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常人要高5倍

 weijian 2020-06-09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09日 版次:A15 栏目: 作者:余燕红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69岁的张伯,常常感觉心悸、头晕、心跳不稳定,后来确诊为房颤,医生给开了抗凝药。前些日子,张伯感觉没啥大碍,就擅自停药了。万万没想到后来就突发中风,半身瘫痪。

  “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薛玉梅,她指出,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中风。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

  中风背后,有个“凶手”叫房颤

  房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据统计,房颤的患病率为0.77%,全国现有房颤患者近千万。每4~6个缺血性中风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引起的。

  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的症状虽轻,危害却很大。薛玉梅称主要有二:一,房颤发生时,心耳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二,长期房颤还会引起心脏扩大,导致或加重心衰。房颤患者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抗凝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由房颤引发的中风治疗方法之一。抗凝治疗通过阻止心房的血液凝集成血块,从而可预防中风。薛玉梅提醒,患者做好以下三件事能减少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

  其次,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应该通过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病人需每个月到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较为麻烦。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药物的使用缺点。尤其是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对于急需手术的患者,其获批的特异性逆转剂能在数分钟内解除抗凝药物的药效,避免手术过程中出血不止的危险。如果是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做外科手术时则需要服用维生素K才可以逆转抗凝作用,但作用时间比较长。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也不等于中风的风险消失,因此不能随意停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