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学易者常有云:“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以不占不卜为善易知易也。此言未知结于何人何时。或云,“知易者不占”出《论语·子路》,子曰:“不占而已矣。”然子云“不占”非以知易,乃是“不恒其德”,显然以此为“知易者不占”之出处是牵强的。惟《荀子·大略》云:“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考之应该是此言之出处。此语今人之翻译是:“精研深解《诗经》的人不会到处炫耀诉说,精研深解《易经》的人不会热衷于占卜,精研深解《礼》的人不会辅相他人充当司仪,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度已经与这些经典一致了。”因此好易者便以此为借口,虽未窥门径仍以不占不卜为已经深研精深之幌子,炫耀于路人之前以为玄虚。然荀子之言,今人多有误读,是以易经乃占卜之书,为易而不占,不合常理,然圣人之言必在其理,故圆之以为易精深者不屑于占卜之事也,致有今日翻译之误。 欲正此言,必明说、占、相。盖说者,攻说也。《周礼》言大祝六祈,五曰攻,六曰说。占者,蓍草成卦以明吉凶也。相者,为人赞相也。其实荀子所言之义甚为明了。诗可用于说,然攻说非诗,故善为诗者,不将诗歌用于攻说。易可用于占,然占非易,易者历也,明天道周流,阴阳兴衰,故善易者不将易经用于占卜。礼有赞相,然赞相非礼,以礼不参也。参者,叁也。真正的礼必行于主宾之间,不得有第三人参加行礼。赞相为第三人,故非礼。此荀子明大道流于世俗之弊,欲以正之罢,故言“其心同也。”说非诗,占非易,相非礼,所以不说、不占、不相,去其糟粕行其大道罢。 |
|