。”其后,永历皇帝10次命使臣诏方以智出任内阁大学士,方以智坚决辞退,“大厦忽如此,一木何以支,”以授业、行医、卖药之名,行迹于湘、桂、黔、粤之间,暗中联络各地抗清志士,意图反清复明。
  清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清兵打到广西,方以智在昭平被捕,押至平乐县法场,清帅马蛟麟“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

  闭关江宁高座寺

  清顺治十年春,清廷两度逼方以智入朝为官,方以智又逃至江宁(今南京),师事名僧兼名士觉浪道盛,受具足戒,闭关高座寺看竹轩,正式出家,法号“弘智”“药地”“无可”等。道盛是清初著名禅宗大德,是当时佛教曹洞宗前辈,会通老庄大家,“声名洋溢,无间华夷”,被尊为“江南三宝”。道盛临终时,将解《庄》重任交给方以智。
  方以智虽身在方外,不负重托,“且劈古今薪,冷灶自燃煮”“坐集千古之智”“烹者烹炮,会诸家于一鼎”,发其毒邪,留其良能,最终撰成十卷《药地炮庄》。《药地炮庄》是庄学史上一部以儒解庄、以禅解庄的经典解巨著,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是一部惊世骇俗之作。
  虽云闭关,但他未绝红尘。吴伟业到高座寺访方以智,方以智答诗坚定其遗民心志:“闻声自笑学龙蛇,二十年中苦乱麻。久看图书如见叶,却从刀剑出莲花。五湖浪里难求梦,三径归来可是家。惟祝东篱甘露满,没弦琴上是生涯。”此年,冒襄(字辟疆)也来造访,方以智在给冒襄的书诗末尾写道:“与辟疆别十六年矣,辟疆有回生一录,而余则九死因问何以生。”清康熙五年(1666),冒辟疆在回复的诗中云:“石能言语终须白,血化精魂叫亦红。”
  方以智终其一生坚持为学,学问渊博,撰写著作一百多种,于天文、地理、律数、医药、文字、音韵、哲学、物理、生物、诗赋、书画、经学、音乐等均有很深造诣,下逮琴剑技勇,无不析其旨趣。他的作品除文、史、哲外,还有《通雅》《正叶》《切韵声源》《物理小识》等这些冷僻偏门著作。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也是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口号的人。
  清康熙十年辛亥冬(1671)十月七日,赣江惶恐滩“夜分,波涛忽作”,方以智自沉于江。“而风浪息云”“仙才寂寞两悠悠,文苑荒凉尽古丘”,这是陈子龙对方以智才华的高度肯定与认同。宋廷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