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四地闲夫 2020-06-09

我们常常谈癌色变,觉得身边最严重的病是肿瘤,其实,我国最严重的病种不是肿瘤,而是精神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人,每年有近30万人自杀,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分钟有9人自杀,其中8人未遂。

这些精神疾病,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

为什么一些人看上去白天有说有笑,夜里却突然自杀?从精神学角度来看,自杀70%左右都是由于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引发的。所以自杀的人员中患抑郁症者的比例可能不止50%,实际上会更高。而这些抑郁症患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据专业数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确诊的抑郁症的人数是5400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今年3月份,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35岁的女法官周国霞,因工作压力过大在家中坠楼去世。

每次看到这样的案例,我都感到非常的难受。人是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难免会面临着很多的压力、焦虑等。适当的工作压力对提高工作绩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压力太大或者压力长期存在,对身心健康不利,也会导致工作倦怠。

面对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01 HPA压力反应轴

人类其实有一套进化选择出来的反应机制,在学术上叫做HPA压力反应轴,HPA压力反应轴是一条使身体活跃起来的主要路线,包括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这三者是身体对压力的主要应答部分。每当压力出现的时候,这三个器官都会产生活动,释放出一些压力激素,使人警觉起来。人一警觉,压力激素产生以后,心跳和呼吸就会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就会做出一种应激的反应方式,这是人类在面对压力时出现的本能现象。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接不住的枕头】一位家庭主妇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出去买菜,买菜回来时,刚走到自己家楼下,就发现有很多邻居在往上看,看的方向恰恰是自己家5楼的阳台。她也随着大家的目光一同往上看,发现自己的孩子睡醒了,而且爬上了阳台。下边的人都在七嘴八舌地劝说孩子回去,但是孩子听不懂话,而房门又锁着,无法打开,大家束手无策。这个妈妈非常着急,她以为孩子能听懂自己的话,就在楼下对着孩子喊:“宝宝,回去,危险!”宝宝是因为醒来以后看不见妈妈,所以爬上阳台找妈的。听到妈妈的喊声后,宝贝看到了妈妈,想要抱妈妈,就从5楼阳台掉了下来。这个妈妈看孩子掉了下来,体内触发了一种能量,冲上前紧紧地接住了孩子,最终孩子安然无恙。

这位妈妈从自己站立的位置跑过去稳稳接住宝宝,需要非常快的速度,很多记者对于这一事实感到不解。于是做了一个实验,从这位妈妈家的阳台扔下一个枕头,让她从原来起跑的位置去接,实验了十几次,却没有一次能够成功。

在这个案例中,之所以接住宝宝的妈妈总是接不住枕头,原因在于宝宝坠落的一刹那,妈妈的体内分泌了肾上腺素,让她的心脏收缩加快,血液快速到达四肢,满力量和潜能,让她能够飞奔过去接住自己的宝宝。后面没接住是因为没有压力的刺激。

妈妈接住宝宝后,就释放了压力激素,于是回到自然、放松、平和、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一个循环反应,我们把它叫做应激反应循环机制

应激反应循环机制,是人类自身减压的本能反应。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爱想事的心理活动,因此常会在一轮应激反应循环机制结束后,又产生新的一轮,导致压力再次生成。为尽量避免这一不利现象的出现,白熊效应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02白熊效应的启示

在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在哈佛大学的教室里请同学们做一个冥想练习:坐在椅子上,找一个自己认为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在你的脑海里,想象有一头白色的北极熊,这头白色的北极熊在白雪皑皑的北冰洋上慢慢地行走着。当你的脑海里出现了这头白色的北极熊之后,再请参与者做一件事情,想尽一切办法忘掉这条白色的北极熊。结果,发现参与者越想忘掉这头北极熊却越忘不掉,这就是思维的强烈反弹现象,又叫做白熊效应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白熊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负面的心理体验,包括创伤、挫折、失望等,你越想忘掉这些负面的东西,却往往越忘不掉。

比如,失眠的人努力让自己睡前不要胡思乱想,结果却想的更多,导致大脑更加兴奋、更加清醒,反而更加没有睡意。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

那么,难道就没有办法忘掉白熊了吗?

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记不可,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应该开展的生活、工作中,时间久了自然会淡忘。比如,你的脑海中可以想象有一头黑色的北极熊,也可以想像公园里的鲜花,马路上的汽车。你会发现当你转移注意力时,你脑海中的那头白色的北极熊就不见了,这就是很好的思维转移。

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任何其他的事情其实都可以替代转移你刚才脑海里的负面体验(忘掉白熊),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缘起。我们应该试一试新的方法,用积极的心理来替代我们以前所说的消除消极心理的策略方法。我们发现积极的心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03积极心理的培养

第一,微笑

笑是人类的天性,人都会笑。小孩出生几天,就会无意识的微笑,三个月后就会哈哈大笑,这些笑都不需要家长去教。天生双目失明的孩子生下来什么都看不见,没法看别人的笑脸没法模仿,但也会自发地笑出来,所以笑是人的天性,不笑,反而是后天的结果。 笑在一定程度上对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每天出门前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会带来一天的 好心情。

2001年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凯特尔,对伯克利加州大学附近的一所女子学校,1960年毕业同学的毕业照片进行了扫描,他对114个女生的毕业照进行分析,发现有60多个女孩子不笑或者是装笑,其余50多个女孩在拍照时则是一种真笑。30年之后再去回访这些女同学,意外地发现,那些在拍照时是真笑的女生,生活的幸福指数比那些不笑或装笑的女生要高一些,离婚的概率要低。所以微笑特别是真心的微笑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第二,沟通

现代社会,不管是谁,做任何工作,通常离不开沟通。有研究数据表明,很多人每天大约80%的时间是用来沟通。所以,沟通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在沟通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可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也是如此。说的再小一点,我们家庭中也是如此。

心理学家发现,摧毁夫妻关系的其实都不是经济问题,而往往是沟通不当。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所以,在夫妻关系中,良好的沟通是婚姻幸福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沟通是要说对方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

什么样的沟通是良好的沟通呢?心理学家罗萨达发现,成功的团队,领导和成员之间的沟通,从来都不是一味的奉承,否则就显得太虚伪、不真挚。研究发现,沟通时,讲5句好话时配一句批评建议的话,是最有效果的。幸福的夫妻关系也是这样,要有一个科学的沟通方法。

第三,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现代医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运动还可以让人快乐。我们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左右, 可以让大脑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内啡肽可以帮助我们合成体内的血清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种可以让大家感到快乐的化学物质,因此也被称作“快乐激素”,它能够帮助人们排解压力和坏情绪,让你摆脱不开心。

第四,正念练习

当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忙着充电,恰如那街上穿梭不已的车流,匆匆忙忙疾驰而过。我们有时还会感到疲惫,感到无力,或者静不下心来。这时候不凡做一些正念(冥想)练习,放松自己的状态,它会让我们感受到积极的力量。

积极心理学:发现自己的正能量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每天45分钟的冥想,坚持八周的时间,发现你的焦虑感会明显减少,抑郁情绪也会有所缓减,你的心也会更加平静,身心都变得更加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