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q1338 2020-01-30

反坦克枪作为一款专用的反坦克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反坦克枪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在使用,作为苏军最大对手的德军在苏德战争的前中期,为了应对苏军装甲部队的威胁,也有大规模使用反坦克枪的记录。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苏军是二战时反坦克枪的使用大户

但实际上,除了二战时的苏军和德军之外,作为同盟国的美国和英国,在二战期间也曾装备并使用过反坦克枪。只不过随着美国和英国开发出了更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美英两国军队在二战中逐渐减少了反坦克枪的使用。为了让读者朋友对二战期间美国、英国的反坦克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下二战时美国和英国装备的反坦克枪。

被海军陆战队和骑兵部队拯救的美国反坦克枪

美国的反坦克枪研发历史比较早,早在1918年,美国国内就已经针对当时欧洲战场上的早期坦克设计出了一款12.7毫米的反坦克枪,不过并未被当时的美军所看中。相反,美军缴获的毛瑟“T”型反坦克枪配套的13毫米弹对当时正在研制中的美军重机枪枪弹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推动了一代经典——12.7毫米M2型重机枪的诞生。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右侧即为13毫米毛瑟反坦克枪弹

当时美军认为,要提升反坦克枪的穿甲能力,要么增加子弹的发射药,要么使用锥膛枪管等特殊枪管。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案,都会造成枪管寿命的急剧下降,造成使用效率不高。即使是能够控制住枪管寿命,在人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反坦克枪在当时各国坦克逐渐增加的装甲面前,能够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锥膛枪对枪管的烧蚀更严重

按照当时美军的计划,美军将用穿甲能力更强的小口径反坦克炮取代反坦克枪,成为基层美军部队主要的反装甲火器。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军骑兵部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两支部队认为自己对于机动性的要求更高,而小口径反坦克炮无论再怎么进行轻便化设计,其机动能力也不如反坦克枪。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二战时美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

最终,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骑兵部队的要求下,美国反坦克枪研制计划并未中途夭折,反而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从Mz反坦克枪到T3反坦克枪——从改装到外购之路

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虽然各参战国在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但是美国并未做好随时加入战争的准备。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美国参战时,美军从人员到装备并未做好准备,这种情况自然也出现在了反坦克枪上。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M2HB型12.7毫米重机枪

在美军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军骑兵部队曾短暂装备过一款Mz型12.7毫米反坦克枪,这款反坦克枪并非专门研制的,而是在当时美军已经装备的M2HB型12.7毫米重机枪基础上直接改装而来的。上文有提到,M2HB型重机枪所使用的的12.7毫米弹和一战时德国毛瑟的13毫米T型反坦克枪弹颇有渊源,美军骑兵部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进而研发出了Mz型12.7毫米反坦克枪。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Mz型12.7毫米反坦克枪

美军的改装也很简单,直接将原来M2HB型重机枪的三脚架换成了重量较轻的两脚架,再给射手安装了一个可以抵消部分后坐力的弹簧壳子和一个瞄准镜就完成了。但是M2HB型重机枪本身重量就达到了58公斤,即使是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但重量也还是超标。再加上美军对其穿甲能力并不满意,因此很快就退出现役了。

在改装型号失败后,美军将眼光转向了海外,打算通过外购授权本土化生产的方式来解决自产反坦克枪性能不足的问题,在经过招标测试后,最终相中了瑞士索罗通公司的S18-1000型反坦克枪。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索罗通公司的S18-1000型反坦克枪

S18-1000型反坦克枪的口径达到了20毫米,严格地说已经是一款小口径火炮了,该枪的反装甲能力不错,使用20X138毫米穿甲弹的情况下,能够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垂直布置的40毫米均质钢装甲板,即使是将装甲板的角度调整到30度锐角情况下,其穿甲厚度仍然能够达到27毫米。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左侧红圈中为20毫米短弹,右侧红圈中的为20毫米长弹

S18-1000型反坦克枪标配有穿甲弹、高爆弹和训练弹三种弹药,美军向索罗通公司采购了50支S18-1000型反坦克枪和50000发配套的弹药,并将其命名为T3型反坦克枪。美军装备的这批S18-1000型反坦克枪使用了美国自产的T16型瞄准镜和轮式脚架,因此外形上和索罗通原产的S18-1000型反坦克枪有所不同。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德军也有使用S18-1000型反坦克枪

