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女,54岁,因“周身疼痛10余年”就诊。10余年来,患者感双侧颈肩、腰背、双上肢、臀部疼痛,部位不定,时轻时重。 疼痛较重时,自觉肌肉中有结块,需用手反复拍打,直至皮下出现瘀血,方能缓解,患者常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疲劳乏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烦恼不堪。 就诊时检查:四肢关节无肿胀,四肢活动正常、肌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各项风湿免疫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该患者经综合考虑最后诊断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图片来源:pixabay)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该病好发于女性,国外人群中纤维肌痛综合征患病率为2%,其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5%和3.4%,在风湿科门诊中该病所占比率高达15.17%,仅次于骨关节炎。 该病虽然常见,却并不为大家所认识,临床诊断率不高,患者常常辗转于不同的科室和医生之间,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而得不到明确诊断。 目前原因不明,一般来说和以下原因有关。
(图片来源:pixabay) 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六大特征。 1.全身广泛性疼痛。疼痛遍布四肢、颈项腰背,多以酸痛胀痛为主,隐隐而作,时轻时重,精神紧张及阴雨天时症状会加重,疼痛部位无红肿; 2.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异常疲劳,浑身酸困,影响工作,休息后也不减轻,早晨醒后仍觉疲惫,身体不能得到恢复; 3.睡眠障碍。患者经常失眠,述说躺在床上常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或者睡眠表浅易醒,梦多。 4.伴有焦虑、抑郁。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内心烦躁不安,由于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而有“逛医现象”,常游历于不同医院不同专家之间反复就诊。 5.“共病”现象。纤维肌痛综合征可单独发病,也可与其他疾病共病存在,常见共存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风湿病以及焦虑症、抑郁症、肿瘤等,通常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不排斥其他疾病的诊断。 6.临床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常在不同医院多次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谱、血沉、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方面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1.非药物治疗有:
2.纤维肌痛综合征药物治疗: 尚无特效药物,2017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在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管理建议中提出了5个弱推荐的药物分别为:阿米替林、普瑞巴林、度洛西汀、曲马多、环苯扎林,这其中具有明确适应症的药物主要有普瑞巴林和度洛西汀。 普瑞巴林:属于抗惊厥药,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的药物,本药起始剂量为每次75mg,每日2次,1周后可增至150mg,每日2次,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体重增加、水肿等。 度洛西汀:属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疼痛、压痛、晨僵、疲劳,可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起始剂量为30mg,每日1次,1周后可增至60mg,每日1次,不良反应有失眠、头晕、恶心、口干、便秘、性功能障碍等。 (图片来源:pixabay) 纤维肌痛综合征目前尚缺乏满意疗效的治疗,西医采用药物治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有一定的缓解,尚无根治方法,且有一定副作用,中医从“养血疏肝”治疗,常能取得不错疗效。 患者表现的四肢疼痛,多为肌腱附着点的疼痛,中医认为肝主筋,肝血不足,肝疏失调,筋脉失于濡养,则导致四肢筋脉疼痛、肢体疲劳乏力;肝疏失调,血不养心,则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常用治法为:养血疏肝、安神和络。 常用药有:当归、白芍、熟地、柴胡、丹参、鸡血藤、香附、夜交藤、酸枣仁等。 作者:徐长松 单位:南市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风湿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