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摆摊”制印,分文不取!

 袋袋熊 2020-06-09

篆刻印章,是书法、雕刻、文学三者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在印面的方寸之间,要把“分朱布白、平中求齐、乱中求整、寓巧于拙等多种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美轮美奂的一件艺术品。

在中国篆刻史中,成功者大都为书坛巨匠,故而其作品有笔有墨、跌宕灵动,天巧与人工相契合,使得印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文人真正自己动手刻印,相传始于元代王冕。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李文兰刻为周慧珺闲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其以画墨梅名扬天下,他用花乳石刻印,花乳石细腻脆软且易受刀,表现刀法又效果甚佳,从而把篆刻创作从写篆到奏刀两个过程用一手来完成,这种印材的发明使篆刻艺术很快在文人当中普及开来,为以后流派篆刻艺术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丁二仲篆刻闲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明清两代产生了许多开宗立派、风格迥异的篆刻名家,印章之面目甚为多样。

首先,一大批有金石嗜好的文人成为篆刻界的领军和主体力量,文人、书画家几乎无不喜欢用印、藏印;其次,中国书画的“四绝” 即为: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模式在明代日趋兴盛起来,印章也理所应当成为文人绘画与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时印章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姓名,更有大量印文取自经史典故、诗词佳句、名言警句、这一类亦统称为:闲章。 

叶退庵篆刻闲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其内容或反应他们追求的精神境界、心理活动、人生态度,或抒发各自的艺术主张,其中充满了美学、哲学、文学色彩,很耐人寻味,也反应出当时人们的特定情趣。

民国时期的文人较为复杂,他们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文人士大夫,又同时又扮演了冲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先驱。

秦正安 青绿山水 扇面镜芯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正是因为他们思想上的中西合璧,使得他们的精神与气度,续起了十五六个世纪之前的那一脉‘魏晋风度’。

这个时期的印章在继承前人传统基础上又赋予了特定的时代气息。而此时的文人,即便不是书画家,但雅好金石印章的也不少,如鲁迅、马一浮、闻一多、郁达夫、郭沫若、叶圣陶等;虽然都是文学家,但他们却大都有过操刀刻印章的经历甚至爱好。 

张弘牧篆刻警语印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西南抗战后经济萧条,闻先生有一手篆刻的好功夫,随在公路旁摆起了“地摊”,为别人刻图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