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啸山庄》

 东山高山图书馆 2020-06-09

呼啸山庄 来自每天听书会 28:00

文稿内容共计 3389 字,点此 ↑↑↑ 28 分钟听完

爱和仇恨是两头尖的矛,它能成为一个人的全部动力,也可能是点燃仇恨的火把。

《呼啸山庄》并不是一个可以用严格的现实主义规则去度量的作品,推敲其与现实对应的细节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并不是阅读这部小说的正确方式。《呼啸山庄》的故事框架也很容易被概括成穷小子与富家女的爱情悲剧——穷小子因爱生恨,进而报复社会。因此,如果我们在其中看到尖锐的阶级矛盾,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仅仅看到这一点,也是远远不够的。

强烈的情感,从地下渗透到地上,从文字里散发到文字外,成为《呼啸山庄》最为鲜明的特色。与情感表达的饱和度相比,文本的结构、技术上的特点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再加上艾米莉 · 勃朗特善于以景物烘托人物情感,使得整部小说读来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粗犷而澎湃,具有某种无可言说的神性与诗性之美。

你将听到:

1.《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 · 勃朗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呼啸山庄》的评价,经历过怎样的起伏?为什么说《呼啸山庄》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迹,一座奇妙的孤峰?

2.《呼啸山庄》的叙事系统是怎样搭建的?在古典小说中这样复杂的结构是否普遍?

3.《呼啸山庄》有 “小说中的斯芬克斯” 之称,对于这部小说表达的主题,我们可以怎样理解?

书籍信息:

书名:《呼啸山庄》

原作名:Wuthering Heights

作者:[英] 艾米莉 · 勃朗特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方平

出版年:2006-8

页数:366

定价:14.00 元

装帧:平装

丛书:译文名著文库

ISBN:9787532739622



关于作者



作为著名的勃朗特家族的成员之一,艾米莉 · 勃朗特与她的姐姐们一样,具有过人的文字天分,但也同样敏感而多病,笼罩在早夭的宿命阴影中。1847 年,她和两位姐姐同时以化名各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夏洛蒂的《简 · 爱》在当时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而且以负面评价居多。在《呼啸山庄》问世的一年之后,她便在疾病缠身中痛苦离世,年仅 30 岁。

将近半个世纪之后,随着《呼啸山庄》在评论界受到的推崇越来越多——甚至大有超过《简 · 爱》的趋势,小说问世之初面临的尴尬境地,也因此有了戏剧性的反转。当初对艾米莉的非议和误解,如今成了将她的经历和天分神秘化的依据。


关于本书



艾米莉 · 勃朗特一生只写过这一部作品,却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记。在最重要的古典小说名单里,《呼啸山庄》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盘点文学史,在《呼啸山庄》之后都很难找到在任何方面模仿它的作品。在很多人看来,《呼啸山庄》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神迹,一座奇妙的孤峰,它的风格是如此特别,以至于你找不到化用于其他文本的方式,连一丁点儿皮毛都学不到。


核心内容



整个故事涉及两个山庄的两户人家的两代成员,真正的时间跨度有三十多年。弃儿希克厉与呼啸山庄小姐凯瑟琳青梅竹马,但凯瑟琳根据世俗标准选择嫁给画眉田庄的林敦为妻。希克厉报复社会的行动在两个山庄引起连锁反应,影响了两个家族每个成员的命运。当一切风波平息,恩怨情仇尘归尘、土归土,惟有希克厉对凯瑟琳的思念穿越生死,永久回响在荒原上空。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呼啸山庄》的整体架构

小说完全没有交代两座山庄的具体位置,你只是依稀知道这是两个英国的乡间农场,从环境描写看多半在北部,离利物浦不远。哪怕读完全书,你也很难找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或与时代风俗、历史变迁直接相关的细节。甚至,你对这两个地方的面积、人口、结构的概念都会比较模糊,规模似乎可大可小。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时空是抽象的、高度虚构化的,所以有人把《呼啸山庄》当成寓言甚至幻想小说看,虽然并不准确,却也有一定的道理。

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由外围旁观者洛克乌开始,继而转到贴身见证者纳莉。在纳莉的叙述中,不时根据需要插入故事中人物的叙述,或者他们的来往书信,所有这些信息拼接之后,才构成这个故事的完整面貌。

因此,《呼啸山庄》的整个叙事系统采取了三重框架,在很多段落都宛若多声部合唱一般丰富。这种繁复精妙的结构在后现代文学中比较普遍,但是在古典小说里显得很超前。以至于小说发表之后,除了主题离经叛道之外,结构也成了很多评论者诟病的理由。他们提出的罪名是小说写得 “七拼八凑,不成体统。”

