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公众号:猪先生666 我们没那么理性 你觉得自己理性吗?所谓理性,就是你总是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理性,至少在大事上理性,或者说,认真的时候都很理性。 事实并非如此。 举例来说,你有两个选择,A公司其他人员的月收入为6000元,而你的收入为8000元。B公司其他人员的月收入为12000元,而你的收入为10000元。请问你愿意在哪个公司上班? 真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在A公司,所谓宁为鸡首,无为牛后。A公司得到的是面子,B公司得到的是里子。 再和你说一个例子。 你要买一个手机套,在店里买一个是30块,而在淘宝上只需要5块,包邮。明确告诉你:一模一样的东西。你会选择在淘宝上购买,还是选择在店里购买? 现在换成苹果手机,在店里卖6800元,而在淘宝上卖6775元,包邮。明确告诉你:一模一样的东西。你会选择在淘宝上购买,还是选择在店里买? 对于手机套来说,绝大多数人如果面临这样的选择,一定会选择淘宝上购买。而对于苹果手机来说,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店里购买。 其实这两者的结果都是节省25元钱。 人的非理性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每个人莫不如此,我也一样。 而在股票投资上,非理性则是我们的敌人。 为什么你会越套越深? 大宋时有个人叫张三,已经生了3个女儿,一心想要生个儿子。此后再生第四个孩子,生女儿的概率多少? A:大于50% B:小于50% C:50% 把这个故事换到赌场上。李四和别人猜硬币正反面,如果是反面他赢,反之就输。硬币已经连续10次是正面了,李四已经亏了1万块了。那么,你认为第11次,李四赢的概率是多少? A:大于50% B:小于50% C:50% 如果是你,你觉得你会怎么做? A:继续下注 B:收手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继续下注。因为每个人都有翻本的冲动,他们或许在想他们的运气不会一直这么背。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再次下注,赢得概率同样只是50%,和第一次没有任何区别。 现在把例子换到股票上。假如你不幸买到了一只暴雷股,股价跌了30%,此时你会如何选择? A:继续持有 B:卖出止损 而假如此时有人强行帮你把该股卖出,此时你会如何选择(假定买入价一样,且无成本)? A:重新买入 B:持币观望 在你持有这只股票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持有。而即便是别人强行帮你卖出,违背了你的意愿;即便你可以不花任何成本又可以买回,此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持币观望。 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 所以雪球上经常有人吵架:那些持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的股票被错杀了,还会涨回来;而那些不持有的人则觉得这是一只垃圾股,还没跌到位。 请注意,我这里并不评论持有该股的对错。 股价大幅下跌的原因非常复杂,也因此无论持有或者卖出都有其复杂的决策过程。但作为股票投资者,我们此时应该问一下自己: 自己对这家公司了解吗? 公司的基本面变化了吗? 公司的估值高估了吗? 如果你对这家公司的业务了解,并且评估认为基本面未发生恶化,且估值并没有高估,那么股价更多是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大可以静心持股。 而如果你对这家公司的业务并不甚了解,只是通过技术面分析买入的,那么此时你应该问一下自己: 假如之前没有买入,你会在此时买入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或许在你的交易体系里,这只股票仍是值得持有的。 而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很可能也代表了没有持有股票的人的看法,而这些人不买,你的股票如何能涨呢? 那些注定赚钱的生意是好生意 很多人都说,白酒生意是一门好生意,并列出了诸多的理由。他们的例子,大概就是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的股价在不断创新高。今天中午还和一个大我7岁的老同志聊天,他几乎每天都要陪客户喝酒。他说,前六七年,没几个人会买贵州茅台。这我也有印象。 从长线投资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股价涨得好就是好生意,因为,你不知道你买入之后还会不会涨了! 至今我对白酒股的投资逻辑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很明显,最近硬币已经连续多次正面了,未来还有多少次正面我也不知道。但长期来看,正反两面的概率是一样的。 昨天我提到的中国神华,其实赚钱要比贵州茅台确定的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你无从确定高度数白酒的消费会不会被低度数酒精饮料取代到什么程度,你也无法确定未来高度数奢侈品白酒的天下会变化到什么样子,你同样也没有任何数据来论证高度数奢侈品白酒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少。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配上贵州茅台的天价股价,就是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不喜欢在一个行业景气高峰的时候买股票,即便它后面还有可能继续上涨一段时间。 