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上“逻辑”

 李宏靖书屋 2020-06-09

        我语文老师上课,同一篇文章教什么,是不是不同的老师往往有不同的想法,有时候还会争执不休,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这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语文课程改革折腾了一轮又一轮,在语文是什么和做什么上,还真的至今都没有定论——即使被奉为“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也一直在被质疑。

如果我说现在所有语文教师都同意每一篇文章都是用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大概语文老师都会连连点头,但是,用这样一个大而空的答案来搪塞人家数学老师,总不免有些心虚。

数学老师还问了一个问题:语文课是不是都很随性浪漫,不用讲逻辑?我心想,这话是从何说起呢?我突然想起最近的一篇微信文章《语文教材里的“四大论证方法”逻辑混乱,是有害的》。这大概算是一次语文界的自揭短处,自我反思,也说明语文也是希望能用逻辑说话的。话又说回来,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假如数学和语文也可以算不同“行”的话——数学不懂语文的复杂啊!

不过,我还是希望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不要让数学老师质疑是否缺乏逻辑——语文课堂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本质上也是讲逻辑的。比如,读懂一句话的意思,总得以认识句子中字词并懂得字词的意思为基础,五个字的句子有四个字不认识,还说也能读懂意思,这就是胡说八道了。语文课堂的逻辑,首先就是遵循学习的一般逻辑,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同时这也是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逻辑。更重要,语文课堂还有语文学习独特的一些逻辑需要遵循。如果语文教师不关注这些独特的逻辑,的确会让数学老师大跌眼镜。

最近听一位老师执教《珍珠的母亲》,真的让我怀疑一些语文老师是不是缺乏逻辑概念。这节课上,有两个地方存在逻辑缺陷。首先是整个教学思路的规划。老师先让学生根据第六自然段质疑,罗列出了三个老师认为重要的问题,即为什么把奖章给了蚌妈妈、蚌妈妈为什么幸福地笑了?大家为什么为珍珠鼓掌?如果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读书思考,找出答案,逻辑倒是很清楚的。问题出在,这位老师板书了这样几个问题后,既不让学生尝试着回答,也不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而是强行用一句话将学习的路径给改了: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从题目开始继续学习这个故事。然后呢,就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文理解了。等到将一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都学习完了,老师又用一句话“帮助”学生将前面三个问题都“解决”了:读到这儿,这三个问题是不是都有了答案了?学生能怎么回答呢?当然是点头称是了。这样的学习路径有没有逻辑?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