二、《呼啸山庄》所展示的情感冲突

在小说中,凯瑟琳同意林敦的求婚,但转过身就跑到厨房里跟纳莉促膝长谈,把自己的情感详细解剖了一番。这一段写得像诗歌一般,经常被后人引用。

按照凯瑟琳的说法,对于林敦,她爱他的年轻俊俏、富有体面,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因为她对于希克厉的感情,才真正穿透了灵魂。林敦给她许诺的,是一个天堂一样完美的环境,但是她说,在梦里,“天堂不是我的家,我哭碎了心,闹着要回到人世来,惹得天使们大怒,把我摔下来,直掉在荒原中心,掉在呼啸山庄的高顶上,于是我就在那儿快乐得哭醒了。” 归根结底,凯瑟琳认定 “希克厉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他就是我自身的存在”,所以,外界的一切,不管是婚姻还是别的什么,都无法将他们俩真正分开。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呼啸山庄》里的情感冲突,从一开始就没有停留在世俗层面。凯瑟琳的选择困境并不仅仅是阶层差距或者现实需求,同时也包含着她对自我、对本性的认识。究竟是顺应还是压抑这种本性,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择。

人们通常会惊叹《呼啸山庄》里凯瑟琳和希克厉的情感联结是如此强韧不息,却往往会忽略,在相反方向,林敦以及他代表的生活方式,对于凯瑟琳同样有着强大的诱惑力。为了接受林敦的求婚,凯瑟琳也编织了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她告诉纳莉,如果自己嫁给希克厉,那么他们两个只能去讨饭;但是,如果嫁给林敦,那她就可以用丈夫的钱帮助希克厉抬起头来,安排他从此再不受她哥哥的欺负。

小说凭借着简洁的二元对立的架构,在荒原上搭建起了人类情感的微缩景观。然而,比这种对照更为惊心动魄的,是挣扎在其中的人和人性。凯瑟琳的理智完全屈服于社会秩序的同时,始终意识到自己的灵魂和情感与希克厉同在,与荒原同在,最终不惜用生命呼应了来自他们的召唤。她在一个世界里越是清醒,在另一个世界里就越是疯狂,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不仅存在于她身外,更常驻在她的内心。

三、《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小说真正的结尾并不是人间伊甸园,而是坚定地落在希克厉身上。他对凯瑟琳的思念不为俗世所容,却能够穿越时空,凯瑟琳的脸出现在他视野里的所有东西上,无论是石板,云朵还是空气,都是他的凯瑟琳。他甚至撬开过凯瑟琳棺材,看看凯瑟琳是否还在那里等待他,然后把凯瑟琳挨着林敦那一边的棺木完全封死,在另一边为自己留下一个墓穴。当最后的日子越来越近时,希克厉干脆绝食,迫不及待地拥抱死亡。

如此强烈的情感,从地下渗透到地上,从文字里散发到文字外,成为《呼啸山庄》最为鲜明的特色。与情感表达的饱和度相比,文本的结构、技术上的特点反而显得无足轻重了。再加上艾米莉 · 勃朗特善于以景物烘托人物情感,使得整部小说读来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粗犷而澎湃,具有某种无可言说的神性与诗性之美。


本书金句



1. 艾米莉一生寡言少语。在姐姐夏洛蒂的眼里,她的性格独一无二,“比男人还坚强,比孩子还单纯,对别人充满同情而对自己毫无怜悯,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对自己毫不宽容”。

2. 人们很难想象,一个 “除了上教堂或者到山上去散步” 之外很少跨出门槛的年轻女子,哪来的如此丰富和狂野的想象力;一部在结构、手法、风格上完全找不到其他作品可以借鉴的作品,究竟是怎样横空出世的。

3. 《呼啸山庄》并不是一个可以用严格的现实主义规则去度量的作品。推敲其与现实对应的细节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并不是阅读这部小说的正确方式。《呼啸山庄》的故事框架也很容易被概括成穷小子与富家女的爱情悲剧——穷小子因爱生恨,进而报复社会。因此,如果我们在其中看到尖锐的阶级矛盾,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仅仅看到这一点,也是远远不够的。

4.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关系也好、行事逻辑也好,通常是不会 “把话说绝、把事做绝” 的。但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就要把人、事、物推到绝境,就是要展示给读者看,撕掉那些伪装之后,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那些对立和冲突,比如爱与恨,贫与富,文明与自然,他们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