如果你明明知道最后几位必有一位接到最后一棒,为何还要站到他们中间呢?我的选择是作壁上观,看热闹。但我知道有些人要去赌运气。 中国神华的生意是注定要赚钱的,下有底而上无顶,估值还极低。不能不说很好。 当然我不是说它的股票回报就一定符合你的要求,只是说它是注定会赚钱的生意。 华侨城的生意其实是好生意 我从昨天起就在等中国建筑的5月经营数据,到现在也没看到。罢了,写写华侨城A吧。 其实华侨城的生意绝对是一个好生意。 如果看公司的年报,你会看到公司业务分成两大块:房地产开发和文旅。下面是华侨城A的历年业务构成。请注意,这是结算收入,并不是销售收入。 其实华侨城的旅游综合业务中,既包括了旅游地产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也包括了物业出租,以及门票,酒店收入。很多人说,华侨城A的文旅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云云,实际是误会了。华侨城的年报披露极其粗糙,我之前大致上猜过各业务的规模,可以说,大家理解的旅游收入的比重其实是不大的,在总利润中的比重更低。从利润比重的角度,华侨城A主要还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我们再来看看两个业务的毛利润率。 其实你看到这个毛利润率,就会觉得很吃惊,华侨城的房地产开发毛利润率居然高达75%!即便在往年也都非常之高,最低的2017年也有55%! 对比一下同行就会发现这一比重有多变态!园区开发的华夏幸福也不足50%,而保利地产,招商蛇口,万科A等几个龙头都不足40%,金科股份,阳光城,碧桂园这些在30%上下徘徊,而中南建设低至20%! 这又是为什么呢?华侨城A税金占毛利润比重是要高于保利地产的,保利地产最近几年的税金毛利比大约在25%附近,比华侨城要低10多个点。 这个税金里,大多就是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的税主要与房价的增值幅度成比例。华侨城的土地增值税比重大,说明房价增值更多。而物业增值能力,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过实际情况要比我们想的更复杂,原因在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并不按结算收入,而是按销售收入,而结算收入则要滞后销售收入两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华侨城的文旅地产还涉及一些非地产的税收因素。这个深究起来比较复杂一些。 我们从资产负债表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华侨城A长期以来一直以现房销售为主。现房销售相比期房要慢两年左右,在房价上涨时就会使得销售毛利润率更高。 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华侨城A的销售毛利润率会如此之高呢? 这就是华侨城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留在后面来说明。 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华侨城A的预收款比重要显著低于保利地产。好的一点是,华侨城A的预收款比重正在逐年提升之中。预收款比重的增加,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有助于提升资产周转速度。 我们也应该来比较一下两家公司的存货和预收款的增长情况。在2014年最低时,华侨城A的预收款只有保利地产的3.65%,而到了2019年已经达到了19%。与此同时,华侨城A在2014年和2015年时比保利地产放得更慢,表现在存货增长更小。这两年,现货先手的华侨城应该是进入去库存阶段了。 但之后,华侨城A则进入非常明显的扩张阶段,表现在存货大幅增长。存货增长的同时,其预收款也在同步大幅增长。 从下面的图中也可以看到,在华侨城A最近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已开发未结算的房地产总额却并未有太大增加,这表明公司的经营效率正在逐步提升之中。 存货的增长也可以解释华侨城的现金流都跑到哪里去了:扩张去了。开发成本在迅速增长,而已开发产品总量却并未增长多少,这表明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房子的积压:都卖出去了。 黎明前最难熬 华侨城A当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业务有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毛利润大幅高于同行; 经营效率逐步提升,表现在预收款快速增长,已开发房产不增长; 估值在绝对底部。 对数对标之下,似乎也在底部,当前已经到了临界点。我们要看到,底部抬高的速度不快。 为什么不快呢? 因为2008年的估值太高了。 即便这么高的估值,从2008年11月到2018年11月,其底部也抬高了1倍。 下面是华侨城A历年的净利润增长率。 那么: 你认为华侨城A的核心竞争力还会不会保持? 你认为华侨城A的净利润还会不会增长? 你认为华侨城A的估值还会不会继续降低? 这个答案并不难找。 我们再来几个如果: 如果华侨城A的竞争力得以维持; 如果华侨城A的利润增长得以持续; 如果华侨城A的估值恢复增长: 那么你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不要被过去的股价所锚定 看看下面的K线,你认为这家公司未来会如何?股价横盘两年不涨。 你要知道,接下来这个牧原股份上涨了10倍,成了大众情人。 如果两年太短,那么横盘8年如何?下面是万华化学的走势: 横盘8年,丝毫不影响万华化学后来上涨了5倍。 过去不涨,丝毫不能说明未来不涨。恰恰相反,对于优秀的公司来说,长期不涨,只是在为未来上涨积蓄力量。 我的微信公众号:猪先生6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