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马i3模组CCS设计

 孙凤明 2020-06-09

今年还有两个报告要完成,其中一份是“全球xEV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报告,一直有这么个想法,就是把全球代表性企业的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做一个系统地、全面的对比分析,这个工作量比特斯拉的大,写起来很耗时间,尤其是MEB和CTP的出现,材料和实物相对较少,未来3个月内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会耗在这个报告上,但我觉得会更有价值。

我会把少部分已经完成的初稿内容,不定期地提前发布在公众号上,供有需求的伙伴选取。以下节选自对宝马i3模组电气连接部分的内容:模组的CCS。

X.X.2模组CCS设计

这个组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称呼,宝马在其专利和产品的需求说明书中把这个组件通称为CCSCell Contacting System),宁徳时代和三星SDI也沿用了这一称谓,所以,在国内这个叫法相对广泛些。这样整个模组的技术领域和构成就相对清晰了,包括:电芯组件(化学领域)+结构组件(机械领域)+CCS(电气领域)+热结构(热领域)+BMU(电子领域),前面四个是每个模组都会具有的,BMU这个组件只在分布式的BMS系统中存在。

上一小节所述的机械结构,主要用于实现电芯的固定和防护,但是要能够实现能量的充放还需要单体电芯按既定的串并联连接起来,CCS就实现了这个连接。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芯电连接与信号检测,i3CCS构成如下图所示。

1-HV线束;2-正输出极Busbar3-温度采样点;4-单层Busbar5-低压线束;6-负输出极Busbar7-电压采样点;8-CCS隔离板;9-温度采样点;10-双层Busba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