不过美军并未成功获得S18-1000型反坦克枪的生产许可证,因为索罗通公司是德国莱茵金属在瑞士的子公司。在德国莱茵公司的干涉下,索罗通公司最终拒绝向美国提供S18-1000型反坦克枪的生产许可证,美军的T3反坦克枪量产计划自此夭折。

T4型自动炮和T1E1型反坦克枪——二战美国反坦克枪的绝唱

T4型自动炮的口径实际上为23毫米,已经是小口径炮了,但是美军仍然将以反坦克枪的名义安排研发和测试。T4型自动炮原型是一款航空机炮,当时的美国陆军军械局认为该炮的穿甲能力不错,可以考虑将其下放到基层步兵单位中使用,于是为其换上三脚架或者轮式枪架,参与美国陆军组织的反装甲测试。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T4型自动炮

美军对T4自动炮的穿甲能力倒是没什么不满,但是该炮战斗全重达到了77公斤,比M2HB重机枪还要重,在经过多次减重无果之后,美军不得不放弃T4自动炮。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T1E1型反坦克枪

T1E1型反坦克枪算是一款正儿八经完全由美军完全研制的反坦克枪,这款反坦克枪主要是为当时美军新开发的15.2毫米T17重型子弹而研制的。但是该枪的战斗全重达到106公斤,需要5个人协同操作才能够进行作战,作战效率甚至还不如当时美军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最终也被放弃。

英国的“博伊斯”反坦克枪——不断换子弹的14毫米选手

英国虽然在坦克的发展上占得了先机,但是在反坦克步枪的发展上却落后了,直到1934年,英国才正式开始新一代反坦克枪的研发工作,项目代号“支柱”。该枪刚开始研制时打算直接以美国的12.7毫米重机枪弹作为仿制对象,但是英军对12.7毫米弹的穿甲能力不满意,于是将该枪的口径改成了14毫米。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早期的博伊斯反坦克枪,注意枪架和制退器形状

该枪之所以得名“博伊斯”,是因为项目研制的主要负责人是博伊斯上尉。博伊斯反坦克枪在外形上可以分为两个版本,早期版本的博伊斯反坦克枪采用T型脚架,枪口制退器为圆环状。后期部分型号枪口制退器改成了扁平状,并且使用两脚架替代了原本的T型脚架。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远征军使用的后期型博伊斯反坦克枪

博伊斯反坦克枪使用过不同种类的弹药,早期的博伊斯反坦克枪使用的是1936年列装的SA MkI型14毫米穿甲弹,但是这种14毫米的穿甲弹性能还不如上文提到的毛瑟13毫米反坦克枪弹。不得已之下,英国设计师通过增加装药量的方式,在1939年研制并列装了更新的SA MkII型14毫米穿甲弹,穿甲性能总算勉强达标。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博伊斯反坦克枪使用过好几种类型的弹药

博伊斯反坦克枪使用的第三种14毫米穿甲弹是一种钨芯穿甲弹,是英国根据战场上缴获的德军穿甲弹仿制而成的,在1942年研制成功。但是此时英军基层步兵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反坦克武器,因此该型穿甲弹并未大规模装备使用。

注定夭折的产品——前途渺茫的美英反坦克枪

反坦克枪因为受制于枪械本身的结构强度和射手对后坐力的承受能力,注定了其威力提升有限。以欧洲战场为例,从1940年开始,欧洲各国坦克的侧面装甲都开始逐渐提升,更不用说更为厚重的主装甲了,反坦克枪这支“矛”已经跟不上“盾”的进化速度,逐渐显示出疲软无力之态。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二战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

在军工研制能力上,和二战时的苏军不同,美国和英国在本国军工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很快就拿出了反装甲效率更高的武器系统。无论是美国大量装备的“巴祖卡”系列反坦克火箭筒,还是英国装备的PIAT反坦克发射器,其综合反装甲效率都比反坦克枪更高,很快就取代了反坦克枪的地位。

疲软的长矛,从12.7毫米到23毫米,浅谈二战美英反坦克步枪变迁史

英国的PIAT反坦克发射器

实际上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反坦克枪作战效率越来越低,美国和英国都将反坦克枪进一步下放到基层步兵单位,作为一款反器材步枪使用,用来打击敌人的装甲车等轻装甲目标,英军在北非战场是甚至一度做到了每个步兵班装备一支博伊斯反坦克枪的程度。

而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各种步兵轻型聚能反装甲武器的出现,反坦克枪也逐渐停止了自己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