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重又贵还没威力!二战最惨的日本97式20mm反坦克“枪”

 筑垒地域 2020-06-09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欧美等国家对于单兵反坦克的武器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步枪和各种反坦克手雷方面。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各国的反坦克武器都有了五花八门的变化。英国人成功研究出了步兵反坦克抛射器(PIAT),美国人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巴祖卡”,德国人成功研究出了“铁拳”和随后的“战车噩梦”单兵反坦克火箭筒。苏军虽然没有属于本国的反坦克火箭筒,但是依靠缴获的德军铁拳和美国援助的巴祖卡撑过了卫国战争。而日本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兵近身爆破法”上呢。至于日本本国研制的所谓97式20mm反坦克步枪(炮),更是被誉为一大败笔。

在上世纪30年代,除了配属的反坦克炮以外,日本陆军再也没有其他远距离反坦克武器。这也是为什么日军决定为步兵装备反坦克步枪的原因之一。此外,日本人还获取了苏联也在研制13毫米口径以上反坦克枪的情报,理所当然的日本人认为“苏军的新型反坦克枪的口径会达到20毫米。”所以也就决定研制同等口径的武器与之对抗,但事实证明,军部这次真的是“想多了”。苏军反坦克枪的口径只有14.5mm。而日军的研制思路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敌方的反坦克枪的口径有多大,咱家的就应该有多大。根本就是一种不理性的想法。

▲使用97式20,mm反坦克枪进行战术训练的日军士兵。可以看出这款单兵武器与士兵的身材完全不成比例

相比苏军的捷格加廖夫PTRD型14.5毫米反坦克步枪来说,日军的这款“自动炮”采用了半自动击发的方式。但是复杂的内构也导致重量达到了59公斤。相对于身材矮小瘦弱的日本兵来说真的是一种负担。这还是不算防盾与提把的。加上了这两者,自动炮的重量能达到68公斤!几乎接近一个成人的体重。而97式20mm反坦克枪没有缓冲装置,这点也导致其后坐力大的惊人。而这也导致了其精确度的极大下降。虽说日军还有安装单后脚架来承载后坐力,可是对付移动目标,“打一枪就要重新放置一遍脚架稳定枪本身重心”本来就是一个很扯淡的问题。

▲97式20mm反坦克步枪的拆卸图。可见5发装填的弹夹以及用于保护射手的防盾

▲97式反坦克步枪组装完成图以及其配属的97式20毫米穿甲弹。专门用于对付坦克以及其他装甲车辆

▲一门安装于98式全履带输送车上的98式高炮。可以说它和97式反坦克步枪“师出同门”

苏军的PTRD型14.5毫米反坦克步枪的重量只有17.3公斤,而改进型的PTRS型反坦克步枪也只有20.9公斤。重量还不及97式反坦克枪的2/3到1/2,使用苏制的BS-41型弹药在300米的距离可以击穿40毫米装甲,BS-32钢芯穿甲弹则可以在300米距离击穿35毫米的装甲,而到了500米则可以击穿25毫米装甲。而沉重的97式反坦克枪在250米的距离却只能达到30毫米的穿甲效率。不仅如此,1940年时的一门97式反坦克枪单价竟然还能达到6400日元,而买一门97式的价格都可以买83只38式步枪!日本人的思路真的是非常清奇。

▲单发手动装填的PTRD(右)与PTRS(左)41型反坦克步枪以及14.5mm的钢芯穿甲弹

日军的97式反坦克步枪的运输需要10名步兵。这款反坦克步枪操作其他需要4个人。而苏制的反坦克枪只需要2人!这是多么大的差距。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的PTRD型14.5毫米反坦克步枪与改进的PTRS型反坦克步枪的总产量超过了40万支。基本上能够达到每一个步兵师都有300多只反坦克步枪。而日军的97式反坦克步枪总共产量也不过只有1200支。

虽然说是一款“烂”武器,但是97式反坦克步枪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这款反坦克步枪证实能在500米的常规交战距离中有效击穿当时大量参战的苏军T-26,BT-5/7轻型坦克。由于穿甲能力的贫弱,1942年就停产的它被证实已经无法击穿当时任何一款各国列装的制式坦克了。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缴获的带有稳定作用的前脚架版本的97式反坦克步枪

▲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使用的反坦克步枪简略图(部分)。

从上到下分别是德军的Pzb39型反坦克步枪(7.92mm),39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英国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13.9mm),苏军的PTRD/RS系列14.5mm反坦克步枪以及日军的97式反坦克枪与2式枪榴弹(40mm)。上述武器产量都超过了上万只,唯有日本陆军的97式产量是最低的(在日本陆军中,超过13mm的武器都被归类为“炮”。所以也就会有了“97式自动炮”这一叫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